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72230 上传时间:2024-06-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当前,正值南方早稻灌浆结实、双季晚稻育秧关键期,即将进入双季稻的抢种抢收季节,为做好双季晚稻育秧管理,提高育插秧质量,及早做好早稻机收准备,完善防灾减灾机械化技术措施,实现减损收获、颗粒归仓,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一、晚稻秧苗管理(一)秧苗管理培育适龄壮秧是移栽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晚稻秧苗生长正值高温高湿季节,尤其要注意控温控湿,防止秧苗徒长,造成苗细苗弱。采用大田育秧,可搭建育秧棚,覆盖遮阳网或无纺布,防止高温暴晒、大雨冲刷和鸟害鼠害,避免秧苗不齐不匀。水分管理应实现旱育旱管,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应根据秧苗长势及天气情况及时揭遮阳网或

2、无纺布。根据前茬腾茬、水稻品种与机插秧龄长势情况,必要时可酌情在叶面喷施多效理、烯效唾等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具体用法用量参照使用说明书。移栽前34天,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移栽前对秧苗喷施一次对口农药,做到带药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虫害。(二)适机秧苗适宜机插秧的壮秧标准为: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基部粗壮、叶挺色绿、青秀无病、均匀整齐;根系短、白、粗、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晚稻叶龄3.S4.5叶,苗高2222CHa,秧龄工52-0天;移栽后发根快、抗逆性强,能够早扎根、早活棵、早分麋。有序抛秧、钵体毯状苗机插、钵苗摆栽等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模式,能够增强晚稻抵御寒露风等灾

3、害天气能力,减少除草剂施用,缓解双季稻种植茬口紧张,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应根据气候、土壤、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技术路线,注意各模式在育秧方式、秧苗管理、机械准备、插(抛)秧要求等方面的技术差异,按照”为机育秧”理念,培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秧苗,并不断促进技术熟化和应用简化,降低生产成本,持续扩大应用面积。二、早稻减损收获(一)适期机收当早釉稻谷粒全部变硬,90%以上籽粒谷壳及穗轴、枝梗转黄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防止割青。根据不同田块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收割。遇未来五天以上连阴雨或洪涝灾害时应及时抢收,避免出现穗发芽联合收获应在雨、露水基本消退后作业。(二)机械准备应选用带

4、茎秆切碎和抛洒装置的收获机作业,便于秸秆还田和埋茬作业。作业前应对收获机械进行检查、调试、维护和保养,保证机械性能良好。同时,应做好田间杂物清除,并根据收割方式开出收割道。(三)技术要求开始收割水稻或收割品种变化时应进行试割,试割长度2。一25米,按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测试割效果(检测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等),对相应工作部件(风机进风口开度、振动筛筛片角度、凹板间隙、拨禾轮位置、喂入深浅等)适当调整。调整后,应再次试割检测,直至达到作业质量标准。作业路径一般根据田块形状、大小不同选择向心回转法(四边收割法)、梭形双向收割法和分块收割法。作业时应根据水稻的品种、株高、产量、成熟度及秸秆含水率等

5、因素选择适宜的作业前进速度,通过前进速度、割茬高度及割幅宽度来调整喂入量,使机器在正常负荷下工作,避免夹带损失增加或产生堵塞故障。作业时应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机器直线行驶状况下作业,避免边割边转弯,以防压倒稻穗造成漏割,增加损失。对倒伏水稻收割,可通过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安装扶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提高对倒伏水稻的收获适用性。收割倒伏水稻时,应先放慢作业速度、减少割幅宽度,将割台降至适宜高度,原则上倒伏角小于6。度时采取顺割、逆割均可;在倒伏角大于6。度时一般不宜机收,如采用机收,应采取顺割,降低收割速度,并将割台放置合适位置。对再生稻头季稻收割,应调控放水晒田时机,提高收获时稻田土壤坚实度,降

6、低机具碾压对水稻植株的影响,提升机具通过性;优先采用再生稻收割机,必要时可在传统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遴选适宜机型基础上调整改造,采用加宽割幅、减窄履带等方式降低直行碾压率;加装高转速茎秆切碎器(转速以上),可使抛洒更均匀,也更容易腐烂还田;做好路径规划和驾驶操作技能提升,减少地头转弯碾压次数和比例,合理抛洒秸秆,减少稻桩掩埋,最大限度提升再生稻再生季萌发分槃能力。水稻收获作业质量要求: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43.5%,破碎率K2.S%,含杂率2.5%;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2.S%,破碎率1Q%,含杂率42Q%。三、稻谷机械烘干(一)技术要点稻谷收获后应及时用谷物烘干机烘干至标准含

