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95279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单位累加” 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先“单位累加”再“工具测量”:“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角的度量”单元应凸显量感培育,教学时需要在理解角的大小、明晰量角器的构造、了解度量原理、掌握度量方法等多方面协同共进,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把握教材和实施教学的能力。笔者从教学困惑出发,尝试对单元内容进行重组,提供另一种学习路径,以期丰富教学思路。一、教学中的现实困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对角的度量”这一节课的教学价值理解也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目标通常侧重技能的习得,如认识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刻度和内刻度,掌握度量小于平角的角的度数。然而,现代教育更强调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动态理解、度量单位的产生和使用方法的掌握,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

2、目标1(乔永洁,1982年):(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刻度和内刻度,进而掌握度量角的三要素;学会度量小于平角的角的度数。(2)领会角的大小取决于边叉开的程度Q教学目标2(强震球,2008年力:(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教学目标3(杨静、刘再平,2022年)(1)经历菱角器再造的过程,体会用单位角测量的数学价值。(2)经历探究、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等活动,总结量角器的使用过程。(3)认识量角器、

3、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4)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抨牛杵的掂力,/种1 .角的大小与分类教学实施过程环节1:比较角的大小,感知动态概念 比较三个角的大小:学生先观察图形,得出结论,再通过重播.教师演示活动角:通过动态演示,揭示角的动态概念,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学生利用塑料棒制作活动角:同桌互相比大小,进一步感知角的大小是指两边张开的程度。 寻找生活中的动态角:如时钟上的指针形成的角、剪刀使用时形成的角等。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角

4、的动态演示,学生感知角的动态概念,完善对角概念的认知,通过比较角的大小活动,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环节2:学习度量单位,感受叠加过程.引入直角:展示一个直角,提问其张开程度。 介绍10角:通过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指出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单位。感受90。角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90。角是由90个1。角段加形成的。(3)感受90角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90角是由90个广角叠加形成的(图2)。(4)说一说下面各个角的大小(图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直角切入,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探讨度量角的单位,感知用单位角累加表征不同大小的角。环节3:整体认知感悟,理解角的分类.认识不同类

5、型的角: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了解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和特点。.动态演示角的分类:通过活动角的演示,学生理解各类角的连续性和特性。设计意图:通过文本学习与操作演示,学生从张开程度的角度理解各类角的含义,感受各类角的分类标准与规则。2 .角的度量教学实施过程环节1:感受学习需要,体会工具价值 展示各种角的叠加形式: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引导学生体会用量角器测量的必要性。(1)先出示由角及特殊角叠加形成的角(图4左、图4中).清学生说一说角的大小,再出示一个没有以角的累加形式呈现的角(图4右)。提问:怎样知道这个角的大小?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用单位角去均分,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可以直接用鼠角器度

6、量。图4 动画演示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展示量角器的构造,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没有单位角累加的角的度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使用工具进行测量的必要性。环节2:测量操作反思,理解特殊构造 测量不同开口方向的角: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单圈刻度量角器的使用不便,进而理解双圈刻度的合理性。总结测量方法:学生通过操作总结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理解其构造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先用单圈刻度量角器测量,再体验其不便,引导学生理解双圈刻度的设计合理性。环节3:变式拓展思辨,提升度量能力.独立测:和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变式练习,掌握测量角度的技巧,并学会处理特殊情况。.总结测:注意点:通过交流讨论,学生

7、学会在测量前先判断角的类型,以避免读数错误。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学生在理解度量原理、巩固度量技能的基础上,学会有效处理特殊情况。四、教学反思1 .先“单位”后“大小”,度量表征有序可循通过单位角累加活动,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可以通过数单位角的个数得到,在头脑中建立两边张开程度对应单位角个数的动态表象,促进度量表征的一致性。2 .先“单圈”后“双圈”,工具构造有理可解通过先利用单圈刻度量角器测量不同开口方向的角,再体验其不便,学生自发感受到量角器设计双圈刻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增强对工具构造原理的理解。3 .先“判断”后“度量”,反思策略有据可依通过调整教学顺序,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先掌握角的分类,再应用先判断后测量”的策略,有效减少读数错误,提高量角器的使用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