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84697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引言在异彩纷呈的当代汉语诗中,木心的风格与众不同,情诗更独具一格,深受喜爱,但也常处在被不解和误解之中。木心多层次多维度的情诗,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联系时有人谈及论及,有人专门研究他和诗经的承继关系已颇有成果,但他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情诗那些隐隐约约的关联则论者不多。我侧重后者谈一点感受。因古今中外的情诗浩若烟海,只能选择性做些类比和评论,间插我和先生之间过去的一些谈话,是为漫谈,冀望能寻获一些规律,触及情诗的某些特质,借以观探木心情诗的独特之处。非主观诗学的情智欲抒情诗(Iyricalpoetry)是广义的情诗,包括情诗而不止于情诗。狭义的情诗,必涉及男女之间的爱情或私情

2、,英语用lovepoems(poetry),指谓清楚。狭义的情诗,常见的形式是各种情话的模拟,必涉及爰的激情及其感官体验。西方人谈及这一面,会用eros,译为一个字:“欲”;两个词:“情欲”“色欲”。无欲不成情诗,这是常识。如何表述eros,则是诗艺。比如,情诗的表述,通常要有适度“陌生化”(defamiliarized),以委婉的词语达获得艺术效果。2010年夏天,我在乌镇拜访木心先生,其间有松弛的一刻,木心吸着烟,一如既往的幽默和机智,缓缓道来:”有读者评论,说这老人还写情诗,而且写得那么艳丽,好像怪我不该红杏出墙。不出墙,还是红杏吗?”说完爽朗而笑。木心对自己诗中的“情欲”的表达坦然自若

3、,一个诗集的标题就是我纷纷的情欲。脑补木心的几首情诗,那可真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如雅歌撰,有这么几行:“我良人/我爱/我的佳丽/你美丽全无瑕疵/你舌下有蜜有奶/你的脚趾使我迷醉/我每夜来/像羚羊小鹿/欢奔在乳香冈上”(木心,2015:56-57)。那首描写男欢女爱的脚也格外直白:“你的津液微甘而荽馨/腋丝间嫔热的启示录/我伏在你大股上,欲海的肉筏呀”(2015:49)。至于旗语(2015:216-219),更是一首eros满满的奇诗,后面再细谈。这算不算色情诗?当然不是。木心写情诗,最不愿辜负的是古今中外的情诗传统。在世界文学的情诗宝库,eros与生命和历史的感悟,与生死循环的大自然,与神话和

4、经文等浑然一体。就伊斯兰和希伯来古文明中的情诗而论,情欲和灵智浑然一体。木心长期潜心于这些传统,自然写的是情诗。换个方式说,情诗不是禁欲的领地,但好情诗不能以色欲为最终目的。木心的情诗并非只有“欲”,而是“情、智、欲”三者相辅相成,构成整体的品味。“情”和“欲”也可拆开理解:欲望联系着复杂的情感。“智”则指灵智、智慧、智识,引领“情”和“欲”走向生命的神秘,即情诗的精神境界。“智”是情诗的灵魂。情欲无异是人生最基础的节奏和韵律,波涛起伏之处,尽显人生百态、人性复杂。木心写情欲,总能捕捉平凡中的不平凡。如雨后兰波王权描写年轻情侣的欢欣雀跃,张扬跳脱;容貌清俊的一男一女,在广场上互相封王封后,然后

5、“她笑,颤抖,他颤抖,也笑/双双倒地不起“;接着,像安徒生或王尔德童话世界里的场景:”这天上午,他俩就是皇帝、皇后/这天上午,家家屋前挂出鲜艳旗子/猩红的丝慢/这天上午一男一女沿着棕桐大道/威严地向前走去”(2015:246)o又如歌词:“你燃烧我,我燃烧你/无限信任你/时刻怀疑你/我是这样爱你”(2015:46),短短几行,生动勾勒出情人间不知所云、自相矛盾的情话特点。爱情并非静态,其变化如四季:时而春风化雨,炽热如夏,时而秋风萧瑟,严寒刺骨。爱的冬季是失恋,依然刻骨铭心。热恋是一时,失恋却是一世。如此等等,凝炼成诗句,皆为生命的图景。无论描写何种情景,能引起共鸣的才是佳作,使经历(过)爱情

