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开放包容,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认同是深蕴在全体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族工作和思想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是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与意识归属。面向未来,要根植于中华民族灿烂
2、文明,推动中华文化融合发展,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归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精神文化力量。一、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秀精神等的认可与赞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生成发展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涵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面向未来,要矢志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由文化观引领民族观,由民族观拱卫国家观”,以共有中华文化认同为支点,切实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3、交流交融,推动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根脉中华民族是中华各民族在五千多年互动交往中所形成的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民族实体,”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相伴相生、相互促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繁荣的精神源泉。面向新征程,坚定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推进中华民族进入不可逆转的复兴征程。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文化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
4、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指引中华民族鹿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浸润。古代王朝国家,无论是汉族统治者抑或是少数民族政权,都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秦朝“书同文”、北魏孝文帝改革等都彰显了对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的强烈认同。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但中华文明并未中断,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带领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中,始终高度重视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能量。从“民为邦本”到“
5、以人民为中心”,从“协和万邦”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论断都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沃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阔步向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二)中华文化认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根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因此,要以中华文化为依托,着力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建设,为构筑中华民
6、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中华文化认同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路径,是凝聚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情感纽带。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内生于中华文化传承之中,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孕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沃壤”。回望历史发展,“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中华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重要时刻都能发挥其强大的引领力,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立足当代,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滋养,中华文化认同是引领中华儿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大潮中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认同是推进各民族交往交
7、流交融的心理基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共同创造、共同培育、共同弘扬的文化体系,是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的文化结晶”。中华文化认同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链接,各族人民在对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化知识整体了解基础上,切实提升对共有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以共同文化认同拉进各族人民的心理距离,发展相依互补的民族关系,进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三)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觉到自为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
8、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底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保障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夏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认同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重要情感纽带,是推动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情感归属转化为行动自觉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觉”到“自为”的内生动力。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演化历程,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从自在的民族身份认同转化为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逐步走向自为发展阶段,由此,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
9、同体意识也开始由“自觉”向“自为”发展。中华文化认同是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发展的重要依托,有助于推动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归属感进一步内化为“中华儿女内生的意志和自主的行为“,成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动维护和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等的积极践行。当前,中华文化认同是联系国家、民族、政党、道路认同的精神纽带,各族人民在对中华文化共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支点切入国家政治生活,进而提升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意识,厚植各族人民家国情怀。继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熔铸在各族人民内心深处,使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主动践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为实现中
10、华民族理想目标共同团结奋斗。二、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文化认同是民族成员对其所属文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并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转化为行动自觉的过程。中华文化认同是各族人民对共有中华文化真切感知基础上所形成的情感皈依与价值归属,进而转化为行动自觉的过程。“中华文化认同是整合、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工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共享中华文化知识体系为起点,强化各族人民的身份认同;以共有中华民族精神、共生价值观念凝聚各族人民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石;以共同意识指导各族人民行为实践,使中华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
11、过中华文化认同建设深化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全面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真切感知:以共享文化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人与文化密切相关,“人是文化、历史的产物”,文化也是由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精华,同时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创共享的文化精华。中华文化既包含文物、历史典籍等物质文化,也包含语言文字、书法艺术、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还包含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行为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的统一。对中华文化的真切感知是各族人民对自己所属的文化的具体内容、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的认同与了解,是中华文化认同生成的基础,是全体中华儿女对自身民族身份的确
12、认,和对自身所属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起点。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是一种实体性认同,包含对中华各民族、中华民族整体认同以及在实践中对中华民族的主动维护。以共享文化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要着眼中华文化建设发展全局,全面提升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知,通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切实提升各族群众对共有中华文化的整体认知。要以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文化符号认同是各民族成员建构文化身份、生成价值观念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情感纽带。通过展示、弘扬中华文化符号,“打造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共同
13、文化符号”,将文化符号全面融入社会教育等方式,使中华文化符号内化于各族人民内心深处,切实提升各族人民对共有中华文化的真切感知。要以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深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度续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加深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脉络的认识与了解,深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知。在对共享中华文化真切感知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各族人民的身份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二)情感皈依:以共有精神增进中华民族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个人对自我共同体身份的理性确认,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归属和情感皈依,是铸牢中华民
14、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根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历史中发展沉淀、共有共享,精粹性的内容与品质,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原初动力,是凝聚各族人民共同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要以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各族群众共同心理,以共同心理塑造共有价值,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生动呈现,是中华儿女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历朝历代各族人民在与封建剥削阶级相斗争、同帝国主义相抗争以及积极融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共同推动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共同熔
15、铸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崛起。通过大力宣传各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濡染全体人民。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精神,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都是各族人民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以各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共同情感,使之成为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之源。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挥共有民族精神在推进中华文化认同中的关键作用,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融进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弘扬中国精神,使中华儿女真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切实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情感皈依和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三)价值认可:以共生价值形塑
16、中华民族价值认同价值是人的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属性在特定方面的交汇点,“价值认同是民族成员在多元语境中的价值判定,以及自主选择、自觉接受、真诚遵守的结果”。中国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构成,”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中国价值认同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精神认同与心理认可,是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追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中国价值根植于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发扬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中,是具有高度概括性、普遍适用性、广泛接受性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自春秋以降,“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天下大同亲仁善邻”等思想,已经内化为各族人民内心深处的价值理念,指引着中华民族阔步向前。从纵向历史来看,中国价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选择与精神追求。无论是古代“大一统”的共同理想,抑或是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