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or效益?我们向45分钟要的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效率or效益?我们向45分钟要的是什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效率Or效益?我们向45分钟要的是什么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一定在课堂,于是,课堂提效,是教学管理最常提的一句口号。那么,问题来了,课堂提效,提的是效率,还是效益?如果这个问题不跟老师们讲清楚,走错路的情况将会频繁出现。我们先解释效率和效益吧。效率指向单位时间里的量的指标;而效益则指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与时间长久、管理终端相匹配。举个例子说说学习方式与效率、效益之间的关系吧。例如,我需要到某老师家里家访,知晓并掌握路径有三种方法:一是老师通过演示、讲授等方式(就像我们课堂的听讲),告知我去他家的路径。讲清楚、听明白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效率是最高的。但是,我在实际生活很可能找不到他家,效果并
2、不好,效益不长久。二是该老师直接告诉某个地址,我骑上自行车,边走边问(就像我们课堂中的探究),在实践中掌握路径。这种方法耗时是最久的,甚至可能犯错,效率肯定不高。但是,我下一次去大概率能轻松找到路径。效益是最长久的。三是该教师开车带着我走一遍,他示范我模仿。这种方法我也许能够掌握也许不能掌握路径,与找路难度相关。效率次于第一种,效益乂次于第二种,均居二者中间。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表达:向45分钟要效益,绝不是教师在45分钟里教给学生多少,而应该是教会学生多少,学生掌握多少,并且尽可能产生较高的留存率。由此我们可见,课题提效,不是单纯地贪多求快提效率,一定要兼顾效率和效益。那么,提倡课堂提效可以从
3、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选用合适的学教方式。如前文中找路的例子,不同的学教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率和效益。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特点、学情特征以及教学时间节点等各方面因素,选用兼顾效率和效益的合适的学教方式。这里一方面需要鼓励并促进教师认真反思和总结课堂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发挥每一位教师,尤其的业务精英的智慧,汇合备课组的力量,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切的教学方案。二、倡导教学重心前移,将师生课前准备提到新高度。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在这常规的教学流程中,很多教师把重心放在上课上。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课堂中出现因为学情不
4、清,方法不适的情况,大概率需要在后期通过辅导或者增加课时来弥补。这样的情况,无论效率还是效益都是有损的。把教学流程的重心往前移一移,在备课环节学情评估更加精准,学教方式安排更加适切,学习活动安排更加科学,就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既避免了老师的重复劳动,也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例如,我曾经在2018年提出“前置补弱”的概念,主张老师将“补弱”的举措迁移,这样既能提高基础较弱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这部分学生的学科自信。三、强化作业巩固作用,发挥作业诊断、反馈、巩固作用。当然了,学习是少不了作业环节的。但是,基于诊断、反馈和巩固的目的,第一,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要匹配,不能“两张皮”:第二,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第三,对学生过程化学习进行监控,精准分析、诊断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四、提供必要德育支撑,促进帮助不同层次学生进步。德育无力量,教学怎么有底气?一切人的活动,都会与元认知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提升未成年人的元认知,一定需要德育的参与。换句话说,课堂提效,需要德育的参与。这就需要老师们立足教学内容,找准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课堂当中,需要学科个性,发挥学科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元素,讲究渗透的艺术,从而你帮助学生提升元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