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临沂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字(2020)136号)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数鲁专组办发(2019)7号)临沂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临沂)发展规划(2020-2025)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临沂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
2、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坚持集约利旧”原则,统筹推进临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二、工作目标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加快建设以人为本、需求引领、数据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社会主导、政府指导、全员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2022年年底前,市本级和30%的县达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四星级以上,全部县达到三星级以上。通过三年努力,2025年年底前,力争60%的县达到四星级以上,市本级打造五星级标杆城市。三、主要任务围绕建设目标,对标领先城市,全力打造临沂市新型智慧城市
3、“1411工程”。建设1个“城市大脑”;实现“数字基建新设施”“数字治理新格局”“数字惠民新模式”“数字经济新动能”4大目标任务;创建1个商贸物流特色品牌;打造1个高铁新城区域示范。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一)建设“城市大脑”构建感知设施统筹、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推动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汇聚共享开放,实现各级、各部门智慧应用与指挥调度的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及条块协同。2022年年底前,初步搭建集精准分析、监测预警、指挥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脑”,支撵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大数据局)(二)夯实数字基建新设施1.优化信息
4、通信网络。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传输系统,持续提升网络带宽和质量。利用窄带物联网、增强机器类通信、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加快物联网络建设与应用。2021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区、重点乡镇(街道)5G网络全覆盖,100Oo座5G通讯基站具备开通条件。2022年年底前,全市建成13000个5G基站,200Mbit/s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70%,IPv6网站支持率80%,移动通信网络平均下载速率25Mbit/s,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达90%。(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临沂移动、临沂联通、临沂电信、临沂铁塔,各县区、开发区)2 .统筹数据中心建设。基于现有条件和地理位
5、置,统一数据中心布局,编制临沂市数据中心建设专项规划,为临沂市各级政府部门、各行业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的云服务,支撑相关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汇聚。2022年年底前,争创2个以上省级绿色数据中心。促进分布计算、边缘计算和超级计算协同发展。(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临沂移动、临沂联通,各县区、开发区)3 .统筹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加快全市公共资源监控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集约建设和统筹管理,构建市县一体化运维保障体系。依托省级视频监控资源服务目录价格体系,统筹推动全市视频点位建设、资源汇聚共享和规范管理,推进视频分析能力建设,开展智能化视频应用试点。2021年年底
6、前,全市视频监控联网总数继续保持18万路,开展视频监控深度开发应用工作。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覆盖率、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和领域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应汇尽汇”。2022年年底前,形成管理机制健全、系统功能完备、覆盖领域全面的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市委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4 .完善融合基础设施。推动5G、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交通、水利、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统筹推进公交车视频监控、营运车辆监控、道路运输监管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要素采集齐全、传输稳定可靠的
7、一体化水利感知网,提升水利设施数字化水平。推广智能井盖应用,支持现有通信基站、交通指示牌、监控杆等各类挂高资源开放共享和数字化改造。提升地下管线信息琮合管理系统,建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机制,逐步提高地下管线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2022年年底前,全市智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万个以上,智能联网充电桩比例达到60%以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各县区、开发区)5 .构建城市数字底座。基于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强城区范围地上和地下BIM、QM模型构建,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创
8、建数字季生城市底座模型,为城市敏捷管理和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2022年年底前,城市规划区1:1000或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达到90%,补充完善空间信息平台有关数据,初步形成自然资源空间大数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区、开发区)(三)建设数字治理新格局6 .深化“一网通办,一号通行“。积极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优化“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一网通办,一号通行“。完善提升“爱山东”APP临沂分厅、“爱山东容沂办”APP功能,加快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推广应用,积极探索“无感审批”新模式,推出“刷脸办事”“免证办事”“秒批秒办”事项。优化不动产登
