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浮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浮山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东部,总面积939.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左右。全县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为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临汾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及浮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规文件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20212025年。本规划范围为浮
2、山县所辖行政区范围。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浮山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不等、稳定性差、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55处,威胁人口887人,威胁财产9604.97万元。按灾害类型划分,滑坡2处、崩塌27处、泥石流12处、地面塌陷14处;按险情等级划分,中型5处,小型50处。按乡(镇)划分,天坛镇20处,东张乡15处,张庄镇6处,寨场塔乡、槐塘乡、北王镇均为4处,响水河镇2处。(二)“十三五防治成效“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
3、作,坚持依法依规防灾,加大资金投入,基本建成各项工作体系,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程度不断深入完成省级项目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通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每年开展地质灾害年度“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准确掌握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的数量、规模、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完善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浮山县产业集聚区实施了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企业减少了评估数量,降低了评估成本,提高了服务效
4、率和质量,为全县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浮山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累计发布3级以上(含3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60次。建成了县、乡(镇)、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运行管理模式,明确了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健全了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全县发放两卡一书(明白卡、避险卡、告知书)825份。3 .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和其它搬迁避让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三五期间,利用省级资金223.48万元、市级资金89.39万元、县级资金55.56
5、万元,先后完成原北韩乡北韩村14户、槐树凹霍家庄村14户、原北王乡臣南河村9户搬迁,共搬迁农户37户,消除隐患点3处。完成原北王乡乔家凹村红花腰组、天坛镇河底村驼腰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工程。对东张乡柳曲岭-南畔桥村、东张乡南畔山村由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隐患点,向涉及矿山企业按照相应责任分担搬迁费用,实施了部分搬迁,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4 .地质灾害应急支撑能力逐步加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三是编制和落实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
6、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十三五”期间共进行应急综合演练5次,参加人员1500余人,全面提高了群众的避险自敕能力和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能力。5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完善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县应急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财政、住建和交通、农业农村和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了浮山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工作方案,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以及安全生产活动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地勘单位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协议,积极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对
7、乡(镇)、村的负责人和群测群防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防汛期间,对乡(镇)、村管理人员、隐患点监测人员共培训10余次,参加人数800多人,进一步提升了防灾人员能力素质。(三)十四五防治形势1 .地质灾害呈高发频发态势浮山县位于太岳山南麓,地形总体趋势东高西低,中部有小面积平原。东部红凹山为全县最高峰,西部前河是全县最低处,境内地质构造复杂,降水量集中,具有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公路建设、矿山开采、城乡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和加剧了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暴雨频发
8、、地震活动增多等可能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在十四五期间仍将呈高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二是地质灾害研究程度还需进一步深化。三是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能力都有待提升。四是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不够。五是由于资金的投入问题,部分威胁村庄的陞患点亟待采取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3 .社会经济发展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更南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县在新的发展基础上,按照办好“三件大事、做好“五篇文章的工作部署和“一地一区一城的发展战略定位,实现“转型发展出雏型”“乡村振兴高质
9、量”“城乡发展新格局民生发展大提升”的攻坚阶段。从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看,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实施旧城提质改造工程,加快浮山航空经济区项目、临汾-浮山高速公路建设,推进省道230临汾至浮山段拓宽改造项目,全面改善区内交通网络,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交通重点工程、城镇化建设,铁矿、煤炭等矿业的持续开发,对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防治提出更高要求。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提升全社会地质
10、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二)规划原则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态度,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2 .政府主导,明晰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各行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担其责。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地质灾害、管业务必须管地质灾害、管生产必须管地质灾害,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提高预警精准度,增
11、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进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推行“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原则,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效化解地质灾害风险。4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规划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应急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支撑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防治重点部署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区域,优先部署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工作,有针对性地继续开展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应急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支撑工作。(三)规划目标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控为主线,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度和覆盖面,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专群
12、结合监测能力,继续开展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关口前移,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到2025年,建立健全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明显提升全县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防治分区(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根据浮山县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矿产分布、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将浮山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3个大区(见附图1)O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包括4个亚区,面积536.33km2,占全县面积57.08%。主要分布
13、于西南部的二峰山一圣王山一带,涉及响水河镇、东张乡和槐塘乡,天坛镇东部的后交一水地庄以东一带。区内共发育有各类灾害点47处,占全县灾害P急患点的85.45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包括2个亚区,面积264.18km占全县面积28.1现。主要分布于浮山县城及周边的公路沿线,东部的寨坛塔乡一带。区内共发育有各类灾害点7处,占全县灾害隐患点的12.73%o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包括1个亚区,面积139.12km2,占全县面积14.81%o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卫家河一带、南部槐坛乡的井院一毕曲一带。区内共发育有各类灾害点1处,占全县灾害隐患点的1.82%o(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根据浮山县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
14、质灾害易发程度、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结合浮山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浮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股防治区3个大区。1 .二峰山-圣王山一带重点防治亚区(I。分布于县境西南部的东张乡,以及槐塘乡和响水河镇的部分地区,面积301.75kmZ该区以地下采掘铁矿活动为主,并有相应的选矿业发展,是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地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采空塌陷为主,同时伴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危害程度严重。2 .后交-水地庄一带重点防治亚区(I?)分布于寨场塔乡、北王镇和天坛镇部分地区,面积为234.58km
15、该区以地下采煤活动为主,是县矿产资源开发较早的地区,同时也是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地段之一。灾害类型主要为采空塌陷,同时伴有崩塌、滑坡的发生。3 .县城一带次重点防治亚区(UJ分布于山间盆地的县城及浮古公路、浮临公路一带,面积26.26km该区地貌为剥蚀堆积的山间盆地,受侵蚀塑造,地表发育有黄土冲沟,切割较强烈,微地貌类型多,地形变化较大,加之近年未修建公路、水库、县城建设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黄土陡坡增多,地质灾害主要为土质崩塌,对村庄、公路等构成威胁或造成损毁。4 .寨坛塔乡一带浮沁公路沿线次重点防治亚区(口,分布于县境东部的寨坛塔乡一带的公路沿线,面积15.54km该区地
16、貌为碎屑岩山区,人口密度小,沿线一带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该区公路切坡较多,地质灾害以潜在崩塌为主,对公路行人及过往车辆造成威胁。5 .中西部山间盆地一般防治亚区(ml、m2,ms)分布于县境中西部的山间盆地区,面积139.12km2o该区海拔相对较低,地势较为平缓,冲沟发育较少,虽然人口密度较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但处于平缓地带,地质灾害相对发育较弱,成灾概率低,危害程度小。6 .东部寨场卷乡一带一般防治亚区(HI、m6)分布于县境东部的寨场塔乡一带的山区,面积222.38km2o该区地貌为碎屑岩山区,人口密度小,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弱,地质灾害相对发育弱,成灾概率低,危害程度小。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