7、水量(釉稻13.5%,粳稻24.5%),减少霉变,提升品质;不能及时干燥的稻谷,应采用仓内通风、地上笼通风或晾晒方式。稻谷烘干前应进行初清,含杂率42%,不得有长茎秆、麻袋绳、塑料薄膜等杂物。烘干前,需测定稻谷的初始含水率,同一批烘干的稻谷含水率差异43%,含水率差异大的稻谷宜分别进行烘干;当稻谷水分差大于3%-6%,应进行冷风循环干燥到水分差不大于3%时开始干燥;当稻谷水分差大于3%且稻谷水分大于26%,应边进湿稻谷边通冷风循环干燥,直到机内稻谷水分差不大于3%且稻谷水分不大于26%时开始干燥。循环式烘干机干燥工艺:多次干燥缓苏一冷却,烘干稻谷受热温度:早釉稻448、粳稻最高热风温度:早釉稻

8、粳稻5365C,循环式横流干燥机取偏下限温度,循环式混流干燥机取偏上限温度。采取短时间加热干燥长时间缓苏,干燥缓苏比为2?1.7,要控制干燥速率不大于2.5%/人,防止增大爆腰率。优先采用不落地及时干燥工艺,即稻谷收获后,不在地上堆放,直接清选尽快烘干。当环境温度大于25、稻谷水分大于24%时,收获后2。小时内及时烘干,气温越高或水分越大,应更早进行烘干。(二)机具选配谷物烘干机根据烘干批次、生产规模配置,一般选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宜选用燃气、生物质、热泵等环保热源,优先选用热泵烘干机。机械化烘干作业应遵循就近烘干原则,提前联系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批次安排,科学合理拉运,避免湿稻谷长期堆放。四

9、、大田机械耕整(一)技术要点早稻收割后应及时进行耕整,晚稻机插耕整地质量应做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1.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田面洁净,无残茬、杂草等杂物;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为了提升地力,提倡实施秸秆还田。实施秸秆还田田块,在早稻收获时,应使用具有切碎及均匀抛撒装置的收获机,秸秆切碎长度1OC3,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一般42SC若采取高留茬收获,在耕作前应再增加一遍秸秆粉碎还田作业,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应增施氮肥、减少磷钾肥用量,以每20Okg秸秆增施纯氮2kg,宜选择核态

10、氮或尿素,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在机具作业前,均匀撒施在田间。秸秆还田地块耕整地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一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交叉作业。可采用大、中功率拖拉机配套加大耕深的旋耕机或锌式犁耕翻,一般翻耕深度2822C3,旋耕深度工226C3,秸秆还田作业耕深控制在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大耕深;翻耕或旋耕应结合施用有机肥及其它基肥,使肥料翻埋入土,与土层混合。应采用水田耙或平地打浆机平整出面,沉实后达到机插耕整地质量要求。(二)机具选配双季稻区茬口紧,在早稻收获后应及时耕整地,作业时宜选用橡胶

11、履带式农业机械,禁止90及以上马力轮式拖拉机开展水田机械化作业,降低接地比压,减少水田犁底层的破坏;配套机具可选用反转灭茬旋耕机、旋耕机、锌式犁、水田埋茬起浆机、水田耙、平地打浆机等。五、晚稻机械栽插(一)秧苗准备根据机插时间与进度安排起秧时间。秧盘起秧时,先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提倡采用秧苗托盘及运秧架运秧。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避免运送过程中挤、压伤秧苗、秧块变形及折断秧苗。运到田间的待插秧苗,严防烈日照晒伤苗,应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二)机械准备插秧前应先检查调试

12、插秧机,按照插秧机使用说明书调整插秧机的栽插株距、取秧量和栽插深度,转动部件应加注润滑油,并进行S-IO分钟的空运转,插秧机各运动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装秧苗前须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使秧爪从秧片端头开始取秧栽插),再装秧苗,避免漏插。秧块应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应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三)机插要求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规格选择适宜类型的插秧机,提倡采用高速插秧机作业,提高工效和栽插质量。机插时,秧苗均匀,深浅一致,漏插率45%,伤秧率44%,漂秧率3%,插秧深度在1以浅栽为宜,有利于低节位分藤。根据水稻品种及栽插季节选择适宜栽插密度。常规稻株距22IECM,每穴35株,种植密度X.41.9万穴/亩;杂交稻株距2427CM,每穴23株,种植密度2.3万穴/亩。有条件的地区及专业合作社可采用同步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以提高肥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