6、的人从中发现自己的心声,找到与自己情感起伏相对应的词句,相濡以沫时可吟咏,默默于心时可沉思。好的情诗情真意切,而且通常是一个“我”在叙事,人们因此习惯性认为:这个“我”是诗人自己无疑。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这是误解,并且涉及一个严肃的美学问题。王国维曾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王国维,2018:10)o就文学理论而言,王国维做此区分很有必要,只是这番话停在了常识和印象的层面,并未在观念上深入下去,结论略显草率。在西方文论史里,把自己的身份和情感经历摆进抒情诗并以此为主题的诗人,称为主观性诗人(Subjectivepoe

7、t),相应的诗学称作“主观诗学”(Subjectivepoetry)有些浪漫诗人,如威廉华兹华斯(WiIliammOrdSWorlh),主张过“主观诗学”。而华兹华斯诗中的“我”,其实也被自己的诗艺极大改变(如多次改写的长诗“Prelude”),不囿于诗人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了。华兹华斯看重的是,诗人的情感自然涌出之后形成的诗句,但补充说:诗人只有重新思考、认真修改的过程中才会发现“有价值的目的”(worthypurpose)(Wordsworth,2007:306-318)o所以,华兹华斯的诗在实践中未必完全是主观诗学。英诗还有“自白派诗人”(confessionalpoets),如西尔维娅普拉

8、斯(SyIViaPIath),通常被归类为主观性诗人,实际情况也并非“主观”可以概括。更多的抒情诗人,包括留下不朽诗篇的诗人,不以自传为目的,不把诗人自己作为诗的主体、主题或目的。他们会把自身的某些感情经历移运到诗里,但诗中的“我”和情景却是为达到某种文学目的的虚构。“智”的关照,与阅历有关但并不局限于阅历。成就不凡的诗人不以自己的情史为目的,而以情欲引导识和悟,进入生命的丰富多样。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Flaubert)主张的非主观诗学”(thetheoryofimpersonalpoetry),一语概括:隐去艺术家,完成艺术。木心多次重复此话,以表明这也是他的艺术观。情诗中的第一人

9、称,多呈现为二律背反(ParadoX)的悖论:似我而非我;看似主观,实则客观;虽有私情痕迹,终究不是私情。怎样理解这个“我”?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JeanNiCOIaSArthUrRimbaUd)用法语答:JeeStUnaUtreo我是一个他者。美国的文学教授有个直白的讲法:ThatuI,fIsnotthepoetsownperson,buthiScreatedpersona.(那个我”不是诗人本人,而是诗人创造的他者“我”)。汉语里在“我”前面加“他者”二字,方能说明:PerSon和PerSona,一个字母之差,却有美学认知上的差别。他者“我,theperSona,是诗人的面具。越是有成就的

10、诗人,可供使用的面具越丰富。商箱诗(Sonnet,十四行诗)是情诗常见的一种形式。威廉核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写了154首商籁情诗,显现154种情景,154种人性的可能。其中的“我”是莎翁吗?以商籁诗第73首为例,其中的“我”是在弥留之际,显然是虚构。欲要幻化出一个又一个的他者人格(PerSOnae),诗人需调动自己的感情经历,想象或借鉴其他情景,更要有对生命现象的深刻体会。写私情不为私情,为了什么?木心对纪德的一句话念兹在兹:艺术能承担人性的最大可能。古希腊语的“诗人”(poietes)一词是“创造者”(maker)的意思。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对诗人的定义,可浓缩为:“可

11、能性的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以生命的无限可能为地平线。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edrichWilliamNietzsche)和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ThoniasStearnsElIot)都阐述过“非主观诗学”,视角不同,涉及此话题的不同层面。悲剧的诞生(DieGeburtderTragodie)的第五节,尼采提到荷马同时代的抒情诗人阿尔基洛克斯(Archilochus)o许多人认为,阿尔基洛克斯是西方写抒情诗最早的“主观艺术家”。尼采断然反对这个看法:“我们觉得这种解读是徒劳的,因为我们认为主观艺术家就是糟糕的艺术家,因为我们首先主张,在每个艺术类别和所有的艺术中,必须战胜主观性,必须解脱

