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学补充 (教学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教学补充 (教学原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教学实施能力真题回顾2016年真题】【案例分析题】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做了如下设计:老师首先请同学们想办法用学具分别量出大小不同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一个圆形水杯的周长时,老师问:“圆形花坛也能竖起来滚动吗?”这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来“绳绕”的方法,而老师此时又将一个系有线绳的小球在空中旋转一周,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绕绳的方法来测量吗?”实践证明“滚动”和“绕绳”的方法都有局限性。老师趁势问:“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那么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这一问题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全体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经过学生们的认真操作、
2、观察、思考、实践、脸证,终于发现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阅读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在本案例中,该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2)你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贯彻该教学原则?要求:逐题作答,写清题号;判断准确,分析合理;总字数400字以内。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二、教学的任务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确
3、定教学任务,要以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为依据。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即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一般来讲,教
4、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具体表现为:1 .认识的间接性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教材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即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学生是通过认识教材来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2 .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
5、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3 .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的,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4 .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一一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是由课内外多方面的活动组成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
6、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这几方面的工作使学校教学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上课是中心部分,其他活动为上课的辅助性活动,都必须围绕上课来进行。(一)备课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是课堂授课的必要前提,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根本上说,决定于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但认真备课对于保证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意义。1.备课需要做好的工作“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
7、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地教学方案。(1)钻研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在研究教材之前,一项必备的工作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因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依托,没有理解课程标准,备教材往往备不到点上,效果会大打折扣。备重点并不是每个内容都是重点,也不是每部分内容都需要“平分秋色备重点这项工作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所谓重点内容乃是教材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二是写教案时要确定每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的一般标准有三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区分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学习重点则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加以讲解,要求学生学习时特别加以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
8、点必然同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指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属于教材重点但必须加以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所在地学校的整体水平决定的,而教学重点则是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确定难点确定难点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A.按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确定;B.按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确定。对学生来讲,难点往往是那些对学生说来比较生疏而带技巧性的内容。把握“紧扣课本”与“适当补充课外内容”的关系“紧扣课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让学生熟悉课本内容;二要尊重教材;二是提出复习题、布置作业均要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即使有必要补充一些课外习题,其难度也不应超过课本上练习题的难度。(2)熟悉和钻研本门学科的教材教师要在钻研课
9、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所教的学科教材全部熟读一遍。因为科学知识都是有连贯性、系统性的,教材和教科书的编排也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如果教师不知道后面讲授的内容,就很难确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也很难把每节课讲得深刻。因此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从四个方面下工夫,即要在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下工夫。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过认真钻研教材,就可以逐步掌握教材。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三个小的阶段,即懂、透、化。“懂”就是逐字逐句弄清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透”就是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教材,并能运用自如,对上课充满信心;“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
10、性融合在一起,达到精通的程度。(3)了解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备课中教师必须进行了解学生的工作。这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兴趣、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等,以便对教学中学生学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概的估计。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4)备教法备教法,就是考虑把已经掌握的教材,用什么方法教给学生。确定选用什么方法,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学校条
11、件、本人特长等方面考虑。方法确定后,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加工,使教材的传授和每一步采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变为教学中的重点活动,并且计划好学生的活动。2.备课的重要形式一教案教案是备忘录,它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钻研处理教材及查阅的相关资料的记载,是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步骤的构想的记录。编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也是教师备课思维物化的过程。教案是重要的资料积累,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教案的备课过程是一个不完全的备课过程。面对今天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编写教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基本要求呢?(1)教案功能的发展性教
12、案不仅应体现为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案,更应体现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功能。教案凝结着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和感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师教学智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和编写并不断修正的教案反映了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什么”,又要备“怎么教”,还要备“为什么这样教。即备内容、备教法和学法(2)教案要求的灵活性教案的编写不应有统一或固定的模式,可以依据教师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工作态度以及工作实效等,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年轻教师或业务水平一般的教师,教案的编写可以适当详细一些,规范一些;老教师或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教案编
13、写可考虑适当简略一些,重点应放在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思路等方面,对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不做详细要求。对于教学水平较高经验比较丰富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案的编写则更多地要求多一些反思性的、有改革思路的、有创新思考的或尝试的、体现个人风格的内容。(3)教案形式的多样性或个性化应改革教案的编写方式,让教师尽量放开,不拘一格,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都是好教案。不要一味地醉心于教案的规格形式,追求教案的标准化。根据教师的个人风格教案的呈现形式可多样化,如文字式教案、卡片式教案、图解式教案、电子式教案、提纲式教案、随笔式教案、表格式教案等。要编写个性化教案,鼓励教师博采众长,发挥自己优势,形成教学
14、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样的教学研究才有生命力,教师的发展也才有前途。(二)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I二课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教育方针和目标、课程计划、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最终都具体地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上。因此,教师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年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为保证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求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要求适度;(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进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基本功扎实;(5)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这是对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为了体
15、现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及学习观,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要求:1.关注三维目标的确定与达成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双基”,教师教学基本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先生到校教书,学生到校念书,显然这只是重视了“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而评课重在教师知识讲的是否正确,知识点全不全,有无系统性,显然这只是关注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按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评课应从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换。2 .关注文本教材与开发课堂资源结合按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不是被动的贯彻、执行课程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师生
16、要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师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按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学好用好文本教材;另一方面还要开发和利用书本以外学校、家庭社会中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深入社会实践,以及广泛收集资料,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反思等拓展学习空间、增长智慧。如今评价一个教师的课,就不能仅限在文本教材这狭窄的天地里,而要看教师开发利用了多少更多的教学或课程资源,为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出更多广阔和自由空间,使学生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智慧,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3 .关注“以学评教”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不仅要看“教”,更要看“学”。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