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指向艺术原点的一束光——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小学美术课堂探微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合一:指向艺术原点的一束光——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小学美术课堂探微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知行合一:指向艺术原点的一束光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小学美术课堂探微【摘要】新时代的美术课堂频繁与学生核心素养碰撞出绚丽的火花,陶行知创造思想指引下的美术课堂,实践知行合一、追寻教学本真、指向艺术原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情境认同和情感理解,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实施创新教育、采用多样举措,使他们在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中体脸感知,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创新思维,提升核心素养。本文从多元情境激趣、多措并举体验、多样表达共鸣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下的小学美术课堂研究感悟。【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知行合一;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他提出
2、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高度契合新课程提倡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新时代的美术课堂频繁与学生核心素养碰撞出绚丽的火花,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指引下的美术课堂,实践知行合一,追寻教学本真,指向艺术原点。教师实施创新教育、采用多样举措,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在实践中发展思维、掌握知识技能、提升核心素养。一、多元情境,立体激趣情境创设是教师谱写优美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增进情感共鸣的音符。传统美术教学主要以作品欣赏和创作模仿为主要手段,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想象力被束缚,课堂效率不高。而将声像信息、绘本资源、环境氛围等应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体现学习的知行合
3、一,能够提供立体的创作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一)妙用声像,拓展思维空间立足于生活的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立足于生活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契合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学理念。教师巧妙联系生活经验,合理运用声像信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苏少版美术五上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教师课前准备少数民族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的影像,上课时拉上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面具特写营造出的视觉效果,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教师适时旁白:“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祭祀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一一
4、比如神秘的三星堆文化。”结合近期三星堆文物发掘焦点,分析古蜀地人物器皿造型,让学生在声像情境中感同身受“神秘”的狂欢气氛,理解文化崇拜图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充分认知、感受文化,课堂上创作了大量造型夸张、表情丰富的面具,用充满创意的作品和古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再如:苏少版美术二下树上树下一课,抓住学生以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和现实交织的思维特征,创设动画情景,引导奇思妙想:动态演示大树的“生长”,树上树下藤蔓缠绕、整体局部分层展示、鸟兽果实错落交织,让学生惊叹于自然的魅力,沉浸在无限的遐想。通过动画助力,学生身临其境,让思维插上想象翅膀,他们观察着花草树木成长变化,倾听着书上小鸟欢快
5、鸣叫,欣赏着眼前飞过美丽蝴蝶(二)巧用绘本,构建生动课堂美术的特点是欣赏美、理解美、表达美。绘本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这些都是美术教学最好的原始素材。当绘本遇上美术,构建生动课堂。绘本人物形象和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充满活力,让孩子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语言简洁,图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师把绘本的精彩插图,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走进绘本,陶醉在画面之中。绘本“剧场”提供学生理解、展示、表现的舞台。此外,教师还要发挥语言的魅力,注意过渡语的设计,使连接更流畅,让过渡更有效,教师语言抑扬顿挫且充满激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
6、生入情入境,流连忘返。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通过多层次感知,母鸡萝丝的形象表现地淋漓尽致,羽毛清晰可见、线条简单流畅、作品色彩夸张。师生一起探讨母鸡的形态特点,“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环节让学生有效整合绘画素材、改编故事情节,发展想象思维。(三)善用环境,营造学科氛围美术教室通过浓郁学科环境和有效资源配置,拓展教学空间、整合教学功能、改善学习方式,是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美术教室营造成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乐园,便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启动创造思维,进入探索进程,表现创意作品。如:苏少版美术三下漂亮的瓶子一课,教师提前制作装饰瓶摆好,墙面张贴风格各异的作品
7、,学生进入教室就会被氛围深深吸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废旧瓶子,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记忆,使学生对瓶子的认识,由点到面逐渐扩散,之后再由面引回到点。引导学生对瓶子的外形特征和装饰纹样进行观察、触摸、思考、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在浓郁的学科氛围中用喜欢的形式表现熟悉的题材。学生天生都是“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充满奇思妙想、呈现别致造型、带来视觉享受,用这些装饰瓶点缀家庭、扮靓教室、赠送亲友,创造诗意生活。二、多措并举,综合体验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土、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
