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解读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解读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学习解读新修订的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讲义)为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和加强我国近视防治 工作,我委组织对2018年印发的近视防治指南(国卫办医函(2018) 393号)进行修订,形成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 指南(2024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抓好 组织实施。第一部分:指南(2024年版)的出台背景为指导科学、规范开展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治工作,2018年6月国家 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近视防治指南。六年以来,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近视防控专业技术人员等根据指南内容积极开展近视的防治工作,落实指 南内容。目前
2、,随着国内外近视研究的进展,众多大队列、大人群、高级 别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近视防治技术和措施不断的发展,有必要对2018 年版本近视防治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体现新形势下儿童青少年近视 防治的新技术和新措施。本次,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全国防盲技 术指导组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对近视防治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第二部分:指南(2024年版)的解读问答1、为什么近视既要重视防控又要重视治疗?儿童吉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对于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和减少高度近视的 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 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因此
3、,近视不仅要预防和控 制,针对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及并发症的治疗也应引起各级医疗卫生 机构的重视,既耍提升近视的防控能力,加强近视的科学防控,又要对病 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及并发症及时实施干预措施来减少致残致盲。综上, 本指南不仅涵盖了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也涵差了对病理性近视相关眼 底病变及并发症的治疗。在开展近视防治服务的过程中,各级医疗机构要 严格遵守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等,确保 医疗质量和安全。2、为什么增加根据公共卫生层面近视防控策略分期?目前临床诊疗上关于近视的分类,可以指导临床实践,但不能很好地指 导公共卫生层面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增加根据公共卫生层面
4、近视防控策略 的分期,可以将近视防控措施和技术针对性落实到不同屈光状态人群,从 而更加精准地指导近视防控工作开展。本指南依据相关专家共识,从公共 卫生层面将近视防控分为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近视发展期、高度 近视期、病理性近视期,并对不同分期给出了近视防控措施的指导建议, 不断促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策略的发展。3、为什么要重视远视储备的保护?远视储备是用来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与年龄对应的远 视储备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如小学年级时远视储备已消耗完, 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由于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多地近距离用眼, 导致远视储备低于其年龄对应的标准范围,即远视储备不足。
5、为保护远视 储备,应当把近视防控前移到学龄前儿童,在学龄前应定期接受儿童眼保 健及屈光筛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使远视储备 保持在正常范围。薛要强调的是,远视储备如果超过相应年龄的上限,则 应注意儿童是否患有远视眼。此外,在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视力和屈光 度的发育是相互匹配的。如果远视储备在正常范围内,还应关注儿童的视 力情况。4、为什么要强调儿童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首先要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间量,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不仅在学校耍多进行课间户外活动,而 且放学后和周末在家庭主导、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下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从而达到每日
6、户外活动的时间目标。研究表明,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作用 与暴露时间和光照强度有关,因此为更好发挥近视防控的作用应强调到户 外进行活动。目前学生群体近视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 卫生影响因素,因此从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角度,倡导不仅单纯在户外还 应进行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对多种疾病达到防控的目的。5、为什么将指南第四部分“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更新为“近视的 矫正和控制”?单纯性近视者不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矫正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对于儿 童青少年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捽制近视进展的速度,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 长也卜分重要。因此,本指南第四部分进一步明确了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措 施,旨在指导医疗E生
7、机构、近视防控专业技术人员等为儿童青少年选择 适合的方式。需要注意,近视矫正手术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 术后近视患者眼底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 拉长多伴有眼底的病变,这些眼底病理性改变依然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 治愈近视。因此,术后仍要像术前样注意用眼卫生,有眼底改变的近视 者,依然需要定期检查眼底。此外,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僚等器械及低浓 度阿托品滴眼液都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措施,使用后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 视。6、为什么要重视高度近视的相关眼病?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眼球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易进展为病理性 近视,进而可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
8、成为我国 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其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包括后巩膜葡萄 肿、脉络膜新生血管、周边视网膜血管异常、黄斑萎缩、黄斑劈裂、黄斑 裂孔、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 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眼部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高度近视患 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保护视力的同时,更应防控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尽 量减少致残致盲的风险。第三部分:指南(2024年版)的全文学习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 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 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
9、因之为做好儿童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一)定义。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 前,称为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二)分类与分期。1 .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或各屈光成分的 屈光指数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困。屈光 性近视又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调节性近视三种。(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 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屈光力基本在正常范围。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类 型。2 .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
10、类:(1)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 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侵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 指标多正常。(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 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 部出血或新生血管,可发生形状不规则透见白色巩膜的脉络膜萎缩灶,或 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 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白内障、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 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 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明显增大。病理性近视常由于眼球
11、前后径变长, 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巩膜局部向后膨隆形成后巩膜简萄肿。3 .根据近视度数分类:按照睫状肌麻痹后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 将近视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三类(等效球镜度=球镜度 +1/2柱镜度):低度近视:近视度数在50度至300度之间(-3. 00DSE-0. 50D):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度至600度之间(-6. 00DSE-3.00D);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SEW-6. 00D)。4 .根据公共卫生层面防控策略分期:(1)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指儿童经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 后,虽然还未发生近视,但远视储备已低于正常年龄范围的下限,即远
12、视 储备不足,是近视发生的高危群体。近视前驱期的儿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 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综合措施干预,可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2)近视发展期:指己经发生近视的儿童,每年近视进展速度超过50 度,但还未发展至高度近视的阶段。近视发展期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用眼行 为干预,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矫正和控制措施,从而避免发展为高 度近视具有重要意义。(3)高度近视期: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眼轴长度226. 00时即 进入高度近视阶段,此时周边视网膜变性、近视性黄斑病变等病理性近视 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度近视期应监测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和 眼底等,警惕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的进展。(4)病
13、理性近视期:随着眼轴增长,眼底出现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 视网膜萎缩、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漆裂纹、黄斑出血、 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特征性近视眼底病变时,即为病理性近视阶段。病理性 近视期如视力无明显下降可定期监测屈光度、眼轴长度和眼底结构变化等; 如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显著增加、持续闪光感等应立 即到医院就诊。(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 能、近视性侦、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1 .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 远处物体时眯眼。2 .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必要时通过
14、睫状肌麻痹验光确定近视。3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飞蚊症、漂浮物感、闪光 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二、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一)环境因素。1 .近距离用眼:近距离用眼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 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用眼的总量外,近距离用眼持 续时间长(45分钟)和阅读距离近(V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家长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监督和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近距离用眼习 惯。2 .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 视的一种重要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 问,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
15、提倡学校多支持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 提侣放学后和周末在家庭主导、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下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从而达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量。3 .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 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培养良好的读 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寸(3.3厘米),胸部离桌了一拳(67 ffi 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 躺卧时阅读。4 .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 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I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 行调整,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环境下看书写字
16、,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5 .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症状。临床研究表明,与 不做眼保健操相比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滞后,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 从而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亦可采用中医穴位电刺激等中医外治法 改善调节功能异常。6 .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还包括过多和不科学使用电子 产品、睡眠时间不足、昼夜节律紊乱、甘养不均衡等。(二)遗传因素。单纯的低中度近视多是由环境与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有较多 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表明:父母近视 的儿童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对于 高度近视,尤其是早发性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 明显。近视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父母高度近 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