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539774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20240630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创新“委员河长”机制赋能美丽福建建设三明市政协探索实施“委员河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宋志强三明是闽江、汀江、赣江的发源地,河网密布,水系庞杂,境内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3条。保护好源头区域的河湖生态环境,对我省深化实施生态省战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具有重要意义。为广泛凝聚河湖生态保护与治理合力,2020年8月以来,三明市政协探索创新“委员河长”机制,聘请各级政协委员担任“委员河长”,将河湖生态保护与治理纳入政协委员监督履职范围,努力以“政协之能”扛起河湖生态保护与治理“担当之责”。“委员河长”机制入选2023年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出台的“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成

2、为全国首个政协民主监督省级地方标准,更是省政协归口单位的第一个省级地方标准。一、实施中的积极探索市政协依托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通过个人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属地原则由市县政协与河长办联合选聘,按照“一名委员河长负责一段河湖”的原则,就近就地安排负责区域范围内的某段河湖,依法履行专项民主监督职责。目前,全市“委员河长”420名,其中市级“委员河长”258名、县级“委员河长”162名。三明市县政协坚持与河长办统筹联动,贯通“委员河长”监督责任与“行政河长”主体责任,通过组织巡河、视察调研、建言献策、监督评价等方式,让“委员河长”有名有责、有能有效。三年多来,全市“委员河长”累计巡河22万

3、多公里,监督解决具体问题3447件;市县政协组织专项视察监督100多场次,举办专题协商50多场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0多篇次。“委员河长”机制实施以来,广大“委员河长”扎实履职,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助推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100乐小流域水质全面达标;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优势得到深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协同推进河湖治理与保护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为加快打造美丽福建贡献了政协力量;政协委员的影响力、示范性凸显,引领带动广大界别群众,凝聚参与河湖治理与保护的强大合力。主要做法是:高位推动,搭建履职平台。市政协把“委员河长”机制作为创新民主监督、发挥委员作用、服务发展大局的新平台

4、,坚持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进、年底有盘点,稳步有序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今年3月,省政协组织召开推广宣传“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工作座谈会,将“委员河长”机制进一步向全省推广实施。机制带动,激发履职动力。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印发“委员河长”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委员河长”五项主要职责、“六个一”履职要求;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委员巡河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年通报表扬履职考评前20名的“委员河长”;建立履职保障机制,开发巡河App,实现“问题(建议)上报一中心分办一部门处置一河长评价”闭环机制。协作联动,探索共治模式。加强市县联动,组织“委员河长”聚焦关注问题,联合开展专项视察监督;加强上下联动,把“

5、委员河长”工作站(室)与政协委员工作站(室)、界别议政厅、乡镇联络组等协商载体紧密结合,引领带动界别群众加入巡河护水队伍;加强区域联动,以流域为纽带,组织“委员河长”跨区域联合巡河,形成上下游联巡共督、协同共治新格局。标准驱动,打造特色品牌。坚持试点先行与标准建设一体推进,起草编制“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于2023年11月29日公开发布,2024年2月29日正式实施,有力保障“委员河长”规范履职,为“委员河长”工作提供规范支撑。二、面临的困难挑战工作推进不够平衡。部分县(市、区)对“委员河长”机制重视不够,对“委员河长”巡河反映的问题办理不够及时,问题整改不够彻底,导致一些水域存在“污染死

6、角”;个别“委员河长”履职积极性不高,巡河次数少、频度低,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不足,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对包干河流的污染源、水质变化情况、治污工程进度等情况掌握不清,没有针对性地做好跟踪监督。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虽已出台“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对“委员河长”规范履职作出了具体规定,但主要通过监督、反馈、建议的方式履职,缺乏具体有力的工作抓手,导致有时工作推进效果大打折扣。需要进一步综合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打破行政地域、水系流域的限制,力争推动其上升为全省性的工作品牌。协同联动不够紧密。“委员河长”与各级“行政河长”的协同履职不够充分,示范引领界别群众、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管护的成

7、效不够显著。“委员河长”与市县河长制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容易出现部门责任边界交织、上下游联动不力等现象,部门联合巡查、联动执法仍需加强;对涉及跨区域的流域治理合力发挥不够,“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保障措施不够到位。“委员河长”多由非涉水部门委员兼任,巡河治河业务不够专,业务培训与能力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县(市、区)“委员河长”工作经费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有的依靠政协机关统筹保障。“委员河长”工作考核结果未纳入政府对部门的绩效考评,对“委员河长”个人的考核仅作为政协机关对政协委员的考核,影响了履职积极性。三、未来的对策建议强化政协履职,探索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新路径。一

