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教学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教学工作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教研初心,牢记教研使命。依托同步课堂和区域教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为斗虎屯学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教育教学应有的支撑作用。一、目标与任务L研读课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2 .完善教学常规。充分关注课程实施的基本点、课堂教学的基本面、教学研究的基本盘,贯彻“五育”并举基本要求,以“落实课堂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完善教研常规,实施精准教研。3 .提升教学品质。紧扣专业发展和质量提升两个关键,注重教研的引领作用,发挥区域教研实效。有效破解专业和质量
2、发展的难题,持之以恒提升教师研修能力,全面提升教研品质。4,涵养教学文化。加强个人教研、学校教研、区域教研的进一步融合。保持教研好作风,传承教研好做法,用机制和机会提高教研员领航和续航能力,推进教研员再出发、再成长、再创优,持续有效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支持和教研服务,推进教研内涵发展和教研服务质量提升。5 .坚持教学创新。重视借助现代技术、大网络和大数据,实施定向创新、精准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发现新突破点、新亮点,以务实工作、扎实过程、真实结果经得起教学改革实践和教研历史的检验,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教育发展趋势、充满研究活力的教研高地。二、主要工作(一)研读课程标准,推进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组
3、织教师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中小学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2020年修订),坚持五育并举,规范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行为,推进小学优质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L优化与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情况,在目标设定、教材处理、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6 .指导学校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的研究。探索建立完善区域教研、校级联合教研等多种教研工作机制。3,推进普通中小学特色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一是加强分类引导,扎实做好不同类型学校的精准备考指导,满足
4、不同类型学校的服务要求。二是加强分学科辅导,扎实做好不同学科的精准备考指导,定期开展主题和专题活动,推动问题的有效研究和教学的得体引领,更快地适应新学期要求。三是注意发展特色和特长。引导学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主动参与各级竞赛活动,打造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二)扎实有效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原则,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全面提升教学质
5、量的中心任务,制定与落实具体措施,把握与监控相关学校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每年开展督查、抽查与诊断活动,做好监测与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改进学科教学,改善质量管理。(S)量力而行做好教学支援。一是实施“名校带动”工程。以“名校带动”“名校帮扶”等形式,落实品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计划,推动区域学校整体提高教学办学水平。二是实施“名师带动”工程。以“名师示范”“教师工作室示教”等形式,实施学科对等帮扶,推进课堂模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时效。(四)扎实持续推进同步课堂课程开发,建设同步优质课堂。确立居安思危意识,注重发挥网络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难度、呈现方
6、式和交流方式最大的优势,未雨绸缪,切实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建设优质同步课堂,使同步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教学示范的资源、帮助师生减负的资源。加强新技术与学科教学创新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据不同生源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三、工作保障创设良好机制条件,落实工作任务,支撑教学教研有序发展。用系列活动和系列措施强化常规管理落实,提升工作效能,帮助纾困解难,推进品质提升。(一)规范教学管理。一是扎实有效抓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辅导等教学常规环节的落实,把教学各环节的难点、重点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研究的重点,把教学常规的过程
7、管理做细做实。二是认真研究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等问题,推进制度建设,为教研活动赋能。三是推进教师听课评课制度的完善,让更多的老师在观课和议课中受益和成长。(二)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坚持用制度规范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杜绝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行为。一是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二是减少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在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做好教学反馈和监测改进方面,在关键领域作出具体合理界定和规定,尽早出台有效的管理办法。(三)加强教研体系建设。推进三级教研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加强教研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考评和激励。(四)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全力服务学校及师生,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建立“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和“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主动回应和响应。(五)推进校本教研研修。根据教学实际,找出教师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存在的深层问题,着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完善教研机制,提升教研针对性,推进教研组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活动。一是提高教学公开活动的质量。二是提高学科教研的品位。三是提高学科科研的层次。四是提升教学教研交流交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