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573501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亲社会行为PPT课件亲社会.ppt(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亲社会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亲社会性行为的发生 五月 一岁 两岁幼儿期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不存在性别差异,主要指同伴,指向同性或异性存 在年龄差异,合作行为极为常见。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移情,榜样,表扬,奖励,组织游戏活动等。五个月 五个月的婴儿开始有认 生现象,对他们叫诶熟悉的人露出微笑,对不熟悉

2、的人表示拒绝。像前者那种积极性行为反应就是他们最初表现出的亲社会性行为倾向。当婴儿看到别的儿童摔倒,受伤,生病,哭泣时,他们会加以关注,并表现出皱眉伤心等,甚至会出现共鸣性情感表现。一岁 一岁左右的宝宝,他们 还有可能对那些儿童做出 一些积极的安抚动作,如 走过去站在他们身旁,或者拉一拉对方的手 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当家长为他们买回了 好吃的食物时,婴儿会一边吃一边往大人嘴 里放,此时已经表现出最初的分享行为。两岁在宝宝两岁的时候,他们具备了各种基本的情绪体验,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同性,分享和助人的等利他行为。同时,他们开始按照成人所要求的规则,初步了解到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

3、可以的,从而形成简单的道德规范。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 无论大班,中班和小班,在园亲社会行为 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女孩的亲社会行为 要多于男孩,因为一般的社会文化期待女孩 更富有同情心,更敏感,所以儿童的亲社会 性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主要指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主要指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学前儿童在园的亲社会行为中的88.7%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和无明确指像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较少,仅为6.5%,4.8%。主要原因是,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在自由活动时。儿童的交往对象基本上是同伴,而且同伴之间地位平

4、等,能力接近,兴趣一致,因此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做出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与教师之间是服从和权威,受教育和教育者的关系。在儿童与教师的交往中,儿童一般是处于接受教育的地位,更多表现出遵从行为,而较少有机会做出亲社会行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存在年龄差异 在幼儿园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人次比较接近,这是由于小班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水平处于同一阶段,他们并不严格根据性别来选择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人次之间也就不存在明显差异。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

5、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这时由于从中班起,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已相当稳定,他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自然也就更多指向 同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也有指向异性伙 伴的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变化。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发生频率最 多的是合作行为,而其他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则相当低。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小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力较差,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的玩耍,合作性的规则游戏较少;中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有

6、一定发展,但还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合作游戏有所增多;从大班起,随着儿童合作意识的不断提高,自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迅速增加。五、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五、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是生来具亲社会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获得的。这教育和培养获得的。这种培养教育主要有以下种培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几种方法。(1)(1)移情移情移情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

7、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为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起自己的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为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起自己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移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移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二是能在更高级的意义上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即将自己置身情感状态。二是能在更高级的意义上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即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因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移情是一于他人的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因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移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

8、常被称之为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之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因为它会使儿童产生一种内有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它会使儿童产生一种内有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器。”利用移情来教育儿童,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比一味地限制、要利用移情来

9、教育儿童,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比一味地限制、要求这种外部约束要有效得多。能深刻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儿童,以后遇到类求这种外部约束要有效得多。能深刻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儿童,以后遇到类似情境要作出消极行为前,便会回忆起以往的体验,浮现出受害同伴痛苦、难受似情境要作出消极行为前,便会回忆起以往的体验,浮现出受害同伴痛苦、难受的表情,于是便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而作出互助、分享、谦让等积极行为。的表情,于是便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而作出互助、分享、谦让等积极行为。移情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听故事、引导理解、续编故事、扮演角色等等。其中角移情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听故事、引导理解、续编故事、扮演角

10、色等等。其中角色扮演与角色游戏相类似,是让儿童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色扮演与角色游戏相类似,是让儿童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表现该角色的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表现该角色的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作出恰当的反应。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作出恰当的反应。实践证明,移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它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亲社会行实践证明,移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它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为的形成。(2 2)榜样)榜样儿

11、童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性的学习和模仿达到的。榜样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儿童置身于社会之中,无论是周围的人们,还是电影、电视、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儿童学习模仿的对象。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儿童多次观看别人的亲社会行为,就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表明,成人行为的榜样对儿童的刺激作用远大于言语指导的刺激。心理学家冠茨等人(1976)研究了儿童在看过助人行为电视后发现,儿童在游戏场上表现出更多的彼此帮助的行为。拉什顿等人(1980)研究表明,儿童多次观看利他行为的榜样有助于培养利他行为。多次看到别人把自己的东西分给需要的人的儿童,比只看到一次的儿童,能更多

12、地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父母、教师是儿童直接模仿学习的榜样。教育者言行一致才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同时,教育者有必要为儿童选择良好的榜样,例如向儿童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电影等。(3)表扬、奖励 儿童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儿童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儿童一旦作出了利他行为,成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儿童一旦作出了利他行为,成人和教师要及时强化,如表扬、奖励等,使儿童获得人和教师要及时强化,如表扬、奖励等,使儿童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反之,习得的利他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反之,习得的利他行为可能消退。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做过一

13、项研究,行为可能消退。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做过一项研究,采用创设需要谦让的实际情境和假设情景,并施以精采用创设需要谦让的实际情境和假设情景,并施以精神奖励法,对儿童进行谦让观念、行为的训练和教育。神奖励法,对儿童进行谦让观念、行为的训练和教育。结果表明,精神奖励在巩固儿童谦让行为中具有不可结果表明,精神奖励在巩固儿童谦让行为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能有效地促进低估的作用。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4 4)组织游戏活动)组织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儿童亲社会

14、行为最好的方法之一。游戏是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之一。游戏中儿童要进行交往,不肯谦让交往就不能继游戏中儿童要进行交往,不肯谦让交往就不能继续进行;进行游戏要配合,合作的能力就得到锻续进行;进行游戏要配合,合作的能力就得到锻炼;大家一起游戏,玩具、物品就要求共同分享。炼;大家一起游戏,玩具、物品就要求共同分享。在游戏活动中,儿童起初会发生冲突或出现争执在游戏活动中,儿童起初会发生冲突或出现争执的情况,因此,需要成人和教师给予指导,启发的情况,因此,需要成人和教师给予指导,启发他们去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教育他们去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教育儿童学会谦让、合作、共享等良好行

15、为。攻击性儿童学会谦让、合作、共享等良好行为。攻击性强的儿童往往缺乏解决交往问题的策略,不善于强的儿童往往缺乏解决交往问题的策略,不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往。这就需要向儿童提供一些正常交往的策略,通过这就需要向儿童提供一些正常交往的策略,通过榜样的示范,并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他们掌握榜样的示范,并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他们掌握减少人际冲突的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减少人际冲突的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为。我们要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让攻击性行为。我们要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让儿童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他们就能逐步形成

16、自儿童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他们就能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亲社会行为。觉、稳固的亲社会行为。儿童游戏中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较多,到学儿童游戏中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较多,到学前晚期才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合作游戏。游戏水平前晚期才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合作游戏。游戏水平的提高反映着儿童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的提高反映着儿童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观察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既有助通过观察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游戏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于我们了解儿童游戏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的同伴交往,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儿童的同伴交往,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游戏也为儿童的同伴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机游戏也为儿童的同伴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机会,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儿童会,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