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一、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形成是通过孔子完成的。孔子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猛烈冲突的时代在奴隶制处于崩溃的前夜,他作为统治阶级管理思想家亳不隐讳的使命就是复兴周礼.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阅历第T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莫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引来多数后人的颂扬和批判。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礼、中庸。仁主要是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即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用仁把全部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
2、。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人类之爱的管理思想。他用爱人观念加强血缘联系,消退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礼即礼仪、礼节、礼教,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也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主动力气,另一方面则发展为管理式的繁文缚节和极端苛刻的纲常名教,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退管理冲突,避开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应当说,孔子的儒家管理思想诞生初期,只是一种理性细胞,还不具备指导社会管理实践的职能。要使它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管理活动
3、的主导思想,须要后人全面地发展和继承。这项工作,首先由孟子完成,战国中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管理价值理论。他主见用仁义去管理经济,用仁政来发展管理,而开拓管理旨在富乐民生,仁者无敌基于管理胜利.继孔孟之后,儒家管理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正统管理思想,但还没有真正在统治者意识中起到主导作用。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急需复原生产,发展经济,消退各种学派间的斗争。因此,必需扶正统而废百家,以适应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须要。西汉管理思想家董仲舒做为孔子的继承者,用阳阳五行的管理理论达到了这个目的。他以儒家为中心,借天道说人事,贯穿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北宋中期,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宋
4、明理学又再次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改造,他们以孔孟的管理理论道德学说为基础,从宇宙本源动身,来阐明社会管理行为的目的和功利准则,在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精神意识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较完整的管理哲学体系。本世纪初,中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面对外强、内患的多次震撼,传统的管理思想产生了动摇。但以梁漱溟、张君励等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派,宣扬心本论,他们通过探讨儒家、佛学中的管理观念,认为只有以儒家管理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真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人类生命之皈依,世界文明之趋归。新儒学派经过T弋代的努力,本世纪中已发展到鼎盛,并广泛传播于港、台、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国家。总
5、之,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致管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而在这场竞争中源于上古华夏文化的儒家管理思想满意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管理须要,它由孔子创立,经孟子、重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T弋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最终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化人心的管理思想。二、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肯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旧将长期存在。由于
6、历史上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加上封建社会多年的宗法专制统治,使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一)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首先企业行为政府化企业成为了国家的行政组织或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独立的人格。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限制和影响,为此,企业经常主动迎合上级行政部门的意愿,皂至不惜牺牲经济利益。其次,企业内部结构行政化。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组织机构和编制同国家行政机构对口,管理规章制度参照国家行政机构标准制定,企业行为中政治任务压倒一切的倾向较为严竣,经济色调大大淡化。第三,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行政化。在生
7、产经营中,领导者往往注意行政吩咐,爱算政治帐,不擅长算经济帐.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工作,领导者经常凭主观志向办事,企业不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二)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过去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是封建专制管理的国家,民主管理的空气特别淡薄。战国时期,孟子曾主见民贵君轻。但这种爱民、为民之说并没有真正得到封建帝王的认同。相反,在封建社会严峻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的个别企业中经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一言堂。在这种肯定权威面前,上有所好,下必慎言,非我族类,其I1.必异。使得一些敢于直言,富有才华的管理者被拒之
8、门外,任人唯亲的现象匕匕较严峻。广阔职工的才智和潜能受到压抑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难以形成。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难以杜绝。(三)重人情而轻法制的偏向中国儒家管理思想表现在企业管理机制上,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它过分重视人情管理,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结果导致一些企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司空见惯.规章制度停留在嘴上、纸上,而不能见之于行动。这种人情虽在肯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和谐,但企业终归不是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须要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四)重情意而轻利益的偏向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义被一些传统观念理解为合
