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编制说明.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随着“新基建”、“碳中和”、“碳达峰”等理念的提出,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地大物博但能源分配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南部、而风力资源则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而我国的电力负载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南沿海,不均匀的资源分配给清洁能源的利用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带来了困难。属于国家“新基建”战略的特高压(80OkV以上)输电技术的成熟让我们国家可以长距离,高效率,低损耗地输送电力,从而有效降低了风力发电的弃风率,对我国电力资源调配和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打好了基础。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
2、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过程。它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常规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利用储能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跟踪调度输出、调峰调频等,使可再生能源发电稳定可控输出,满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大规模接入并网的要求,对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储能是利用化学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储能技术及措施。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主要分为新能源+储能、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分布式及微网、用户侧削峰填谷五类场景。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有能量损耗成热量,充电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产生大量热量。过
3、高的温度会使得电池工作效率降低、无法正常工作、引起电解液泄露、甚至引发火灾。电池被密集排列在电池包中。狭小的空间中,产生的热量难以通过自然对流散热排出系统。因此,为了保证电池可以在最适温度下工作,需要采用液冷技术给电池散热。而市场上的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缺少相关标准的指导,流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急需标准文件指导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的设计、生产和制造。为及时填补该领域的空缺,进一步规范指导国内相关产品和企业,标准化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产品的质量,促进储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起该标准的编制工作。(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
4、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庚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佰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三花新能源热管理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北京宝光智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新能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昱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鼎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5、、南阳中通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维能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售电有限公司、江苏新淼温控系统有限公司、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分公司、厦门和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紫微恒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启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天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峰煌热交换器有限公司、苏州复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生久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茂进、韩豪雷、吴建斌、谢佳、张毅鸿、颜利波、周稹
6、、黎贤钛、潘毅、沈华明、齐炜煜、杨丰艺、郑旻、王秦龙、倪泽联、张杰、问妮娜、郭志强、田胜军、徐立群、蔡权、王琛、陈正建、李世明、王新、蒋世用、何远新、林卫星、刘福仁、崔福星、杨水福、张金生、靳旭哲、林开兵、贾兆远、苗东方、王瑞、熊小良、孟庆宇。本标准为首次制定。(3)主要工作过程2023年3月1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制定电化学储能电站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协会团体标准的通知,征求协会主要电池生产企业、系统集成商、电力公司、设计院、检测中心及用户等相关单位意见和建议,拟启动本标准编制工作。2023年5月23日,编制组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点介绍了本标
7、准的起草初稿内容,参编代表就电化学储能电站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草案进行讨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认证检测机构以及储能电池应用商、制造商和配套企业等五十多家企业,共计7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2023年9月26日,编制组在成都进行了第二次工作会议,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工作汇报并根据第一次工作会议中提到的修改意见进行了整合。参编单位对草案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此次会议共有50多家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共计5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2023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提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公开征集意见。确定主要内容技术指标:技术要求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同类型国标和行标等标准。沿用部分可以参考的技术指标。且指标均已经会议专家讨论并一致确认。性能要求:根据储能行业的具体需要,编制并提出了性能要求项,严酷度经会议讨论后确定。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本标准修订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国外标准,因而没有采标。由于未查到同类国际、国外标准,因此无与同类国际和国外标准的技术对比情况。国外产品规格不适用本标准,没有测试国外的样品或样机。本标准为国内先进水平。四、重大分岐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五、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无。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二零二四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