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91495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与家 庭的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 多,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慢就业”是主要 原因之一。“慢就业”指学生毕业后暂时不就业或延长择业时 间,在一定时期内未形成较为正式或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的 一种毕业而不就业的现象。自2009年,“慢就业”概念在国 内提出以来1,学界分别从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视角进 行了丰富的探究,微观视角主要分析了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动 机

2、、未来取向、就业理念以及父母的干预与引导等影响因素 2;中观主要针对培养院校的培养定位、培养模式以及就 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3;宏观则从整体就业 形势、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政府就业政策调控等角度进行了 探讨。但关注地方院校尤其是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慢就业” 问题的研究很少,地方“双非”院校的毕业生有其自身的特 点,就业选择也呈现特定的偏好,如何盘活这类智力资源, 实现高质量就业,对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现状调 查我国管理类本科专业分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信息管 理等九大类63个本科专业。为充分体现研究对象的

3、共性特 点,本文选择河北、河南、辽宁、湖南、广西、新霜等12所 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专业的2896名毕业生展开调查,同 时面向院校的辅导员、就业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以及就业 指导课程任课教师开展访谈工作。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个体与 家庭对“慢就业”的认知与选择、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了 解程度、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度三个方面,回收有效问卷2461 份,有效率达到访谈内容主要从对“慢就业”的认知、 对学生就业指导的方式、就业管理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内容与形式五个方面进行;先后通过线上 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访谈了 50人次。调交问卷统计结果显 示:首先,个体与家庭对“慢就业”的认知与选

4、择方面,42% 的学生了解“慢就业”的概念或关注到类似的报道,但是52% 的学生选择认同;家庭态度方面,农村生源的父母5与选择支 持,13%选择视情况而定,82%选择不支持;城市生源的父母 9%选择支持,32%选择视情况而定,59%选择不支持。其次, 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了解程度,2%选择不了解,4陶选择有 一定了解,57%选择充分了解;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度, 9%选择没有规划,走一步看一步;48%选择有一定的想法,但 不清晰;43%选择有比较完善的规划。综合来看,超过半数的同学是认同“慢就业”概念的, 没有规划和规划不清晰的比例合计也达到了 57%,这一结果 说明如果没有系统性干预,对应

5、届毕业生以及后续毕业生的 就业质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 析(一)高校人才培养视角的分析1.就业职业引导模式不完善。调研的12所高校均非常 重视学生就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都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设有课程实践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等获取就业感知的教学环节,同时部分院校还会单独设立创 新创业课程、举办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赛等提升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活动。就业职业引导 工作体系的模块设置较为完整,覆盖了基础知识学习、专业 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应用实践、就业综合能力训练。但是调 查显示,对于是否掌握了使用生涯规划的

6、知识和工具做自我 探索、认识自我、进行生涯规划,5.战的人选择基本没掌握, 48. 98%的人选择基本掌握、33. 67%的人选择掌握,12. 24%的 人选择完全掌握。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能力提升与就业指导课 程体系的相互独立。访谈调查显示,专业就业指导与就业指 导课程体系互为独立的课程体系,专业任课教师将专业就业 指导融入专业课程中,指导程度并不统一,造成学生对于专 业发展趋势的认知缺乏系统性,缺乏对当前社会最新需求、 本专业发展的宏观数据、专业匹配用人岗位需求、胜任素质 标准等方面信息的全面了解,对就业的竞争性与紧迫感不强。 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均为通用性内容,面向所有专业,亦缺 乏实际案例,

7、尽管授课形式互动性强,但是缺乏具体专业依 托,造成学生不能将课程知识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 工作形式、工作职业素质进行很好的融合。2 .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求职需要。三分之二调查院校中, 大学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课程是由辅导员兼任进行授课,辅 导员熟悉学生特点同时承担推进就业的职责,但因工作职责 所限,与专业行业接触机会较少,对于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 需求变化了解不深。虽然多数院校会提前培训或以老带新的 方式进行授课技巧辅导,但学生反馈授课形式仍以讲授为主, 重在理论;对于国家政策、行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发展方 向了解不足。因此,就课程收获来看,50%的学生认为学校提 供的大学生指导类课程很有收获

8、,47. 96%认为课程有收获、 但很少,2.0攸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表明目前学校所开展的 课程不能满足部分管理类学生对求职就业的需求。3 .校内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受访学生表示,72.45% 的人通过学习途径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活动,13. 27舟没 参加过,10. 2%从社会渠道参加,4. 08%从家庭渠道参加,说 明校内学习是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信息的一个主要渠 道。51. 02%的人从学校课堂获取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 22. 45%自主从网络获取,6. 12%从其他渠道,5.1%从与同学或 学长学姐沟通交流中获得相关信息,表明获取方式集中于课 堂学习。职业描述、生涯规划、就业