8、是着力提升巡查能力。聚焦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市县联动、上下协同,用好政协委员工作站(室)、界别议政厅、乡镇联络组等履职平台,组织开展“协商在一线”“微调研、微协商、微监督”系列活动,加强河湖日常巡查管护,及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市县河长办。建立问题约谈机制,针对水质超标、河湖“四乱”等突出问题,提请有关部门对属地政府实行约谈,督促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二是着力提升监督能力。创新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围绕闽江、九龙江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的重点工作推进、重要政策实施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活动,以协商促改进、以监督助落实。如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涉水突出问题,引导“委员河

9、长”强化目标导向,加强专项民主监督,督促属地政府开展整改治理,巩固提升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三是着力提升建言能力。深入实施“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深化“一委一品”“一县一品”创建,扎实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大力推动“委员河长”担当作为,高质量建言献策,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如结合“委员河长”履职,围绕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排污权出让、用水权交易等探索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助推生态产业领域新业态发展,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强化民主监督,促进形成依法治水护水新模式。一是构建“全过程”监督体系。着力建章立制,规范“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运行程序,丰富拓展“委员河长”监督内容与形式

10、,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河湖水系污染问题的发现、整改、见效等不同阶段,探索”事前聚焦重点、事中开门协商、事后闭环跟进”的全周期民主监督工作机制,既推动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又立足河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言献策。二是注重“多层级”联合监督。突出政协民主监督的责任定位,建立“委员河长+”协作机制,加强与水利、环保、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沟通对接,如探索“委员河长”工作与治水执法司法衔接的制度机制,组织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联合监督,扩大监督的覆盖面与参与度,实现目标统一、任务协同、措施衔接、行动同步,逐步形成群众表达诉求、部门解决问题、政协凝聚共识的良好氛围。三是打造“升级版

11、”协商监督。发挥协商式监督作用,统筹履行、整体推进政协三大职能,寓民主监督于会议、视察、提案、调研等工作之中,围绕河湖水系生态环境状况,聚焦河湖“四乱”、污水排放等易发多发、整改又反弹的问题,边调研边发现问题、边协商边解决问题,切实推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互动交流,助力改进工作、推进落实。强化规范引领,提升“委员河长”品牌辨识度。一是聚焦工作标准化,探索一批新机制。以“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实施为契机,以三明河长制管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为依托,系统总结“委员河长”经验成果,丰富完善规范内容,通过标准提升实现标准引领。按照“筑平台、强队伍、建机制”思路,完善“委员河长”工作站(室)制度,优化“委员

12、河长”工作导弓I,围绕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加强探索,固化形成一批经验制度,促进基层河湖治理水平提升。二是聚焦成果可视化,打造一批新亮点。聚焦河湖水系生态提升,围绕破解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等难点问题加强建言献策,因地制宜推动建设文化长廊、亲水平台、休闲步道等涉水基础设施,搭配实施河道夜景、沿线绿化景观工程及周边环境整治,通过项目建设提升河湖沿岸的颜值与品位,让“委员河长”的履职成效看得见、可感知。三是聚焦创新多元化,形成一批新示范。鼓励支持各地政协立足优势、探索创新,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委员河长”工作品牌,通过一年左右时间,力争每个县(市、区)打造23个“委员河

13、长”示范点,做到有明显标识、有保障机制、有地域特色、有实际推动、有成果推广,进而由点到面铺开推广,实现全县域、全流域平衡发展,为全省“委员河长”品牌建设作出样板、提供示范。强化统筹联动,凝聚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合力。一是加强上下协同。围绕构建“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全民共治”工作体系,结合省市县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聚焦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开展协同调研、联动协商、联合监督,做到省市县三级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强化县域之间协调联动,以同一流域为单元,创新联动平台载体,健全联动制度机制,实现资源互补、成果共享。二是深化示范引领。大力推动“委员河长”与“行政

14、河长”、界别群众、“民间河长”协同巡河,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形成河湖管理主体责任与政协民主监督责任双责协同、群众监督与实地巡河双线并行的工作格局。组织开展“共建生态美同享生态福”生态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河湖管护进村庄、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活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三是完善履职保障。把“委员河长”工作作为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考评办法,实行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年度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在党政领导生态环境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中增列“委员河长”工作,助推“委员河长”工作常态长效开展。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将“委员河长”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或河长办业务经费中。加强“委员河长”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为“委员河长”履职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