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640911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社九年级《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 —以CO2与NaOH的反应为例》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探究物质是否反应的依据一以C02与NaoH的反应为例一、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三化学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碱二、实验器材(一)仪器:艾迪生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25Om1.三颈烧瓶、胶塞、导管、胶头滴管、25Om1.圆底烧瓶、橡胶管、止水夹(二)药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固体、20。C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现象不明显(或无明显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判断其产物,记忆化学方程式较困难。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设计传统实验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图去证明装置内压强变化,教师演示喷泉实验后提问引发认知冲突,再采用数字化实验,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

2、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量。通过曲线表征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从而提高学生的表征能力和数字分析能力。将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融合,不仅形象直观地解决学生的困惑,而且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证明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证明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可通过两条思路:一是证明有新的物质(碳酸钠)生成;二是证明反应消耗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呈下降趋势。(二)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O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掌握常见的碱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认识到证明物质

3、是否反应的依据。(二)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研究常见物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多角度地认识化学变化。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习碱的性质之后的拓展探究,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从实验室情境中引入,利用常见的实验用品和数字化实验,探究证明CO?与NaOH发生反应的实验依据。并通过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判断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七、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演示实验1.Ca与aOH饱和溶液反应的“喷泉实验”课前准备a.在250m1.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塞上带长颈漏斗的双孔胶塞,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盆

4、酸制取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除杂,再将气体通入250m1.的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再用火柴验满;b.课前配制好20。C时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30111.课上操作a.用胶头滴管吸取饱和氢氧化钠溶液;b.将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快速加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圆底烧瓶中;c.打开止水夹2.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CO,与aOH固体反应过程中装置内压强的变化趋势课前准备a.在250m1.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塞上带长颈漏斗的双孔胶塞,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盆酸制取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除杂,再将气体通入25Om1.的三颈烧瓶,一段时间后再用火柴验满;b.

5、课前用电子天平称量0.8g的氢氧化钠固体课上操作a.打开电脑,开启软件、连接好气体压力传感器,设置横纵坐标数值;h将O.8g的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加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三颈烧瓶中,连接压强传感器;c.点击“采集数据”按钮,观察装置内压强的变化趋势(二)学生分组设计实险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策,化碳反应后有碳酸钠生成八、实验效果评价(一)实现实验可视化,证明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本质传统实验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实脸现象不明显(或无现象),而本实验采用氢氧化钠固体,利用压强传感器得到的曲线可以得出反应物二氧化碳减少的结论,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样能很好地

6、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满足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实验不仅巧妙地克服了学生的认知障碍,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有效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效益得到提高。(二)建立多角度探究化学反应证据的思维,提升认知方式在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过程中,利用多角度探究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的证据,其中包括:反应物的减少、生成物的增加以及产物的检验,从而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利用相应传感器得出曲线能实时反映出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学生建立曲线表征,利用曲线表征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和实验原理,认知方式得到提升。(三)结合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险,突显化学核心素养内涵采用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的形式,从检验产物的方案设计到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情况,结合减的化学性质,突显出化学核心素养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重点突出了其水平1中的“能归纳物质及其变化的共性和特征,能根据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现象和数字概括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特征与规律”。综上所述,在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实验将无现象的反应转化为曲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实时、便捷地看出曲线的变化,分析得出证明化学变化发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碱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打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