9、乎管理阶层的礼制的行为规范,利主要是指物质利益.孔子的管理学说显示出贵义贱利的明确意向。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见,进一步把义利对立,认为利是引发个人作恶和社会动乱的总根源。提倡利,必定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而宋明礼学,更干脆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把封建统治阶级的管理思想行为规范和物质欲望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极。建国以来一个时期,我们在左倾管理思想的影响下,脱离群众对实际生活的物质需求,幻想不去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能达到共产主义,这是特别可笑的.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嘉奖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
10、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从根本上承认了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当前我们讲义,不再是脱离实际历史条件的管理思想,也不再是与利的对立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0(五)重均同而轻特性的偏向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西方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虽然到处讲人,但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在均同思想影响下,总体是神圣的,至高无尚的,个体则是卑微的,微乎其微的。这种总体对个体的排斥,构成了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本质。在企业管理上详细
11、表现在:首先,在企业管理思想上,我们曾经偏重于那些重总体,轻个体的学说.比如:建国后,重视对原苏联管理思想的引进、汲取和探讨,而这种管理思想的一个特点是维护了一种总体至上的观念。反之,对西方国家比较强调特性和个人主动性的管理思想,弃之不顾或否定批判。其次,企业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趋于共同,缺少特点。从前,由于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不是独立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国家的方针目标就是企业的方针目标;国家的价值观念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国家的管理文化就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全部企业同道一旨,同出一源。第三,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铁饭碗、大锅饭至今仍是个别企业改革发展的阻碍.详细表现就是讲攀比
12、,不讲竞争;讲均同,不讲贡献;讲公允,不讲效率等等。长期以来这种求和去异的儒家管理思想,造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依附性和均同性思想,顽固地爱护着人们的心理长城。第四,以往在企业职工特性上,共同性胜于特别性,群体性高于特性性.使职工特性长期处于抑制和闭锁状态,个人须要肯定听从集体的利益,排斥任何做法的个人主义。其结果,使一些企业失去了朝气和活力.(六)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偏向在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下,中国的儒家管理思想长期以来重农轻商,在管理上明确提出了农本工商末、”工商众则国贫”的口号,这种管理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旺盛障碍极大,影响极深。它使中国历史上的流通领域长期处于闭塞和萎缩状态无
13、法对生产产生促进作用.(七)重伦理而轻科学的偏向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是以政治伦理为本的。因而历来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探讨。它们认为人是最根本的东西,精神世界的仁义修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忽视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在儒家管理思想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即主体人格的确立比学问的获得更为重要。管理伦理为质,管理学问为量,这种重道轻艺的倾向,使科学技术多高超也只是粗迹,不懂不为耻。而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纶,才最有价值。这种懦家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畸形态态,阻碍了寻求科学真理,改造世界的雄心和(八)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始终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
14、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尽管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反传统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他们的管理思想也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最终多被儒家管理思想淹没。其根本缘由是:首先,当维新者在管理意识上起来反传统时,却又常无意识地停留在传统之内,传统意识潜移默化地确定着他们的思索方向和界限。如:康有为从反孔到尊孔,章太炎从反儒到护儒。其次,历史上多次革新实践,革新者担当的风险远远大于继承传统者。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很多闻名改革家的结局告知人们,宁求稳健而不务革新,可能是较明智的选择。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从反到护,反则必险护则相安的
15、历史教训和结局仍在一些企业的改革实践中重演。三、科学管理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的领先地位直到恒久。历史上尽管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曾不断演化、改制,但事实上大多属于封建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调整,而不是封建管理方式整体上的质变。这种内在演化,无法摆脱历史的沉重翦绊和局限。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我们发觉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学问的更新和西方工业社会产生的巨大变革,已经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这种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向应是:应变、求实、进取、创新、攀高。面对这些,谙熟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显得步履艰难,它其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障碍茸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但是,当我们重新相识这一问题时,也不应全面否定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它的很多优长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很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反的人生价值、处世看法、理念追求.应当说,无论是主观,还是在客观上,中国懦家管理思想已渗透、才”艮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因此,只有通过对它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将其合理成分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科学精神相融汇,再注入马克思主义管理观的生命血液,才能创建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