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而不调的机关乱象须整治材料支撑的政绩不应成为模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而不调的机关乱象须整治材料支撑的政绩不应成为模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借而不调的机关乱象须整治I材料支撑的政绩不应成为模范20179295法治智库感谢作者赐稿许谨谦:借而不调的机关乱象须整治工资、编制在一个单位,实际工作却在另一个单位,这种特殊的人才流动方式被称之为“借调”。借调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才交流和公务协助方式,般是为了临时解决单位人手不足或专业性人才缺乏等问题。正常的借调,不仅能保障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提升基层干部的能力,打通人才交流的通道。因此,借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借调本身的诸多不确定性与随意性,一些人成功将借调变为向上发展的捷径,另一些人则在被借调中苦苦挣扎。如今随着借调人员越来越多,借调时间越来越长,借
2、调形式花样百出,乱借之风在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越刮越大,不仅对行政管理和依法行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因借调而产生各种腐败现象,在基层干群中备受诟病。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关都大量存在各类借调人员。虽然借调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事,好像跟老百姓关系也不大,但其实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关系不浅,因为长时间的违规借调存在很多弊端,容易滋生一系列“机关病”。一是基层“失血”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凡是能被上级机关看中的,基本上都是下级单位的“业务骨干”,再加上政府机关本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3、,这些人一旦被借走,对于原本就“缺兵少将”的基层单位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的“人才掠夺”,只不过迫于上级部门压力也只能就坡下驴,“成人之美”,致使很多由借调人员承担的工作往往无法开展,或者只能找人兼职分担。此外,由于这些人长期“离岗不脱编”,导致基层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招录新人,以致“人才断档”现象越来越严重。二是劳资关系错置,容易导致基层单位不团结、不安定。借调单位不用给被借调人员发工资和福利,或者只承担与正式员工相比较非常少的工资和福利,而且无须或只需较少承担培养责任,相当于近乎无偿占用了被借调单位的人力资源,导致其行政成本增加。三是容易助长“跑部钱进”、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一些有项目、有资金
4、的强势部门,根本不需要主动开口要人,很多基层单位是争着抢着“送人”,为此不惜走后门、拉关系。因为一旦能够在这些强势部门安插自己人,那么跑项目、要资金、请吃请喝、打听消息,甚至输送利益,都会方便很多。此外,“亲情借调”“关系借调”“金钱借调”的背后大多隐藏着权力寻租。笔者认为,要想杜绝借而不调的机关乱象,首先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约束,完善借调人员的管理,切实扎紧扎牢制度笼子,明确借调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范围及借调时限,不能一借不复还,抽空基层精干力量。其次,要对借调人员的信息进行公开,自觉接受本单位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避免以权谋私。再次,组织人事和编制部门应本着“非必要不借调的原则”,加强对各部门借调
5、的监管,避免借调的随意性。最后,对于违规借调行为,要予以严肃问贡,以提高违规成本来消灭借调过程中的各种权力腐败隐患。(作者:许谨谦)晨曦:材料支撑的政绩不应成为模范“材料政绩”犹如面镜子,照见的是虚浮之风、功利之心,从反面折射出务实作风、实干精神的现实重要性政策刚出台,“成效”就汇总好了;任务才布置,“成果就整理好了;活动刚开展,“经验就总结好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成成绩等“材料政绩”现象。岁末年初时节,有的地方、部门这类问题更加突出,值得高度重视。(人民网)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不少官员把材料包装作为自己的政绩,这种所谓的面子工程是没
6、有实效的。不少官员为求在上级检查时能够得到上级表扬称赞,在汇总编写材料过程中乱报数据、乱写材料、夸大自己的政绩,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没有反映自己真实的工作业绩,也使百姓对政府失去信心。事实说明,材料政绩并非个案,俨然已经形成一种错误风气,不仅不利于工作推进,也有损群众利益。然而危害还不仅在于此,不看实效只看材料,使得单位以及个人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编写材料,百姓有问题有困难也不能得到解决,使得百姓对政府威严以及信任也逐渐降低。这种形式主义,我们必须坚决制止,绝不能任其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治,将这种腐朽思想从干部心中摒除,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管理,让干部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个单位乃至个人面前,形成说实话、办实事、抓实效的工作氛围,让真抓实干常态化、日常化。作为公民,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要有强有力的态度,坚决打击材料政绩,淘汰弄虚作假者,为敢于担当、敢于实干者开疆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