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市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进 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三方协同,发挥各有关部 门和单位职能作用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利用三年时间, 在全市打造一批制度机制全、专业程度高、服务能力强、基础 保障好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形成浓厚的协商调解氛围, 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将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化 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范围(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S)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四)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五)事业单
2、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社会组织;(七)法律政策规定的其他类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三、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标准(一)制度机制全。按照关于印发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 解工作规范的通知(人社厅发(2014) 30号)有关要求,统 一规范名称,悬挂调解标识,做到“六规范、五上墙二制定告 知引导、调解登记、调解处理、督促履行、回访反馈、档案管 理、统计报告、工作考评、调解员管理、业务学习等工作制度, 建立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处等机制。(二)专业程度高。配备专职调解员或有比较稳定的兼职 调解员队伍,并积极吸纳法学专家、律师和法官、劳动人事争 议仲裁员等力量充实兼职
3、调解员队伍。调解员严格遵守劳动 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劳动人 事争议调解员行为规范(试行)等法律政策开展调解工作,注 重政治效果、法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调解组织的年度调 解成功率达到65%以上。(三)服务能力强。制定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接待、咨 询、受理、调解等各个工作环节,使用规范业务术语和统一调 解文书。落实调解建议书、委托调解、调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调裁审衔接制度,积极做好仲裁机构和人 民法院委托调解等工作。推进“互联网+调解“,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门设立的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及乡镇(街道)劳动 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要使用国家和
4、我省劳动 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 督,积极回应当事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四)基础保障好。调解组织要落实调解工作经费,设置 专门接待场所和调解室,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必要的 办案办公设施设备,落实“以案定补”等促进调解员开展工作 的激励保障措施。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电子工作台账,加强 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的信息互联互通,推动调 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司法确认的网上流转,做好网上调解与 后续工作的衔接。四、工作措施(一)建立多层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进一步规范完 善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 解中心可以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中
5、心设置劳动争议调解窗口, 派驻劳动争议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加大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 织建设力度,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争 议多发的制造、餐饮、建筑、商贸服务等行业和开发区、工业 园区等区域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事业 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重点推动教育、 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建立调解组织。引 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社会 组织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设立和 人员组成情况要及时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二)建立健全调解工作制度。要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劳 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机制,畅
6、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提高自身 协商调解争议能力。完善调解登记、调解记录、档案管理、统 计分析、信息通报、争议排查、工作考评等制度,及时预防、 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提炼推广适用于不同类型调解组织的 工作模式,推行标准化业务流程和高质量服务标准,使用规范 业务术语和统一调解文书,建立告知引导、回访反馈等制度,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三)加强调解与仲裁有效衔接。仲裁机构要加强全市调 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建立仲裁员定点联系调解组织制度。积极 开展调解协议的仲裁审查确认、劳动争议调解建议书、委托调 解等工作,在争议案件多发高发地区,仲裁机构可在调解组织 设立派驻仲裁庭,不断提高基层调解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调
7、解 协议的执行力。对于重大集体争议案件,仲裁机构要会同工会、 企业联合会、工商联及时介入,积极引导双方通过调解化解争 议。调解组织对调解不成的,要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仲裁程序。 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要定期向仲裁机构通报工作情况,报 送统计数据,共同研究有关问题。(四)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要 合理配备专职或兼职调解员,争议案件高发、多发的乡镇(街 道)至少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建立调解员开展劳动争议预防 调解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稳定调解员队伍。要加强对劳动人 事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员的选聘、培训、工作考评等工作的指导, 调解员应持证上岗。加大调解员的培训力度,要定期组织开展 调解
8、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调解员法律素养和工作能力。(五)加强基础保障。规范调解组织名称和调解组织标识, 将调解工作程序、调解组织工作职责和调解员行为规范在办公 地点的显著位置上墙公布。深入落实XX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 条例,通过纳入财政预算等方式解决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经 费。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应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 设施。大力推行“互联网+调解”的工作模式,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局设立的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及乡镇(街道)劳动争议 调解组织要使用国家和我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特别 是要使用“XX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管理平台”(http:XXXXX) 办理网上和现场调解业务,使用委托调解和
9、调解协议仲裁审查 功能加强与仲裁机构的衔接,要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网上调解案 件。鼓励和引导其他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使用省劳动人 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推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依法规范进行,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5%以上。五、时间安排(一)2021年1月底前,按照省里要求,结合工作际制定 细化XX市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 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二)2021年3月底前,对我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进 行调查了解,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台账,摸清各类调解 组织的具体情况,了解掌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工作人员
10、 的数量、规模状况以及工作开展情况等,并实行动态管理。基 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要切实落实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制 度,向社会公开调解组织、调解员信息。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 解组织名册和调解员名册应按照关于印发劳动关系“和谐 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人社联(2020) X 号)规定的格式,逐级上报至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三)2021年至2023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有 序地推进“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进一步落 实已出台的鼓励和推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调解工作 开展的制度机制,研究制定规范调解工作、加强网上调解、保 障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并对全市基
11、层劳动争议调解组 织组建率、调解工作制度建设、调解员队伍建设、调裁衔接以 及工作保障措施等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确保整体工作取得 实效。(四)分三批完成“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选树和 推荐上报工作。其中,2021年9月底前,选树第一批人事争议 调解组织;2022年7月底前,选树第二批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2023年5月底前,选树第三批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根据关于印发(五)2023年8月底前,开展总结分析,对本地区打造金 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进行验收检查,对工作经验和做 法进行提炼总结,及时交流推广典型经验,并将总结材料上报 省厅调解仲裁管理处。六、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劳动人
12、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 是为了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将劳动人事矛盾 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和保持社会稳定,是和谐劳动关系和和谐社会的重要保 障。各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上述工作的 重要性,领导要密切关注、安排专人,切实抓好工作的开展。(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 总工会和市工商联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要发挥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主导作用,承担牵头职责, 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和队伍建设。市总工会和市工商联要发挥职能作用,引导支持 企业依法设立劳动争议调解
13、委员会,推动建立行业性、区域性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形势研判、信息沟通、 联合会商、协调配合制度,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互动有 力、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S)加强指导,狠抓落实。要高度重视打造金牌劳动人 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重点 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新经 验、新做法。加强工作指导,密切关注各类调解组织建设和运 行情况,积极探索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规律,研究解决地方 普遍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不断提高调解效能和服务能力。 加强宣传和舆情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推广 交流经验做法,形成放大效应,广泛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 成效,及时宣传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市人社局联系人:调解仲裁科XX市总工会联系人:法律工作部XX市工商业联合会联系人:法律服务部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