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设备。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监测(一)全覆盖开展底数核查和风险普查。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组织开展在用特种设备及其隐患全覆盖摸底排查专项行动,核查设备底数,摸清安全状况。督促企业逐台设备赋码、建档
2、,不断完善全省特种设备数据库。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对在用特种设备按高、中、低风险分级管理。(二)强化动态监控和风险研判。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月研判、季调度工作机制,定期研判风险、推动问题整治。加大日常监测力度,强化检验结果运用,定期汇总分析检验情况,严防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重特大风险。(三)严格隐患整改销号。建立健全严重事故隐患“分级负责、挂牌督办、跟踪问效、逐一销号”制度,严格落实风险隐患闭环式、清单化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核查,督促企业按照隐患整改“五落实”要求,推动问题整改到位、隐患动态清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发现重大隐患不处理处罚
3、或跟踪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严肃追责问责。二、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四)加强常规监督检查。市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科学制订年度检查计划,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确定常规监督检查重点单位名录,对使用超设计使用年限、15年以上电梯、20年以上压力容器等重点设备的单位加大抽查比例。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每年要对辖区内高风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全覆盖检查。(五)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针对上年度监督检查、检验检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重大活动、重点工程以及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安全保障需求,专项排查整治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隐患。突出抓好化工、工贸、燃气安全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特种设备
4、以及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检查。(六)加强证后监督检查。加大对取得许可证的特种设备生产、充装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是否持续保持许可条件、依法从事许可活动实施证后监督检查,对不能保持许可条件或许可后不依法生产经营的要坚决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勒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坚决防止重许可、轻监管问题。将发生事故、投诉举报多、新取(换)证、自我承诺换证等企业作为监督检查重点。三、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七)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事项应依法由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办理,可以委托其下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但不得下放或者委托其他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优化使用登记办理程序,实施“施
5、工告知+使用登记”一体化在线办理。(八)落实特种设备法定检验检测要求。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规范建立特种设备管理档案,制订落实检验检测计划,依法履行检验检测申报义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做到依法施检、应检尽检,对检验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负责,并及时报告检验检测中发现的严重风险问题。(九)加快老旧设备淘汰更新。抢抓设备大规模更新机遇,支持化工领域超设计使用年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淘汰更新,严格新建锅炉绿色低碳转型、存量锅炉更新改造,鼓励使用20年以上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更新改造,鼓励工贸企业实施起重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改造,建立使用15年以上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和更新改造长效机制
6、。四、加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力度(十)落实作业人员配备管理。严格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配备管理,应当聘(雇)用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从事相关作业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人员档案,加强管理,确保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按需配备、持证上岗、业务技能合格。(十一)加强作业人员考核培训。严格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加强考核工作监督管理和考试机构监督检查。依托技术机构和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培训模式。健全特种设备职业技能评价制度,组织“技能强企”活动,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支持特种设备技能人才成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集中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五、保持打
7、击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十二)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紧盯化工、工贸、燃气安全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和高风险设备,严厉查处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特种设备的违法行为。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坚决防范只检查不执法、只执法不处罚,对违法问题追究到底、追责到人。(十三)健全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等部门要配合联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案件移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重大违法企业和责任人“黑名单”制度,增强执法惩戒的震慑力。六、严格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管理(十四)严格准入管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核准
8、工作规范化管理,强化评审专家遴选和现场评审工作,严格工作流程和评审标准,严把准入关口。加大规模化、专业化龙头型检验机构培育力度,支持省级检验机构争创甲Al类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支持成都和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中心城市检验机构争创甲A2类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十五)加强执业监管。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省、市、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双随机+重点监管”的方式,对在辖区内注册以及在辖区内开展检验检测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加大对检验检测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着力整治超范围检验检测、出具虚假报告等突出问题。(十六)建立退出机制。强化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动态
9、监督管理,对不能持续满足核准条件继续从事检验检测,或在检验检测中弄虚作假以及因检验检测把关不严造成严重事故等情形,予以从严处理,直至吊销资质。七、完善应急工作体系(十七)健全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负责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调查,依法制定本辖区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纳入本级政府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消防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十八)强化应急保障。各级政府要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警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应急保障体系,统筹建设规
10、划。依托省、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加快各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配备落实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大中型电力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燃气领域、游乐场所、景区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承担本单位事故初期应急救援工作。八、健全特种设备责任落实机制(十九)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开展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教育培训,每3年实现辖区全覆盖,督促其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要加大特种设备安全人、财、物投入力度,确保工作需要,并严格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11、落实安全生产闭环管理。(二十)扛牢政府属地责任。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党政同责考核重要指标,严格逗硬考核奖惩,层层压实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每年听取特种设备安全专题汇报不少于1次,推动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突出问题。建立与特种设备数量增长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要支持建立特种设备兼职网格员队伍,督促辖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矛盾纠纷。(二十一)履行专业监管责任。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管综合管理工作,重点承担
12、组织实施生产单位、检验检测机构证后监督检查。市(州)市场监管局负责统筹本区域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重点承担生产单位常规监督检查和组织实施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负责本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重点承担使用单位和充装单位、电梯维保单位常规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市场监管所承担本辖区特种设备安全日常检查巡查。按照“县级为主、市级统筹、省级监督抽查”原则,依法依规编制特种设备安全权责清单,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尽责免责机制。(二十二)落实行业监管责任。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多部门协同发力、多条线齐抓共管,发展改革(能源)、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
13、、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国资、体育、林草、铁路监管等部门应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统筹部署、同步检查、统一考核,加强行业部门与监管部门信息共享、配合联动,督促指导本行业企业(单位)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九、抓好特种设备专业化能力建设(二十三)提升监察队伍能力。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辖区特种设备数量分布,完善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专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市(州)每万台特种设备至少配备1名A类安全监察员,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的市场监管所至少配备2名B类安全监察员。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注重选拔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专业的人才,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专业技术
14、和执法能力培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岗位专业化、职业化。积极探索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岗位津贴和人身意外保险机制。(二十四)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强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社会组织、大中专院校的专业技术力量,培育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风险评价、设备托管等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形成行政监察监管、企业自主管理、第三方机构专业服务的多元共治格局。鼓励各类保险公司开发特种设备相关险种,支持企业参加与特种设备安全有关的责任保险。(二十五)提升智慧管理能力。强化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新材料、新技术在特种设备设计、生产、使用监测中的应用。优化整合各地各层级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监管检查、检验检测等信息化系统,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特种设备安全综合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全过程数据自动智能采集传输。探索人工智能监管新模式,积极开展以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为特征的非现场、穿透式监管。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推动充装单位规模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