12、自我,必须使个人的意愿和欲望保持缄默;事实上,我们不能想象真正的艺术作品,哪怕篇幅最小的,会缺乏客观性,缺乏客观的思考”(Nietzsche,2007:445)o尼采的美学基石是:真艺术家必有大生命观(即酒神生命观),看似“个人”的抒发,实则是以日神(theApolIonian)形式在展开酒神(IheDionysian)大生命的图景。尼采认为,阿尔基洛克斯经过了酒神的洗礼,在大生命观的关照之下,已将个人经历转换为客观意义上的生命图景。艾略特的传统和个人才能(uTraditionandlndividualTalent,)一文,是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重要宣言,所以反对浪漫派的“主观诗学”,承继的

13、是福楼拜“非主观诗学”。艾略特认为:要走向诗艺的成熟,诗人必须进入以往的文学传统去学习过去诗人(deadpoets)的风格和语言,再以个人才能重新加以提炼并转换,以此更新传统。诗创作是消除个人的过程(aprocessofdepersonalization),甚至是“自我牺牲”(self-sacrifice)的过程。艾略特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把氧和二氧化硫放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需要薄薄一片粕(platinum)做催化剂,反应完成之后将粕移去,销并不受影响。诗的创作,是对以往经典诗作的再次融造;诗人的头脑就是那片筷I;诗人的智慧和才能参与了融造式的创作(如化学反应),却不留下个人的痕迹;成熟的诗人

14、不会也不应该把自己当作诗作的主题和目的(Eliot,2007:539-540)艾略特说,诗人如果有什么了不起,不是因为他的个人经历;他诗中的情感(emotion)不是个人情感,而是根据诗中剧情而想象的“结构性情感”(Eliot,2007:541)o他者“我”的面面观喜欢木心诗歌的读者中,把木心当作“主观性诗人”,或把他的情诗读作情史的,不在少数。可分两点说明为什么这是误解。其一,如艾略特所说,诗人如果有什么了不起,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经历。木心的艺术和他的人生经历之间,是一种“意味”的关系。木心写作的动力,类似于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Proust)特写追忆逝水年华(A1.aRecherch

15、eDuTempsPerdu),为的是以艺术创造的方式重新生活一遍。他发现的艺术原则之一,是把自己化为他者,他(她)中有我,我中有他(她)。木心所经历的时代薄情寡义;他时此表示蔑视和抵抗的方式,是以生命本能和诗意的想象再造一个与薄情、残忍、愚昧截然相反的世界,一个更有人性温暖的世界。其二,如果视木心为主观性诗人,就低估了他的虚构能力。文学之所以为文学,木心之所以是木心,原因之一在于虚构。这是西方文论史上充分讨论过的话题。虚构不仅依赖想象力,还包括修辞能力和形式创新的能力。巧妙的修辞,即刻就是虚构,呈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对生命的感悟。木心的情诗,从虚构他者“我(PerSOnae)开始,设想出与“我

16、”和“你”(被爱的人)之间多种的剧情。诗中的“我”并非木心本人,“你”也不是作者的情人,而是虚构的他者。他中有我,我中有他。比如,芹香子中的“我”是女性,不是木心自己,而某种意义上又是木心。如弗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wOoIf)所说,优秀的作家具有“雌雄男女同体的想象力”(androgenousimagination)(Woolf,2007:607-610)。同样的道理,他者“我”在族裔、职业、宗教信仰等身份上也往往与作者不同。诗中的剧情越逼真,越令读者感同身受。情诗中的“我”和“你”甚至不限于现实生活中的情人。木心情诗中的“我”,有时幻化为植物,有时说着彼岸的语言,有时则是神的化身。恋人的情感自成剧情,或幽怨,或哀婉,强度升级,变为切肤之痛。大诗人模仿生活为的是以假乱真,营造强烈而逼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