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5264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找准写点,让“小练笔”这一语用训练落地生根以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统编版教材对于这方面训练也是落地生根。除了单独编排习作策略单元,系统序列地推进这方面的训练,同时还以“小练笔”的形式编排在单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笔者对统编版教材四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后小练笔的教学进行了三次磨课。笔者认为,语用训练仅仅关注单元人文情感和语文要素这两点还是有所欠缺的,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卯住文本独特的表达特点,寻得教学中的最佳着力点,让每一篇“小练笔”的语用训练落地生根,发挥“小练笔”在部编版教材编排中的的“小”和“练”的作用。关键词:语用训练;情感品悟

2、;典型事例;文本表达“读写结合”就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教材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教学。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温儒敏在他的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中提到: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对写作有兴趣,这是个大问题,教材编写应当想办法,在读写结合上多下点功夫。叶圣陶先生早先就指出:“教材里的课文,精挑细选,阅读时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其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

3、技能。”对于统编版教材的特殊的编排的小练笔就是很好的训练读写技能的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依托文本,扎根课堂的四十分钟来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呢?统编版教材对于这方面训练也是落地生根。除了单独编排习作策略单元,系统而序列的推进这方面的训练,同时还以“小练笔”的形式编排在可以着力训练一点的单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笔者近日从统编版教材四上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三次磨课的经历,探寻文本小练笔的教学着力点,寻求读写最佳结合点。部编版教材采用的是“双线结构”的编排特点,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这一课也是情感非常鲜明的一篇文章。所以我第一次教学时,就特别注意到

4、了“情感”,通过抓具体语句来体会文中的情。一磨:关注人文情感品悟,只是止步于“看山是山”之“情境”师:同学们,开学第一节课上,魏校长提出:诸生为什么而读书?生1:为父母而读书生2:为明理而读书生生3: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师:沉默的周恩来发出了他埋藏已久的心声一一生(齐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师板书:立志师:为什么少年周恩来就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呢?生:是因为“中华不振”,才让年少的周恩来立下如此远大志向。师:课文中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表现了“中华不振”?生1:听伯父感叹“中华不振”生2:在租界听妇女的“哭诉”板书:伯父感叹妇女哭诉师:你能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吗?学生结合具体词句谈感受。师:老

5、师给大家带来了当时的一段时代背景的影片资料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体会到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此时的心情吗?生:无奈、愤恨师:是啊,周恩来此时才理解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才开始思考怎样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一一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出示课后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说清楚理由,然后写下来?师:请大家写下自己的理想,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航标灯,激励自己努力读书。这里的教学设计,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华不振”会愤恨,无奈!但是笔者认为,对于这两个事例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还停留在浅层次的人文情感

6、的品悟上,只能为学生“小练笔”奠定感情的基调,却没有教给学生表达的路径,学生也没有从教材这个“例子”得到“小练笔”方法。所以,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呈现了第二次的教学。二磨:落脚典型事例选取,依然停留在“山色空漾”之“佳境”师:为什么少年周恩来就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呢?生: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才让年少的周恩来立下如此远大志向。师:课文中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表现了“中华不振”?生1:听伯父感叹“中华不振”。生2:在租界听妇女的“哭诉”o板书:听到看到师:少年周恩来到底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生1:听到了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生2:听到了我们有事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

7、方说理生生3:听到了伯父深深的叹气。师: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生:我觉得难以理解生:我能感受到伯父的无奈。师:那他又看到了些什么?生1:他看到了街道上热闹非凡,但大多数都是外国人。生2:他看到了一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压死,却无处说理,反而被人训斥。师:是啊,正是因为他听到了看到了这些不公平,才让他树立了远大的抱负,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腕的话语一一生齐读:(师指课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师总结:课文用了两个具体的事例来具体的写出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一个是亲耳所听,一个是亲眼目睹。这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运用。出示课后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说清楚理由,然后写下来?师:同学

8、们,这个小练笔,我们就要抓住你看到的、听到的不用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写清楚理由。注意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典型的材料。本单元“阅读”层面的语文要素就是关注人物和事件。所以,这一片段的教学紧紧紧抓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从听到的、看到的两个选材角度,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路径!让学生准确的学会从不同角度去选材进行表达,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是贴船下篙了。但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表达的训练仅仅知道选取不同角度材料是不够的。有了材料到底怎么写?方向在哪?他们依然是云里雾里、朦朦胧胧的“山色空濠”的模糊美。所以我们又一次展开了第三次磨课。三磨:卯住文本表达特点,完美呈现出“柳暗花明”之“仙境”师:作者是如何写看到的和写听到“

9、中华不振”的呢?生1:第11T3自然段写耳闻“中华不振”:先写周恩来“听到”伯父的告诫,接着写了周恩来听到“告诫”后心中的疑惑,还写了周恩来“听到”伯父的感叹。生2:最后,还写了周恩来“听到”之后的“难以忘怀”,说明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他。师:是啊!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由听到“中华不振”,再到心中疑惑“中华不振”,最后“难以忘怀”。可见听到的这些,让他内心一生:忧愤生:不解生:难忘师: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所以作者又写了周恩来亲眼所见的内容。那作者是如何写他看到的“中华不振”呢?用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来讨论一下,说清楚作者是如何表述周恩来“看到的”情形。学生讨论汇报生:先写环境的热闹非凡,再写对比

10、手法写了具体的事例,最后写了围观群众的感受。师:说得真好呀!此时此刻,你就是站在现场周恩来,说说你的感受?生:帝国主义真是蛮横无礼。生:这样的世道这是太黑暗了。生:这个中国女人真是太可怜了生:这样的世道必须要改变师:所以他下定决心一一(齐读课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么,这两个事例可以调换先后顺序吗?生讨论交流。生:看到的情形比听到的更有震撼力,紧接着这才有了周恩来立志的结果。生: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周恩来满腔的爱国之情和立志救国的决心产生的原因。师:说得太好了!孩子们,今非昔比,如今的中国已然崛起,国家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祖国日新月异,日益繁荣昌盛。但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努力建设和改变的地方

11、。出示一组图文资料:1 .我国西部还有许多落后的地区,他们生活还很穷困,交通还很不便,教育也很落后2 .航天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提高。3 .新能疫情的形势还很,人类对新型的病毒还显得力不从心。出示课后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说清楚理由,然后写下来?师:同学们,不要急着落笔,请你回家后再去找一找资料,再听一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想一想你为什么而读书,然后再动笔。这一教学环节承接上面两节课:关注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感,抓住“听到”和“看到”的两个事件,来感悟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和立志救国的决心。更进一步的是卯住了文本独特性即如何耳闻如何目睹来讲表达特点,让学生进行语用的

12、学习,我想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课后“小练笔”的练习点,也是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课的结尾,教者用发展的眼光,给出了新时期祖国已然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攻坚,我们的“匹夫”理想是可以和祖国的兴旺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教学给出了练笔的路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习作的高度,也高度呼应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一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总的来说,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应出现读归读,写归写的割裂,也不能仅停留在形式和技法训练的层次,应努力实现读与写的科学“联姻”o有效的读写结合,不应让读与写成为“吸收”与“倾吐”的二分对立。恰到好处的随文练笔,教者应发现文本特点,从文本本身找寻练笔的最佳结合点,寻求寻得教学中最佳着力点,这样才能能使学生激发情感,打开思路,觅得方法。让每一篇“小练笔”的语用训练落地生根,发挥“小练笔”在部编版教材编排中“小”和“练”的作用。一点点的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20112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