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拓展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巩固拓展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调研组,先后深入*等县区,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和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化五新引领,健全五大体系,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顺畅开局,被确定为*年度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激励市,相关做法得到了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和国家
2、乡村振兴局的充分肯定。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县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巩拓衔接”领导小组,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市级建立了周例会、月通报、季调度、专项督导、常态化暗访等*项工作制度和市县领导包抓低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二)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市县均成立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确定*万名网格员,扎实做好日常排查、定期排查、集中排查,一对一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返贫底线。(三)健全政策衔接体系。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政策要求,结合求实际,共出台*个主要政策文件和
3、若干相关文件,细化具体措施,加大产业、就业、教育、医保、社保、安全住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金融支持及社会帮扶等一系列政策衔接兑现力度,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持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将市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由*%提高到*%,同步推进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政策扶持,实现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脱贫户产业后续帮扶全覆盖。*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制定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个重点产业链培育发展方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带贫益贫机制。农村集体经济“清零消薄”成效明显。二是认真落实*+*就业帮扶措施,实现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脱贫家庭至少一
4、人就业目标,全市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超过上年水平。三是教育、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全市未发生因家庭贫困失学或辍学现象。实现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医疗参保全覆盖,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以上。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房屋安全排查,实施危改*户,群众住房安全保障水平稳定提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大排查行动,实施农村供水提升工程*处,局部地区水源不稳定、季节性抽水、工程管网老化、运行管护薄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推进城
5、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农村卫生厕所、垃圾收运处置、污水治理管控能力,乡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县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个省级重点镇和*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六)加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在全省率先制定财政衔接补助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和资金管理办法,出台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工作措施,要求财政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要优先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市级配套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比例不低于*%。加大市级衔接资金对*县的倾斜支持,进一步夯实三个脱贫县产业发展基础。(七)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完成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整顿软
6、弱涣散村党组织*个。全市*个五类重点村和*个其他村实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全覆盖。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和“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乡村建设,创建全国和省级文明乡镇*个、文明村*个,*县*镇*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县*等*个村被认定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二、存在问题(一)对有效衔接的认识还需提高。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对有效衔接的新部署新要求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三个转向”(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的要求理解不深刻,没有认识到新一阶段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不同程度存在“松口气、歇一歇”的
7、思想。一些地方驻村帮扶责任落的不够实,有的干部仍存在走读式驻村现象,对督导发现问题整改重视不够,存在整改责任落得不实、整改措施照搬照抄等现象。(二)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今年我市虽然实现了集体经济“清零”目标,但各县(市、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薄弱村占比依然较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万元的村占到*%以上,*、吴起两县占比分别达到*%和*%。(三)乡村产业带动增收能力不够强。四条产业链除苹果外,均存在规模不大、管护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业生产组织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一二三产融合度不
8、高,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效益尚不明显。(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还需提高。乡村道路、水源工程管护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有些地方因灾损毁维修整治不及时,出现安全隐患,群众意见较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污水收集处理存在不足,垃圾随意倾倒及污水乱排放的现象仍有发生。有的村卫生室建而未用,乡镇卫生院设备投入和技术力量不足,医疗援助、疫情防控还有短板。有的搬迁群众人户、人地分离,安置区产业培育明显不足。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短缺,就业选择局限性较大。(五)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有效衔接的瓶颈。中北部县区产业薄弱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留守人口数量少且多为老弱病残,文化程度低
9、,发展能力弱。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人才极为缺乏,乡村急需的农业、畜牧、电商等领域人才返乡、回乡意愿不强,基层教育、医疗等机构招不来人、留不住人问题突出。不少村干部和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需要。三、意见建议(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工作责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大报告关于“三农”工作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三个转向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压实“四级书记”责任,明晰相关部门职责,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深化苏陕协作、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引导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完善督导考核机制,扎实
10、抓好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完善规划,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尽快完成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改善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投入机制。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建设,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三)按照“三个转向”要求,强化政策有效衔接和优化调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积极推动从保障性政策到发展性政策调整,逐步退出脱贫攻坚期到人到户特惠政策、特设政策,实现特惠同普惠政策并轨。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
11、攻坚向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度。在现有“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标准基础上,探索制定新的安全住房、饮水安全标准,提升保障水平。(四)不断提升人才对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引导鼓励大学生、乡贤能人回乡、返乡创业。继续实施教育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适当提高基层专业人员待遇,解决基层“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推广产业指导员、农技推广员联村庄、进田地、入农户的服务模式,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五)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推进“三变
12、”改革,深化“三权分置”,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注重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强劲的县域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围绕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四条产业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用足用活政策资金,盘活闲置资源,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接机制,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六)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省实施办法,依法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Q统筹抓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以及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各个方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权力运行。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化下乡和移风易俗行动,指导规范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