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41.1 编制目的41.2 编制依据41.3 适用范围41.4 工作原则52组织机构62.1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62.2 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63应急准备63.1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63.2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整治63.3 制定防御气象灾害的具体措施74灾害情景构建74.1 台风灾害情景84.2 暴雨灾害情景94.3 高温灾害情景104.4 寒冷灾害情景104.5 大雾灾害情景114.6 灰霾灾害情景124.7 强对流(雷暴、雷雨大风、冰雹)灾害情景124.8 道路结冰灾害情景135监测预警135.1 监测预才艮135.2 预警信息发布145
2、.3 预警行动155.4 预警解除156应急响应156.1 信息报告156.2 响应启动156.3 应急联动186.4 响应措施186.5 现场处置266.6 社会动员266.7 应急响应调整和终止267恢复重建277.1 调查评估277.2 制订规划277.3 灾害保险278应急保障278.1 资金保障288.2 物资保障288.3 通信保障288.4 交通保障288.5 技术保障289监督管理299.1 预案演练299.2 宣教培训299.3 责任与奖惩2910附则29附件131附件2331总则1.1 编制目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精神,坚
3、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加强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完善政府领导、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协同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或者避免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
4、市防御气象灾害规定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是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之下的专项预案,适用于影响我市行政区域和所辖海域的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强对流(宦暴、雷雨大风、冰窟)、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1.4 工作原则(1)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
5、转变。(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应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3)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预警先导,部门联动。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按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和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工作。(5)依法规范,属地为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气象灾害实施分级管理,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本地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6、。各区、各有关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规范有序、运转协调。2组织机构2.1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政府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气象的市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分别由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担任,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暂时与市应急管理局(市三防办)合署办公,其指挥体系与市三防指挥体系重叠。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2.2 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各区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工作。3应急准备3.1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市气象局会同有关单
7、位建立健全全市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掌握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探索建立风险隐患“一张图”;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识别各类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域,编制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建立精细可用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数据库。3.2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整治市级气象、应急管理、发改、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金融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海事、电力、通信等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按职责深入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做好行业内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督查,对
8、排查出来的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做好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3.3 制定防御气象灾害的具体措施各区(功能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参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的防御指引,结合本辖区情况,制定防御具体措施,主动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风险。区级应急管理、发改、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金融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海事、电力、通信等部门和单位应当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级别、不同分区的预警信号制订本部门的防御措施,指导行业做好防范工作。4灾害情景构建参照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结合市防
9、御气象灾害规定,构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强对流(雷暴、雷雨大风、冰雹)、道路结冰等8种气象灾害事件的常见应急情景。各区、各有关单位应结合实际,补充完善和细化本区、本系统、本行业的应急情景和防御指引,并用于指导具体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4.1台风灾害情景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影响海陆空交通、港口码头和建筑工地安全,造成树木和户外广告招牌倒塌伤人和城市内涝等灾害。主要灾害情景如下:(1)基础设施:电力、通信、能源等设备损毁或传输线路、管道损坏造成电力、通信、能源等传输中断;地下车库、下沉式隧道等被水淹浸,造成车辆损失,威胁生命安全。(2)交通:道路、桥梁、城市轨道、海上航线等
10、交通受阻,飞机航班延误或取消、海上航班停航,大量乘客滞留,应急救灾物资运输受阻。(3)洪涝和地质灾害:强降水可能造成江河洪水、城乡内涝、山洪暴发,引发崩塌、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可能造成海水倒灌、海堤溃决等。(4)海上作业:近海海域、江河等水上作业船舶、航行船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设施损毁、人员伤亡。(5)工地厂房和户外设施:工地厂房、围墙倒塌,供电变电站、塔吊、龙门吊及其他大型设备等损毁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及次生、衍生灾害;户外广告牌、电线塔(杆)等被风吹倒,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6)农渔业:农作物倒伏减产甚至绝收,养殖业遭受损失。(7)教育:学校停课,在校
11、或路途师生安全受到威胁。(8)旅游:破坏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海上、海岛旅游人员安全受到威胁,造成游客滞留。(9)市政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受到破坏,树木出现倒伏断枝,树木倒塌、路面塌陷可能引起供水管道爆漏,给行人及过路车辆带来威胁。4.2 暴雨灾害情景强降水可能造成局地洪涝灾害和城市内涝,也可能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农渔业生产及市民的工作、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主要灾害情景如下:(1)基础设施:电力、通信等设施设备或传输线路、管道损毁造成电力、通信等传输中断;地下车库、下沉式隧道等被水淹浸,造成车辆损失,威胁生命安全。(2)交通:道路、城市轨道等交通受阻,飞机航班延误或取消,
12、大量乘客滞留,应急救灾物资运输受阻;上下班高峰期与暴雨灾害叠加影响,大面积内涝水浸,城市交通瘫痪。(3)洪涝和地质灾害:强降水可能造成江河洪水、城乡内涝、山洪暴发,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农渔业:农作物倒伏减产甚至绝收,养殖业遭受损失。(5)教育:学校延迟上学、停课,在校或路途师生安全受到威胁。(6)旅游:破坏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海上、海岛旅游人员安全受到威胁,造成游客滞留。4.3 高温灾害情景高温危害人体健康,容易引起人体不适、患病、中暑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持续高温天气还会导致供电、供水紧张,引发大面积干旱、海洋赤潮等灾害,威胁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主要灾害情景如下:(1
13、)供电:电网负荷增大,供电紧张,可能引发区域性停电事件。(2)卫生健康:户外、露天工作者健康受到威胁,热射病、中暑、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增加,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传播加剧,医院就诊量增加。(3)交通:高温可能导致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以及汽车爆胎、自燃等交通事故。(4)农林业:影响农作物产量、树木生长以及水产养殖业。可能引发森林火灾。4.4 寒冷灾害情景寒潮和强冷空气引发的降温、大风、低温阴雨等天气灾害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以及农业、水产养殖业、交通、电力等。主要灾害情景如下:(1)交通:寒冷天气伴随的大风,可能影响桥梁通行及航海、航空,导致交通受阻、停运停航,大量乘客滞留需要安置,应急救灾物资运输受阻。
14、8.1 资金保障各有关部门负责编制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经费预算,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资金保障和资金下达工作。8.2 物资保障各区、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市不同区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率和特点,按照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域、分部门合理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8.3 通信保障以公用通信网为主体,通信管理部门协调各相关单位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并及时采取措施恢复遭破坏的通信线路和设施,确保灾区通信畅通。8.4 交通保障公安部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
15、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交通运输、海事、航道、公路部门要做好抢险救灾、灾区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应急运力的调配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畅通。8.5 技术保障建立市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组,负责对气象灾害成因及其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公众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技能培训。9监督管理9.1 预案演练各相关单位根据演练情景设置和职责分工配合做好演练工作。9.2 宣教培训各级宣传、教育、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防御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气象、教育等有关部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气象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能力。9.3 责任与奖惩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