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擦亮“天下文枢”名片 书写文化强区建设秦淮新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擦亮“天下文枢”名片 书写文化强区建设秦淮新篇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擦亮“天下文枢”名片书写文化强区建设秦淮新篇章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为契机,全面彰显“特而精,最南京”文化底蕴,争当新时期文化传承发展“天下文枢”,全力书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秦淮答卷。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国旅游休闲街区等5项文旅国家级荣誉,荣获江苏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消费示范单位等4项省级文旅专项称号。其中,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是南京市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屡续历史文脉,深化地域文明探源。加强考古研究。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长江文化带建设
2、,成立秦淮文化艺术研究院,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挖掘和阐释。围绕“最风雅”古都文化核心标志区战略定位,系统梳理名人故居资源、历代文化脉络,做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保护展示。加强长江支流秦淮河、西街越城遗址、古长千里文化遗产、窖子山古文化遗址以及历史文化地标的资源调查和文明探源,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2023年12月,在西街遗址发现始建于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长干古城”,将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年。完善资源名录。建立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完成省级以上和濒危非遗保护项目数字化采集,开展秦淮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记录工程。建设全区古籍资源库、地方文献缩微资源库、秦淮
3、文化遗产标本库,完善纸质、缩微胶片和数字资源三位一体的文献保护体系。做好研究阐释。依托秦淮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动各类文化研究团体,形成秦淮文化研究阐释矩阵,完成秦淮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组织编撰秦淮文化研究丛书秦淮河志,为秦淮河著书立传。强化保护传承,促进文化遗产焕新。多措并举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制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评估制度老城南片区提质增效”等专项方案,构建“要素全囊括、空间全覆盖、点线面相结合”的三级保护体系,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濒危项目和70周岁以上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确保文保建筑完好率在较高水平。盘活文物资源,促进活化利用。鼓励用老建筑恢复“老字号”,支持在
4、老建筑植入“新业态”,运用“建筑可阅读”概念,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近”“走进”历史人文建筑,将古宅民居、文保单位、名人故居等功能向创新创意、休闲演艺等方面转化。加大非遗传承普及力度。实施制度建设、阵地拓展、数字化保护、本土人才、活化利用、品牌塑造“六项工程”保障非遗传承工作,积极创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基地,推进金陵刻经、金银细工、秦淮灯彩等重点非遗产品开发,打造“秦淮非遗游”新名片。建成秦淮区非遗馆,推进秦淮非遗馆成为南京非遗展示展销中心、互动体验中心、传承交流中心、活化利用中心.深化非遗进校园行动,在全市18所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南京白局”校际联盟,搭建传承教学平台16个。编撰秦淮非
5、遗谱秦淮灯会等非遗系列图书和南京白局秦淮灯彩等校本教材。赋能转型升级,深化文商旅融合。推动载体牵引,着力打造“城景一体、文旅融合”的空间布局。小西湖历史风貌区探索了文旅融合赋能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在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基础上,保留原住民,导入文旅业态,守住老城南烟火气,成为特色鲜明的文旅IP和老城保护更新的样板,荣获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获奖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实践案例。南京城墙博物馆,全面展示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推动协作升级,探索建立文商旅产业联盟。突出抓好旅游景区、历史街区、产业园区“三区协同”,强化产
6、业联动。挖掘夫子庙、大报恩寺等人文景区的文化内涵,建设夫子庙国学研究中心和研学中心;挖掘夜间消费、新兴业态、展演活动等机遇,不定期推出夫子庙中秋诗会、科举博物馆现池灯光秀、状元游、门东街头表演、小西湖怀旧电影节、非遗展演、夫子庙美食夜市等沉浸式演出和体验项目。2023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8%以上。推动数字赋能,重视数字驱动及大数据运用。2023年,南京首个数字艺术馆落成;南京市博物馆、科举博物馆等6家景区与文博场馆发行系列数字藏品;数字赋能场景打造,沉浸式业态精品频出。推进文化惠民,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打造高品质文化空间,织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区一街道一
7、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15分钟文体圈”。以区文化馆和图书馆为文化主阵营,将12个街道文化站和I(M个社区文化中心作为文化分阵营,实现文化馆和图书馆街道分馆全覆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建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博物馆南院等地标性公共文化项目。加强特色文化整合打造老城南博物馆聚落,扶持民间各类专业博物馆建设,打造“最美书店”、“转角遇见”、“梧桐语”客厅等城市文化空间,姚文采故居、吴敬梓纪念馆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转角遇见文化新空间景点融合文旅新体验”案例被评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推动高水平文化共享,持续深化秦淮“四季歌、“岁时秦淮”等特色文化品牌活
8、动。创新开展“游见秦淮”“悦享童年”等全民阅读活动,丰富非遗展演、民俗活动等“文化直通车”的惠民效应。鼓励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免费或优惠公共文化产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推出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文化高质量指标”排名位居全市主城区前列。拓展文化传播,讲好秦淮故事。形成品类完备的特色IP矩阵。成功打造以“风雅秦淮”为引领,科举、报恩、非遗、郑和文化四个子IP为支撑的“1+4”动态开放IP品牌体系。推动“秦淮灯彩”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推进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老字号餐饮复活复兴,促进“秦淮画舫”数字沉浸式交互体验升级,提升“秦淮礼物”成为文创“爆款”。形成多渠道组合的立体传播格局。借助各类外宣活动和媒介合作平台,扩大文化辐射力,加强线上、线下各类平台的信息化、大数据、精准化推广,全面开启线上宣传入口,与文旅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借助省市文旅宣传平台、专业旅游平台等精准开展宣传。发挥影视、文学作品作用,创作秦淮故事系列小说,推出南京喜事夜瞻园金陵寻梦等精品剧目,形成独特城市标签。形成多领域开放交流合作。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对接国际艺术博物馆高峰论坛、名城会等文化活动,参加“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中国南京周”等高层次外宣活动,向世界讲好秦淮故事。(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委党校)王爱芳宋红晶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