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工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乡村振兴工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我们始终怀着特殊的感情、带着特殊的责任,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中,走好具有福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刻认识新发展
2、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一重要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规律和国情农情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依据,我们要深刻领会,掌握要义。推进乡村振兴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重要主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农民翻身得解放,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夙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农民完成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
3、大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获得启迪、汲取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工作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从我国现代化进程来看,尽管这
4、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进入新发展阶段,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
5、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出共同富裕是包括全体农民在内的共同富裕,没有农村振兴和农民富裕,就难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走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策略乡村振兴点多、面广、战线长,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结合实际,把准方向,找准路径,系统发力,确保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坚持突出重点,筑牢底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把
6、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我们要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点抓好耕地保护、科技赋能、助农增收等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得实惠,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只增不减,重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谋划和落实。必须坚持绿色引领,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旅则旅,推动绿色高效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实事求是,久久为功。乡村振兴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7、,每一个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保持历史耐心,从农村实际出发,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坚持改革创新,典型示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改革创新的法宝,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和乡村差异性,稳妥把握改革时序、节奏和步骤,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先行,打
8、造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模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团结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关键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唤醒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建设意识与角色意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我们要认真贯彻,对标对表乡村振兴总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
9、局面。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工程,打造产业兴旺的活力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要围绕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坚持扶引大龙头、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集群,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以深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为重点,推进七大特色现代农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加销服贯通、农食文旅教融合,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坚持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理念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强龙头企业,引导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研发等要素以及育种检测、仓储物流等服务向园区集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园)、一县多园”的现代农业梯次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大力实
10、施“美好家园”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农村具备基本的现代生活条件。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强化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房整治等问题,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好做法,带动群众共守水清岸绿美好家园,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一方热土。大力实施“文明铸魂”工程,打造崇德向善的人文乡村。
11、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我们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要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庄寨)、农业遗迹等保护,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当地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增强农民群众建设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大力实施“网格治理”工程,打造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
12、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健全“网格化”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搭建网格化治理体系,将治安巡逻、疫情防控、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功能集成到网格,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二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实现一支队伍、一管到底;用好“枫桥经验”,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倡导优良乡规民俗,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要抢抓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有利契机,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升级,提高及时精准回应群众需求的能力。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打造同心共富的幸福乡村。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我们要坚持传承弘扬“堡垒工程”等党建经验,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推行“中心村党委”模式,开展村党组织“达标升级”活动,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支部书记,建强乡村振兴发展的“战斗堡垒”。要深化强村富民行动,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服务队+工作组+合作社”等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