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试题及答案(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试题及答案(三).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试题及答案(三)1、问答题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答案:(1)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2)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教学行为对学生个性发(江南博哥)展的影响。2、问答?教学设计题: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T3页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
2、等)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 .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一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4 .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课堂导入:1 .讲述:有这么则故事,大家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2 .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
3、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一螳螂一黄雀)提问:螳娜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完善板书:树汁T蝉-*螳螂-黄雀)3 .谈话:在大H然中,像树、蝉、蝇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了吗?(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了解r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r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4、)3、单选“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的意义)OA.传授科学知识B.反第练习巩固C.发展智力D.加强双基”教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这句话说明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培养他们的技能。4、单选小安同学通过认识牡丹花、玫瑰花、桃花等,概括出“花”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形式是O.A.推理B.判断C.综合D.概念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是人脑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花、草、树木”等都是概念。题目中学生通过不同花的特征概括出花的本质特征,把花类与其他植
5、物区分开来,故选及5、单选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O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学习中,学习者根据学习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通过图来理解各种观点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找出知识之间的结构,这属于组织策略。因此,答案选Do6、单选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它符合的教育原则是O.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理论联系实际D启发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俳不发”是指(学生)没有努力求知的意图就不要去引导他,没有想弄清问题的好奇心就不要去启发他。它旨在说明实行启发性教学原
6、则时启发时机的选择。故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故选D。7、单选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Oo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不能合并D.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正确答案:C参若解析:该题可以用排除法。C、D项说法矛盾,其中有一项错误。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F1.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动作不能合并。故选C。8、单选三年级数学李老师在教学测量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后测量教室里桌椅、讲台的长、宽
7、、高等数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O.A.实物演示法B.社会实践法C.情景教学法D.实习作业法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卜.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9、单选学生的需要是教育过程的OA.结果B.环节C.目标D出发点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教育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10、单选王老师在数学课上讲了长度的的概念,及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三件物品的长度,第二天课上汇报结果,这种教学方法是OOA.实物演示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教学法D.实践探究
8、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11、问答题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正确答案: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2、问答题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分数,奖品等外部激励非常有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必须增强内部学习动机,作为小学教师你认为应该如何
9、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正确答案:(1)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2)加强对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3)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4)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5)进行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13、单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O附属内驱力更为突出。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赛许或认可,发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在儿童早期,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意义,这种动机特别明显,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
10、要得到赞扬和认可,学生学习主要追求的就是家长老师的表扬和奖励。14、问答题什么是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此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正确答案: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如下:(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15、单选小明背诵一首唐诗,背诵了10遍
11、刚刚好能回忆出来,那么小明需再背()遍,记忆效果更佳。A. 3B. 4C.5D.6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有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成为无效劳动。因此,答案选Co16:金选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O0A.直接经验为主B.间接经验为主C.生活知识为主D.生产知识为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其中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故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17、单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爰距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
12、土教材,这体现了O的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理论联系实际D.因材施教正确答案:C参号解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教材的理论内容结合本十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18、单选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O.A.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0.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双基,即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9、问答题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
13、务是什么?正确答案: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戈人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冷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I)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20、问答?一年级上册第34页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憧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
14、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按教材所做的教学片段:出示挂图。提问题。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看见了房子。师:你真棒!生2:我发现了红旗。生3:我发现了树木。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试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此案例。正确答案: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大量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存在着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答案,教师对他们的回答只
15、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越来越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21、问答?甲同学在小学六年级的第一次数学摸底测验中,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的排名是30几名,而此前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他回家后受到父母的责骂,从此以后,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其实,他也很想取得好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因为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考试都出现了不及格现象,别的学科乂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箍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了。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答案: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做到如下几点: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