8、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美术课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带领他们扩展视野、关联生活、引向社会,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菜市场等生活场所,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认知水平,在大自然中增长见闻:观察植物结构、触摸动物羽翼、融入雨中情境、细看菜场万象。教学中多措并举既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情感的升华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细致观察、实践体验、自信表达时,他们的笑容阳光而灿烂,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魅力的,能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灵感。(一)观察能力长眼界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要带领学生有目标地去看问题,不断提升观察能力。孩子的心是探索世界的起源,眼睛则是孩子得到
9、答案的渠道。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了观察,美术课堂表现的作品就会缺乏自然之美,创作前教师要对观察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如:苏少版美术二下花儿朵朵一课,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带学生亲近大自然,近距离看花朵的形状归类、看枝叶的穿插关系、看花瓣的颜色变化。教师的范图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样欣赏范画环节,教师在实验班选择的是梵高的向日葵,引导学生观看大师是如何构图布局,如何处理虚实关系,如何表现色彩斑斓。有了充分细致的观察,有了精彩作品的借鉴,学生笔下的花朵呈现出不同的美感,且形式更加多样化,充满了想象力。而在对比班选择的范画是同龄人一组作品,因为观察指导的不够充分,分析理解的不够细致,作
10、品的风格较为单一,画面效果可想而知。(二)实践体验助理解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必须经历一个亲身实践的体验过程,这就要求课堂的活动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直观有趣的认知对象,或创设互动的感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知,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探究意趣,将理解美术语言融入了自主实践的体验过程之中,效果事半功倍。如:苏少版美术二上画肌理一课,让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分析,再通过感知了解“肌理”比单纯的概念讲解效果好很多。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次感悟活动,主要从“看、听、触”三个方面进行尝试。L
11、“看”一一就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对比图片,如树皮的光滑和粗糙对比;丝绸和口袋的肌理对比;木头和金属的质感对比等。2. “听”一一敲击不同材质肌理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辨别感知。3. “触”一一学生蒙上眼,让其触摸感知不同肌理的物品。这样的课堂设计调动了多种感官体验,学生在手脑并用中深刻感悟“肌理感”,拓展了美术视野、拓宽了表现思路、增强了创造能力。(三)学科融合提效果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以课堂为基点,寻找知识的关联。美术的四大学习领域本身就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特征,美术的灵魂是创新,学科融合是创新最好的实践途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就是要打破美术与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的
12、界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1 .语文味,走进诗情画意将美术的元素符号融入文字的博大精深,完美契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陶行知先生从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培养全面人才的思想出发,建构起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美术和语文的融合,既锻炼了学生的美术表现力,也促进了美术学科人文性的增强。美术作品赏析让学生能更好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结合生活知识、把握作品意境、提升艺术修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教学中寻找和画作有关的诗句名篇
13、,用语文独特的方式诵读、赏析、感悟,如:元好问的金都元夕、赵佶的玉京曾忆昔繁华,再现江南上物,重回繁华汴京。体会金人张世积的诗句:“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矶珠。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有了浓浓语文味的感知铺垫,美术学习也更流畅高效:教师通过细节观察、评价交流、多样诵读、辩论比拼、多样创作、文字感悟等形式让学生深度理解作品并能创意表现。2 .音乐美,演绎魅力乐章美术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小学美术课是综合运用表现材料把线条、色彩等元素通过技法巧妙组合的一种空间艺术,最先作用于观者的眼睛,然后再触动观者的心灵,通
14、过形状与色彩去演绎不同的“乐章”。而音乐则是运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利用乐器或声乐进行巧妙组合的时间艺术,最先作用于听众的耳朵,然后再陶冶听众的情操。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和观者或听众产生共鸣形成通感,康定斯基将绘画和音乐作了这样的比喻:“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音乐在课堂的导入、情境创设、游戏闯关、创作时段、汇报展示等环节均很适合使用。如:苏少版美术二下动物朋友一课,教师在课堂中多次选用轻松、愉悦的森林音乐背景,不同环节辅以多种声音效果,让学生在音乐中游戏闯关,让学生在音乐中构思创作,让学生在音乐中表达交流。3 .项目化,理解多
15、元知识项目化学习需要综合运用两个以上学科知识协作教学,以主题性学习研究打破一元化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整合,使学生能够接受多元知识的滋养。师生共同经历生命律动,实现教学互惠双赢,诚如陶行知先生说的:“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如:苏少版美术二下会变的花、树、叶一课,在多个学科不同年级都有类似学习内容,而课题组的跨学科研讨,也实现了学科优势互补。语文教师带领学生研究诗词中的名句并进行作文练笔,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画作中的内容并进行主题改画,科学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造型并进行标本制作,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发现歌词中的字词并组织歌曲学唱。最后综合呈现项目研究成果,过程有痕
16、,精彩纷呈,成果更趋多样化。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虽然也偏重学科知识,但在主题引领下,提升了学科素养和知识融合,让学生深刻体验运用多学科知识去理解内容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三、多样表达,情感共鸣陶行知先生强调:“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发挥其创造力。”美术教学要给孩子以充分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提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角色要准确,退到学生的身后,去听、去鼓励、去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用“唤醒”构建想象空间。(一)询问,质疑的自由让学生提出问题,在问答过程中理解知识、学会应用。如:苏少版美术二下点线面一课,让学生明白造型艺术语言的元素主要是就是点、线、面、体、色彩及肌理。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询问:点、线、面的类型都有哪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