9、指导资讯获取渠道相对 单一,相关主题的讲座、参观等开展得较少,而面对海量的 互联网信息,不知道如何辨别真伪,同时也易受到错误信息 的误导,产生错误的专业认识和价值观。(二)毕业生个体视角的分析1 .就业目标不客观。一是受互联网媒体尤其是部分短视 频等自媒体的影响,大学生中倾向于舒适、高薪、环境优越 的就业观日益增多,在心理上以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生活品 质为基本出发点。二是网红、直播带货等新兴职业对传统的 就业观念形成冲击,这类新兴职业主要依靠粉丝流量和出货 量作为评价指标,没有太多制度的“束缚”,给大学生造成工 作时间富有弹性、简单易操作的假象,加剧了学生对基层、 务实工作岗位的排斥。2 .就

10、业选择过于单一。对于就业选择,68%的学生选择 考研、考公、考编,考研学生中有八成也是为进入更高层级 机关、事业单位做准备,突显出学生对于“体制内”就业岗 位的执念。相对于有限的招考岗位,未考中学生对于“如果 选择升学或者考公失败,你是否会选择重新备考而不就业呢” 一题,调查结果显示,68%的同学选择是,仅有32%的同学 选择不是,部分原因来自于大家对宏观就业形势的判断,受 新冠疫情影响,家庭以及学生更加青睐于稳定性更高的“铁 饭碗”,近年来的考公、考编人数的快速增长也验证了这一问 题。而“二战”过程使得学生错过了部分就业机会,只能延 长就业时间,也增加了 “慢就业”的比重。3 .存在就业心理

11、困境。调查显示,63. 7%的被调查学生 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或优势,对未来就业前景持 悲观态度,同时表示为实现就业可以降低自己的预期要求。 但在验证性问题中,有52. 6舟的学生又表示不能接受低于自 己预期的工作。这种自相矛盾的答案体现了 “双非”院校学 生陷于对自我能力自卑认知与未来目标又自负的心理困境, 这一困境极易造成迷茫的心态,从而延缓了就业求职的过程。三、地方“双非”院校管理类大学生“慢就业”干预对 策(一)高校方面的改进对策1.明确分工,强化专业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地方院校管 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多数管 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仍以理论学习为主,因此

12、,如何在 扎实专业学识的基础上,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是地方院校在 未来人才培养变革中的突破口。在现有就业指导和专业学习 两条主战线中,应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程在学 生就业指导中的分工。就业指导课程应以帮助学生认知自己 为主线设计理念的课程内容,大一重点在自我认知,大二通 过职业榜样介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大三引导构建职业生涯 规划,大四着重简历打造和求职面试经验分享。专业课程体 系中应单独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或在专业课中用固定学时进行 课程相关的职业指导,密切专业课程与职业胜任能力的关联 性,让学生学习有方向感和获得感;同时,靖加专业实习和 课程实践比重,为学生增加专业岗位的体验机会,将职业

13、选 择前置,丰富学生专业积累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岗位的 客观认知,促进学生尽快完成职业选择。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与 就业指导体系的具体需要,对授课教师进行提前培训与选拔, 教师通过考核后才能授课。如就业指导课程多数由辅导员进 行教学,结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专业背景,可以通过模拟 上课的形式来实施培训,辅导员轮流扮演学生角色,从学生 视角感受上课的方式和授课重点,培训中可以通过提问、游 戏、做项目等活动提升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刻感知,也易发 现自己对课程理解的问题和困惑。对于专业课任课教师,则 应增加教师在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 训,充分了解大学生的

14、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学校也要采取 措施稳定授课教师队伍数量,引进新的师资。3.多样化建立就业求职信息渠道。首先,学校应不定期 多开展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邀请用人单位或校友进行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成功案例分享,并在讲座后与学生交流, 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共性的成长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求职 扫清一些障碍。其次,各学院学生会或组织可以就职业生涯 方面创办自我认知的趣味活动,如绘画理想中成功的自己、 在空白人形牌贴写上自我或他人给自己定义的标签等,助力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能走准走稳。最后,专业教 师与辅导员也开设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室,为学生提供职业求 职的咨询帮助。(二)学生自身的改进对策1

15、.理性设定职业目标,积极实践体验不同职业选择。随 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应该努力寻找实践机会进而实现 自己的职业理想。首先,大学生应该先设定符合自身实际的 职业目标,理性的职业发展目标才具有牵引作用。其次,在 生活中积极参加课外社团、学生社团与高校大赛等活动,关 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的学习夏令营、暑期实习、创建文明城 市等实践机会,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每次实践中进行日志 记录收获,询问同事或同学自己的表现和不足,总结复盘, 通过对不同职业的体验,逐步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而 非从众性的选择单一出路。2 .增强自信与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如前所述,地方 院校管理类学生存在自卑与自负的矛盾心理状态,应逐步通 过生活和学习的规律化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自己对生活和 学习的掌控感,进而获取自信心的增强。除此之外,以成长 型思维模式培养来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成长型思维强调个 体的成就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取,并不单纯依赖天赋,这恰 恰契合了地方双非院校同学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日常的学 习和生活中,可以为自己树立对标榜样,细化对标内容,以 阶段性成长推动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增强了应对变化和压力 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