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89983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发展 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 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兼具经 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娱乐业、服务业和 文化产业等多元融合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对产业结构转 型、文化传承与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武汉市委、 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 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出台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 干措施(简称“黄金十五条”),加

2、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 产业,推动武汉从文旅大市走向文旅强市、文旅名城。但是,武 汉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与武汉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城市的地位不 匹配,在文旅产品的创新供给等方面,文旅产业亟需突破升级。一、武汉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武汉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武汉是中国三大古都之 一,历史悠久。从汉朝开始,武汉就是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带,留 下众多历史遗迹和文物,东湖、黄鹤楼、古琴台等都是标志性景 点。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长江汉江交汇,形成独特的 江城风光。武汉“九省通衢”,区位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丰富,为武汉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打

3、造了一 批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品牌。二是产业规模大,发展水平高。武汉文旅产业发展整体产业 规模较大,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22年,武汉市规上 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928. 8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 15. l%o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共有规上 文化企业237家,实现营业收入1297. 2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 长 11.7%三是区域差异较大,产业集群明显。武汉市各区经济社会发 展条件各不相同,文旅产业发展差异也较大。近年来,东湖高新 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集聚了一批有实力的游戏、动漫等企业, 培育了 一批相关领域的人才,超越武昌区,跃升成为全市领头羊。 武

4、汉市部分行政区文旅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知名文旅企业待培 育,文旅产业发展质量、速度有待加快。(二)武汉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一是文旅企业整体能级不够强。从产业来看,2021年武汉 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足5乐 而成都市已超过10船 成都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武汉市约IOOo亿元。从企业来看,除 湖北省、武汉市所属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外,武汉市资产、营收“双 百亿”的文化企业太少,高成长性的“独角兽”和细分行业“隐 形冠军”数量不多。2023年数传集团(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 有限公司)入选提名“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名单,成为湖 北省内唯一获得提名的文化企业。二是文旅跨界融合水平不够高。一方

5、面,文化旅游产业与信 息产业等业态融合不够。从产业融合发展来看,技术在产业融合 当中应当发挥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技术在文旅融合发 展方面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文化产业与5G、人工智能等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不够,与旅游休闲、体育竞技等关联业态耦 合不强,向制造业、建筑业等支柱性产业延伸不够,为城乡建设、 社会治理等公共事业赋能不足,文化要素市场仍欠发达。另一方 面,文化旅游产业在区域间融合不够。区域之间的界限未打破, 还处于各自为战阶段,甚至是同质化竞争,差异化发展和文旅融 合互补发展不够。三是文旅产业集聚发展不够密。文旅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还 存在“小、散、弱”的问题。从区域发展看,市

6、级企业强于区级 企业,中心城区强于新城区。东湖高新区和武昌区、江岸区等中 心城区文化产业体量较大、在全市占比较高、增长速度较快,部 分新城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不快、占GDP比重还不够高。从 产业发展看,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链,景区重门票收入、轻 游客消费,在“流量”变“留量”方面挖掘不够。四是文旅产业IP品牌不够响。武汉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多 数旅游景点集中于观赏或展示形态,具有文化特质、品牌内核, 精神性、独特性、商业性、传播性强,游客参与度、体验度高的 产品相对较少,武汉的文旅IP影响力还不够响。当一日游、观 光游的产品多,游客消费链条长的产品较少时,武汉的区位和交 通优势可能成为文旅发

7、展的劣势。武汉是中部的龙头,其辐射的 消费腹地较广阔,但武汉“内生”知名文旅IP发展不足。五是文旅产业政策落实不够好。市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很 多,但各区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出台支持政策的 力度也差异较大。面向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扶持游戏、电竞等 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不多。双节期间景区及周边酒 店、民宿爆满,“一房难求”,反映了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够、 投资不足,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充分。二、武汉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国家层面出台多项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文旅大消费、文旅 产业大发展已然成势,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是 文化旅游的国际性不断彰显。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

8、断增强, 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二是文化旅游的民族性不断彰显。文 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 进文化的传播消费。三是文化旅游的精品性不断彰显。旅游空间 新格局逐渐形成,跨行政区域旅游资源不断整合,推出跨区域精 品旅游线路,各地区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四是文化旅游的 创意性不断彰显。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非遗资源保护传承模式不 断创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新技术在旅游领域加快普 及,智慧文旅加速发展。五是文化旅游的载体性不断彰显。优质 旅游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 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六是文化旅 游的体验性

