《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部署和有关要求,促进一老一幼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养老托育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惠民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年人和婴幼儿关爱服务,进一步构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监管,切实加强和改进养老托育服务工作。二、工作目标到2027年,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托育事业和产业蓬勃发展,建成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和城市15分钟婴幼儿服务圈,老年宜居、儿童
2、友好的环境初步形成。到2030年,养老托育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拓展提升,养老托育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完善,高水平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成为高质量发展实现的重要体现。三、重点任务(一)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1 .保障基本服务。完善基本养老托育服务清单,推动基本养老托育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服务范畴。健全重点面向特殊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对特殊老年人群体的关爱,引增强社会关爱保障能力。持续开展供养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改造,增强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水平。做好新生儿家庭访视和婴幼儿健康管理等服务,建立完善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行为评估
3、机制,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确保婴幼儿得到及时服务。2 .优化规划设施布局。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与空间规划有效衔接。预留话宜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发展、交通便利、宜养区域的地块作为养老托育用地。推进社区养老托育服务综合体建设,形成“一站多点”智能化便捷化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托育服务骨干网络,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50%,形成“15分钟”养老托育服务圈。鼓励采取城企联建等形式新建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到2027年,增设社区养老托育机构30个。将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纳入社区相关创建考核。3 .提升居家社区服务能力。完善建设养老托育居家社区管理及运营政策
4、,大力实施推进公建民营,试点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和家庭托育服务点。进一步深化“多方支撑、多元建设、全区域覆盖”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网,提供高质量、标准化、多元化供餐。支持养老托育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探索“物业+养老+托育”服务模式,鼓励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将服务链延伸到居家养老托育领域。4 .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活度扩大养老机构保障范围,将低保老年人纳入兜底保障,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入住机构支持机制,提升照护服务质量和空余床位利用率。结合乡村工作,改造提升一批乡镇敬老院,因地制宜建设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严格落实乡镇敬老院人员配备、运营保障、
5、消防安全等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加强闲置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利用,推动其优先改造为农村养老服务场所。5 .探索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探索家庭托育点服务试点,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托育点按规定一次性给予补助,有效提升家庭托育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将高龄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居家社区托育服务纳入服务范围,推进统一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承接服务,动态调整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建立养老服务模式,健全社工引领机制,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6 .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就诊和老年人术后康复双向通道,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医养联合
6、体,指导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照料护理等服务。探索发展旅居养老、建设康养小区等康养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推动森林康养与教育、休闲运动等行业融合发展,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7 .推动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会力量盘活存量资源举办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推动闲置资源提升改造为养老场所,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开设社区养老服务点。优化社区(村)老年食堂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配送餐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整洁的就餐环境。支持闲置存量资源、利用现有餐饮设施等,建设“社区老年食堂”、“小区老年食堂”、“助餐老年食堂”等多元化老年食堂,积极构
7、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8 .推进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完善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及服务规范,支持开展困难半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推进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居家照护服务与长期护理相衔接。推动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发展,支持各区县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助浴服务。推进居家老年人助洁服务,对有意愿接受助洁服务的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等开展助洁服务。9 .拓展困难老年人支持关爱服务。做好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纳入集中照护范囹。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爰制度,探索“时间储蓄”等互助养老机制,对分散供养特困
8、老年人及独居、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定期关爱。10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与教育、科技、健康、文化、旅游、家政等行业融合发展。发挥中医医院独特优势,发展“药养”“食养”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服务。繁荣托育产品市场,推进托育相关婴幼儿产品提质升级,促进托育服务倍增发展。(二)加强婴幼儿托育及学前教育服务1、持续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挖掘幼儿园托育服务潜力,将空余学位转化为有效托位。支持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招收2-3岁幼儿,开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条件的可开设专区、增设托班。2 .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出台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婴幼儿照护发展引导机制,支
9、持行业发展。加强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的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推广“物业+托育”模式,支持物业企业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支持专业托育机构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并辐射周边居民。优化社区托育设施与社区(村稣合服务中心、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综合效益。3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挖掘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支持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健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保障机制。完善成本分担机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标准不低于600元/年人。4 .优化学前教育保教服务。积极推进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
10、加大对幼儿园“小学化”等问题治理力度。配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教师证上岗制度。5 .推进社区托育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并将其纳入社区配套用房统筹规划建设。严格落实配建标准,有效改善托育服务硬件基础。做好托幼一体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在满足现行规划和不减少幼儿园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在新建居住区建设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已建成居住区更新扩建幼儿园,有条件的可附设托班。在农村综合服务设施配建中,统筹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6 .推进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建设。鼓励将婴幼儿早期看护教育纳入基本教育体系。加强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推进城市街区
11、、社区、道路以及学校、医院、公园、公共图书馆、体育场所、绿地、公共交通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建设适合儿童的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推动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儿童厕位及洗手池、儿童休息活动区等设施。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在公共图书馆设置儿童阅览区,鼓励设置少儿图书馆。扩充儿童美育资源,鼓励学校与美术馆、音乐厅等共建校外教育基地。加快儿童劳动教育、课外实践、科技体验、素质拓展等校外活动场所设施建设。7 .加快健康养老、托育智慧化进程。实施“养老托育服务智慧+”行动,运用大数据、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链接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托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应用场景,促进养老托育服务线上线下
12、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汇聚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提供“菜单式”养老服务。有序推进“互联医院”“智慧医院”等项目建设,全面建成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切实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加快发展互联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开发婴幼儿养育课程、父母课堂等。加快智慧健康产业园建设,提升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等适老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鼓励专业机构提供家政、养老、托育一体化服务。四、保障措施(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一老一幼”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格局。强化“一老一幼”服务机构运营监
13、管和安全监管,将养老、托育机构纳入城市服务基层治理体系,纳入公共安全重点保障范围。(二)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落实“一老一幼”服务设施建设保障相关政策,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统筹建设“一老一幼”服务设施,增加公共区域适老化设施和婴幼儿服务场所。对于利用老旧建筑改造的养老托育机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快办理各项手续。(三)推进数字化建设。将“一老一幼”服务纳入数字建设规划,推进“一老一幼”服务机构基本信息等数字、智能化管理。推广运行云平台,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拓展数字养老服务场景。加快推进托育机构一件事应用场景建设。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实施监管,实现全市“一老一幼”统管。(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从业人员教育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护理员体系。落实养老服务人才补助政策,推进养老服务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支持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市属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培养育婴、保育、保健等专业人才。(五)营造社会友好氛围。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宣传,将人口老龄化教育、老龄政策教育纳入课程或教育内容。引导群众正确看待人口发展趋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一老一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一老一小”活动和事务参与机制,畅通参与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