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208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为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等文件精神,衔接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防范胜于救灾”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主动防控、动态管理、综合施策的要求,建立覆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治理以及能力建设各方面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模式,健全人防技防并重的地质灾害科学防控体系,提升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

2、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相关主体的防治责任,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防治工作原则,切实落实防范治理责任,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二)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住建、交通、水利、气象、旅游、教育、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防治工作合力。(三)统筹部署,分类处置。根据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进行综合研

3、判,对不稳定的隐患点,应搬尽搬,能治则治,切实管控风险;对基本稳定的隐患点,尽可能实施专业监测,精准监控风险;对新产生的隐患点,及时进行调查处置。三、工作目标通过5年努力,更加准确掌握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底数和变化特征,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科技防灾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有效控制威胁县城、集镇及人口聚居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整体降低全域地质灾害风险。(一)对2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保护受威胁居民6224人、受威胁资产13亿元。(二)对19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搬迁安置受威胁居民759户2433人。(三)对13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

4、测,有效管控风险,保护4.6万名受威胁居民;完善覆盖所有隐患点的群测群防体系,及时发现和管控隐患风险。四、主要任务(-)推进详细调查评价1 .做好隐患调查。推进地质灾害高易发乡镇和县乡村公路沿线及人口密集区域等重点斜坡1:1万、1:2000调(勘)查,详细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和高风险区域,夯实防治工作基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 .强化隐患识别。开展高风险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进一步优化调查手段和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隐患形成机理和发育规律,评价危险性及稳定性,科学制定防治措施。(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3 .强化巡查排查。做好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巡查排

5、查,依托省、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动态更新隐患数据库及风险防控数据库,有效管控隐患风险。(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分类实施综合治理1 .避险搬迁。对现状不稳定、治理难度大或治理成本高的隐患点,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握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避险搬迁。到2024年,对197处隐患点实施避险搬迁,共搬迁759户2433人。(责任单位:相关县市区政府)2 .工程治理。对现状不稳定、难以避险搬迁及威胁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地制宜实施工程治理。到2025年,争取对220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减少受威胁人数6224人,减少潜在经济损失13亿元。(责任单

6、位:相关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3 .专业监测。对现状基本稳定且威胁群众安全的隐患点,原则上全部实施专业监测预警,实行人防技防综合防控。到2026年,新建专业监测预警点358处,有效管控涉及4.6万人的地质灾害风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4 .群测群防。依托“四位一体”(乡镇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国土所长、专业技术人员)网格化管理和群测群防体系,落实防治责任、实行联防联控。每个县落实13名专业技术人员协管,每处隐患点至少配备1名专职监测员,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队伍,对群测群防人员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并配备简便实用监测预警设备,提高预警预报能力。(责任单位:各

7、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三)强化重点领域整治强化交通沿线、水利工程和河湖水库周边、农村住房、旅游景区、学校及周边、易地搬迁安置点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隐患点,明确责任主体,落实防治措施;对新开工建设项目,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四)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推进自然资源部门与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确保

8、各县市区均建立一支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五)深化数据建设应用完善全市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风险防控和指挥会商系统,配合完成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深化全市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依托“万物互联”技术深度融入城市大脑,开展“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智能入户、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实时推送及响应反馈等工作,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全业务覆盖。(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五、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本行动方案落实落地。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行动方案部署和要

9、求,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民生实事推动,加强政策引导,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二)落实目标责任各地要对本行动方案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逐级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三)强化规划管控各地要结合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严格依据村庄规划和防灾减灾要求管控农村开发建设活动,确保村民宅基地选址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要保障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用地,解决治理工程用地、用林等问题。(四)落实资金保障各地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统筹乡村振兴、

10、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解决避险搬迁和小型隐患点治理费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解决大中型隐患点治理、专业监测点建设及调查评价工作所需经费。引导群众自筹互助开展避险搬迁,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等方式支持低收入农户避险搬迁。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主体承担治理责任和相关资金。(五)加强项目管理按照属地原则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要加快项目立项、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工作进度,推动项目尽快建成见效。可采取分片、分区域或整体打包的形式对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提高工程实施效率。项目建设单位要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六)加大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加强对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人员、防治专业队伍的培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水平及应急处突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岩土与地质勘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