9、记服务,推动证明材料网上核验,努力推行“交房即办证”模式。以公民身份证号码或法人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个人证照信息互通互认,推动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就医、入学等领域广泛应用。2022年年底前,实现1800项服务事项”掌上可办“,电子证照使用率达到80%。(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区、开发区)7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全市统一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推动全市社会综合治理“一屏统览”、基层矛盾化解与调度“一网统管”、社会稳定预警“一网统防”、公众服务“一网统办”。2021年底前,全市基层网格专职网格员移动终端配备率100
10、%,社会治理基础信息采集上报、事件事项流转处置、日常监管考核信息化率100%。实现省、市、县、镇、村、网格六级网络连通、信息融通、指挥贯通,构建形成管理机制健全、系统功能完备、覆盖领域完善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区、开发区)8 .拓展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市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完善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支持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开发,提升信用创新应用水平。2022年年底前,社会信用信息部门实时共享率达到90%以上。(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市大数据局,各县区、开发区)9 .优化城市琮合管理。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
11、慧城管体系,重点建设“一网”“一库”“一图”“一端”一平台”。2022年年底前,市级建设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各县区按照市级要求有序推进。实现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诉求、数据汇聚和数据交换等重点应用的建设和拓展。(市城管局,各县区、开发区)10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整合应急、公安、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全市智慧应急“一网四平台”项目。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实现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科学决策和快速处置,建成重大公共安全应对信息化体系。2021年年底前,建成临沂市灾害信息预警发布和信息资源汇聚中心。202
12、2年年底前,实现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完成的应急指挥事件率达到80%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开发区)11 .完善环保监测体系。强化生态治理能力,完善黑臭水体治理监测平台,推进城市水环境监测一体化。提升环境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构建市县两级业务贯通的“智慧环保”应用平台,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联防联控。2022年年底前,实现空气、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城区气象自动监测站点密度间距低于5公里。(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气象局,各县区、开发区)(四)探索数字惠民新模式12 .推进智慧出行服务。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感知体系,加快城市交通信号灯、电子标识等智能升级,应用绿波带、交
13、通诱导屏等智能管控方式,提升通行效率。推进各类停车资源数据联网,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停车场“一网运行”。推行“掌上公交”、乘车电子支付、电子站牌,提升群众出行体验。2022年年底前,打造一批无感支付、反向寻车等智慧停车应用优秀案例;实现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公共交通电子支付使用率达到80%,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达到10%o(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开发区)13 .强化智慧教育服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化义务教育入学服务,整合户籍、常住人口、居住证、不动产、社保、医保、税务、防疫接种、婚姻登记等数据资源,为学区划片提供数据支撑;逐步推行义务教育入
14、学报名“网上办、掌上办“,实现学生家长“零跑腿2022年年底前,全市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50%以上。(市教育局,各县区、开发区)14 .完善智慧医疗服务。建设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推行“一码就医”,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打造全市统一医疗健康码工程体系,推进健康码在全市医药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应用覆盖。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力推进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进一步提高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和两定机构应用覆盖率,全面实现省内医保个人账户“一卡(码)通行”,探索拓展“互联网+医保”场景和服务模式创新,重点推动医保电子
15、凭证在医疗机构挂号、就诊、结算、取药等全流程应用。2022年年底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实现全市电子健康卡(码)应用覆盖率90%以上。(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各县区、开发区)15 .推动智慧文体发展。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拓宽人脸识别、微信、支付宝等不同借阅图书渠道。建设数字文化馆,实现省市县(区)数字化建设一体化。整合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在线导览展示系统,实施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2022年年底前,实现与省数字图书馆、省文化馆平台资源信息共享,全面建成市级数字博物馆,完成县区级数字博物馆试点建设。深化体育场馆、器材设施资源共享,推进网上查询、预约等功能的应用。(市
16、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县区、开发区)16 .拓展智慧社区服务。加快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各领域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2021年年底前,主城区及试点县建成智慧社区(村居)18个;2022年年底前,燃气自动化采集覆盖率30%以上,水自动化采集覆盖率50%以上;2025年年底前,全市建成智慧社区(村居)不少于300个。(市大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开发区)(五)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17 .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超前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新兴产业,巩固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优势基础产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区,带动九县优势产业发展,实现各行业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格局。2022年年底前,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