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须在事上磨》文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人须在事上磨》文章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读人须在事上磨文章心得体会读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人须在事上磨的这篇文章之后,心里很有感触,是啊,为什么有的人在没有碰到事情的他能泰然处之,也能够享受到那一份宁静,但是一旦碰到急难险重的事就会方寸大乱呢?我想原因很多,但简单来说,那就还是叫做修炼不够,内心不够强大。他们的表现正如文中所说的现在有不少干部出现了无事则闲,遇事就慌;学历高但能力弱;眼界高而手脚低;追求利益多而奉献意识弱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根本做不到动静成宜。我个人认为动静咸宜是动则一发千钧,岸则稳如磐石,这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现实写照,人不经历事情,不磨练内心是很难走到这个境界的。我们面对新形势下的常态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工作
2、,突发事件多,盘根错节的纠纷多,邻里乡亲琐事多,上级中心工作多,更要求我们修炼自身,做到动好咸宜。我想至少要明白三件事。首要的就是熟悉工作。熟能生巧,对工作而言,也是同样适用这个道理。一是要热爱这份工作,尊重自己的职业,正如一位领导说的“你是共产党员,你就是共产党的,你必须把党交给你的事业做好。离开党,你什么都不会干”。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是必须好好保护的,推及开来,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工作是共产党这位伟大的母亲给我们的,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我们受之于父母的头发、皮肤、四肢,必须热爱她们,保护好她们,不得受损,一旦伤筋动骨还就真难治疗了。第二是要认真钻研。毛主席说的我们要有甘当小学
3、生的心态去学习、去请教、去钻研,把自己工作的每一个节点都想通弄清钻研透,不作外行,不当糊涂官,力争成为行家里手,成为“能吏二三是要掌握方法去调研。调研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进行分析问题,寻找关键点,制定措施,通过每一次的调研达到一次更深入了解熟悉工作情况,这就是要求干部们妥善于调研,真实调研,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可以多学习参考一下相关的调研方案,更可以从毛主席的调研精品不汲取思想。然而当前干部、包括部分领导干部不愿、不善调研,导致出台的政策难以落实,正是他们的这种“箭”,让基层“动”乱了。其次是用结果来担当。动静成宜,绝不是呆着不动,也不是好动症,必须用最后的结果来佐证评价你的行
4、动。很多人误解老子的“无为“,借机不作为,实际上“无为”是告诉我们别乱为,别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从而达到“无不为”。所以我们提出干部要担当,不担当就是磨一生也磨不出所以然来,而担当就要用结果来证明。用结果来担当就要注重过程,凡事都会有一个结果,但是并非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其中肯定有一条路是最有效的路最安全的路,我们在工作中要解决矛盾、化解纠纷必须寻找到最快速高效的路径,否则就算是完成了某项工作,但在时间上在质量上也仅是及格而矣,于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要认真学习,就要认真调查研究,就要合理分析,就要认定目标奋勇向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用结果来担当就要注重方向,古人说的“南辕北
5、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方向正瑜比另何因素都重要,我们有自己的大方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这是道路自信,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小方向,比如逐步实现精准脱贫,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具体到每个党员干部来讲也必须有自己的工作重点目标和人生追求,因此方向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的地方发展之所以碰到困境,那是因为发展方向与中央的政策措施出现偏差,许多地方要员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用错了方向,寻求的政绩工程埋葬了自己,还有更多的党员干部人生的方向错误导至遗憾终身。用结果来担当就要注重实干,没有实干一切都是空谈,承担责任也无从谈起。“铁杆磨成针”是告诉我们要有耐心恒心毅力去“磨”,光有
6、想法而不去实干,不要说十年磨不成针,就是一万年也实现不了,所以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早在参观复兴之路就引用了这句名言,之所以说空谈误国原因在于空谈太多,都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了,以空谈表现自己,以空谈教育大众,以空谈为荣,以实干为耻,与“三严三实”背道而驰,然而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空谈不会让田野长出粮食,空谈不会让企业生产出产品,空谈也不会让世界的恶消失,所以要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只有实干才有希望。最后是用学习来贯穿自己的一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习还真的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苦差事,只能说痛并快乐着。但是基层干部尤其要爱学习,著学习,习惯学习。程学潜老师说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
7、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一个人在学问上如果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藤万象,澄明通达,时时有寄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论语记“颜子在瓶巷,一箪食,一题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他“贤”,并不仅因为他能安贫,尤其因为他能乐道,换句话说,他有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在实干中仅仅重干,却忘不了精神上的充电,肯定是不完美的,甚至会很多危险,不少干部就是认为自己干了这么多,却收获得那么少,从而心里失衡,进而贪污腐化。人须事在磨一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精神上的忠诚之隙更须磨练,否则一定不是一个优秀党员。总之,动静相宜,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动时就要高效率,静时就要反观内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逐步扩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