9、不断彰显。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建立以游客为中 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景区智慧化转型加快,智慧旅 游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体现人文关 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文旅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武汉市服务业和旅游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 旅游接待人次达3. 87亿,旅游综合收入超4500亿元,使旅游收 入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30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至 8%o从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和武汉市文旅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应当 利用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要素,包括文旅资源、人力资源 和科技资源等,做到“四个坚持、四个引领”。一是坚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引领

10、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重视 科技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创新 的企业模式,开发创新的文旅产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以原 创科技提升产业融合效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技 术开发和技术转换效应,构建产校地企协同创新的机制,实现文 旅智能硬件、数字艺术展示装置、沉浸式体验平台等装备的“本 地造“,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发展数字文旅产业。二是坚持发挥文化品牌作用,引领文旅产业特色发展。突出 打造文旅特色品牌,立足武汉的文化底蕴、文旅资源,精心打造 长江文旅品牌,唱响红色旅游品牌,擦亮“购在武汉”“食在武 汉”名片,大力引进和建设标志性文旅项目,增强武汉旅游的吸 引力。不断丰富

11、文旅产品供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需 求,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实施“文旅+” “+文旅”,培育壮大市 场主体,发展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消费新空间,增强武汉旅 游的体脸感。三是坚持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引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优化 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产业劳动力的素养。建立文旅人才职称评 审认定体系,开放特殊人才、紧缺人才、有突出重大贡献的人才 等绿色通道,培养、引进文旅产业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紧缺 人才,为他们提供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稳定专业人才 队伍,对于非遗传承人、导游、餐饮商家等进行培训,提高文旅 专业人才能力。鼓励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将“云游” “云演艺”等场景纳入教

12、学资源,引入国外先进融合理念和教学 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旅人才。四是坚持发挥武汉龙头优势,引领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主动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勇当武汉都市圈文旅产业发展的主力 军,携手兄弟城市同频共振,促进区域文旅资源优化配置、文旅 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在市域层面,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工 作统筹、资源统筹、区域统筹,构建“大旅游”工作格局,合力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宏观层面,推动建立与鄂西圈、武 汉城市圈其他城市乃至周边省域城市的优势文旅产品形成更多 联动、互补文旅发展格局。在战略层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 极发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深化四省会城市会 商合作,谋划推

13、进文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对接共享。三、武汉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层面,围绕健全产业体系、做强市场主体、狠抓重大 项目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全市文旅产业专项发展规划, 进一步优化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供给,发挥好政策“指挥棒” 作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实践层面,通过自上而下的政 府政策引导、项目规划和发展谋划,形成政府主导、市民参与、 企业建设、社会支持的文旅产业发展大格局。持续优化服务,加 强文旅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文旅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消费者的 舒适度、获得感、满意度。在产业层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结构 优化,加快供给升级,实现文旅产品供给

14、与消费的区域聚集和延 长效应,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体系。(二)加强项目招商,培育壮大领军企业组织推动文旅产业链精准招商。持续完善文化产业招商项目 库,用好文化产业招商地图、园区地图、项目手册等。聚焦数字 创意、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市区各 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招商推介和项目签约活动。对 文旅产业招商签约项目进行协调督办,跟踪服务,力争项目年内 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完善全市文 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库,持续加大重点项目的策划、储备、实施 力度。一企一策做好重点项目配套服务、协调督办,狠抓项目进 度,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力争

15、早日投产见效。持续 打造重点数字创意企业“服务直通车”。动态更新市级“服务直 通车”重点企业名录和“企业服务直通车”重点支持推进文化产 业项目清单,进一步打造数字创意“企业服务直通车”工作品牌。 结合各领域特点和行业分布情况,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工作 调度会议,增强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各区对数字创 意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包联服务,重点服务巨量星图等企业, 支持加快发展壮大。(三)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擦亮文化产业优势品牌。积极争取国家网络游戏审核试 点(属地管理试点)早日落户武汉,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游戏创作 生产、传播发行高地。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国

16、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产业 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发挥腾讯(武汉) 等在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斗鱼、盛天网络、理工数传等本土 领军企业的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旅示范企业。加 快文旅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提高产业集聚产业集中度,形 成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协同分工格局,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 业务融合创造便利的产业内创新扩散途径。(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优化市区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供给体系,通过简化审批 程序、保障土地供应等政策,引导和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组 织各区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 面向数字内容、元宇宙、文化旅游、重点文化园区(楼宇)等领 域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对文化 和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文旅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 给予资金支持。创新“大数据+消费补贴”的形式,推动构建大 数据分析决策平台一一 “文旅云”系统,建立包括消费者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