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8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每一次三中全会都会对我国 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相关重大决策。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 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再到党的十 四届三中全会勾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 六届三中全会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 会拉开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 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
2、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三中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 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我国开启深化党和 国家机构改革定调、指方向、作部署。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 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 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 篇。只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战略 任务落实到位,就一定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断取 得新进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 新质生产力,形成资源的最优组合配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12月召开的
3、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 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 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 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面临着一些挑战: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动力如何强化;十四亿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更好满足;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类“黑天鹅
4、”和“灰 犀牛,事件如何更好应对;等等。凡此种种,在前进的道路 上,必须未雨绸缪。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高水平开放推 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 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 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 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 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 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 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J“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 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
5、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 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 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 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J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人类创 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 内涵、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 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 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 力,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 于科技创新,通过颠覆性、前沿性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制造能 力,从而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资源节约、效率提升、效益增 加
6、。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物质基础,而 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稀缺和技术瓶 颈。突破技术瓶颈是克服资源稀缺的有效手段,通过整合科 技资源进行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够减少资源损耗、扩大投入 产出比,做大社会财富“蛋糕”,从而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能够 通过新产品、新业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 断增进民生福祉。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 生活需要,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能够催生新 产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从而扩大并引领有潜能的消费。 例如,数字
7、经济、电商平台、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再次,人才培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 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第 一资源。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关键。通过教育培 养创新人才,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由此, 应不断加强STEM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使其为 我国未来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储备。最后,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 系。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 为保障,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基础,为新质生 产力发展保驾护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 进理论创新、
8、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进一步完善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到 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 过上更好的日子。”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 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 程。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布庆祝新中国成
9、立四 周年口号,口号的第38条号召全国农业生产互助组的组员 们和合作社的社员们“团结一致,发挥集体主义精神,提高 生产效率,提高粮食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增加收入,争取 共同富裕的生活这是在党的重要报刊中第一次出现“共同 富裕”概念。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 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公布,其中提出,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 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是要“逐步克服工业 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 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 活”。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共同富裕”表述。 毛泽东同志是“共同富裕”的最早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新
10、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 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 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 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 志多次论述共同富裕,明确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 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 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前人 奋斗的基础上接续奋斗,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 的核心内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巨大新成效。党的二十大 报告明确指出:“我
11、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 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 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 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 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 献。”回顾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其是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坚持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普 遍提高,为下一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 的关键阶段。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 十次会议上
12、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 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 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 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应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来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有质量的新增财富,以 社会新增量财富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量结构矛盾;做好 新增财富的分配,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坚持 深化供给侧结构
13、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动高质 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 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在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做到资源有效、最优配置,才能达到全 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才能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实现绿色成 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 展理念具有深刻含义。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总结为:”创新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 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 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 决社会公平正义问
14、题J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 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 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 经济体在过去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碰到的 一些困难,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也有可能会遇到。 我们在高度关注各种周期性矛盾影响的同时,决不能任由经 济结构性矛盾积累。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 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众 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 新动能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不断积聚,我国经济回升向 好、
15、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新征程,我 国经济显著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有待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加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形 成经济发展的“两个驱动”、夯实“一个基础”以及拓展“一 个路径”。“两个驱动”中的第一个驱动是指市场驱动,通过 改革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第二个驱动则是指新质生产力驱动,强化创新主导作用, 加快优势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一个基 础”是指“两个驱动”需要建立在诚信有序的市场基础之上, 即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础。应建设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以此作为配
16、置资 源、流通产出的根本。“一个路径”是指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以 此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第一,围绕经济结构变革、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要素和 其他方面的结合(结构)以及经济运行的制度因素的改革将 会持续深化,使我国实现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效配置,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 放,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 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 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产了全球 超过50%的钢铁、水泥、电解铝,60$的家电,70%的化纤、手 机和计算机,是全球第一信息通信产品生产国、全球第一汽 车生产大国,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但需 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电解铝、水 泥等产能已呈现出过剩状态,继续做大产能规模的空间较小。 同时,已有的生产结构与人民日益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