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委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工委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工委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市委教育工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理论赋能为基础,以组织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能,推动党建和业务的互融互促,确保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我市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基础教育国家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发挥党建对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推动党的建设在教育领域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一是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改革发展,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列入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把学习
2、内容作为政治任务,严格执行落实。二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市委教育工委统筹全市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新机制,理顺了大中小学党组织隶属关系,规范了党的工作落实渠道,引导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以政治视角审视各项工作,在人才使用、提拔晋级、招生办学等重点领域把好政治关,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三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指导民办学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通过独立、联合、挂靠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党的领导在教育工作中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二、坚持不懈强武装。结合对象特征,丰富教学形式,确保把“大道理”讲明白、讲到位、讲透彻。一是唱好“主旋律”。制定
3、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市教育系统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开展“读原文谈体会”“学习宣传主题论坛”“青年教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红旗渠精神教育实践”等活动,促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映入眼帘、植入心田。二是上好“主课堂”。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上思政课常态化机制,组织市、县97名党政领导干部走进学校上思政教育课;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举办首次全市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组织11次大中小学思政课师生“共上一节思政课活动”,1123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打造了一批优质思政品牌课。三是守好“主阵地”。常态开展师生宗教信仰摸
4、底排查、宗教“双防”工作,确保师生不被外部势力侵入和宗教势力渗透。联合宣传、网信、公安部门,多次稳妥处置网络舆情,有效保障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坚持“谁组织、谁管理、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审各类报告、演讲、辅导进校园活动,确保学校文化政治安全,守牢守稳意识形态主阵地。三、全面深化促改革。聚焦关键问题,秉持破立结合,纵深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回归规律,回归初心。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全市65所试点学校已基本完成建机制、定职责、选班子工作任务,目前进入了试运行状态。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城
5、乡、校际间优秀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二是推进办学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分级办学改革,第一批24所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平稳转隶,其经验做法荣获2022年度全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二等奖。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契机,完善市、县、校三级教育教研体系,对标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标准,在全市树立了一批教学改革先进典型。深入实施“阳光招生”,建立“一网通办”招生系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推进关键领域创新改革。坚持学生为本,回应社会关切,落地落细义务教育“双减”政策,58项创新案例荣获省教育厅表彰,并被国家教育部快报刊发。规范民办教育,推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由18%压减为3%j探索创
6、新农村教师培训模式,2021年国家教育部在濮阳市召开乡村首席教师试点现场会。完善资助体系,做好认定审核,确保应助尽助,实现了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就学。四、强基固本筑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遵循办学规律,优化组织设置,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健全党建目标责任制。逐级签定学校党建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内容、推进措施、工作责任等,确保学校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有方向、有任务、有载体、有行动。二是打造党建工作示范点。把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开展“省市级党建示范学校”创建行动,创建示范学校43所。在全省率先制定濮阳市学校党建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标准,全市90%的学校党组织建立党建文化品牌,实现“一校一品一特色”。三是厚植党建要素支撑。建立完善学校党员学习制度、管理制度、“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开辟了图书角等党员教育新阵地,搭建了党员学习新平台;以学校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选配出一批结构更优、能力更强学校党组织班子;坚持“双培养机制”,注重把教育教学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确保树立一个名师、带出一个专业、凝聚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