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建设之12个学生视角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建设之12个学生视角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建设之12个学生视角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一、本节课我(学生)阅读了什么内容教师层面,要设计学生阅读环节,包括大声朗读、文本默读、理解性阅读等,让学生在各类阅读中理解、感悟、记忆有关知识定理公式;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的速度,增强阅读后的理解、筛选、归纳、整合、鉴赏等能力。二、本节课我(学生)记录了什么内容教师层面,要时刻提醒学生拿起笔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重点内容记录到课堂笔记上,也可以记录到书本、讲义、错题本上。同时要指导学生不可“过度记录”,因为盲目的不加选择的记录会影响听课的效率。更要指导学生对记录的内容科学充分利用,通过课堂记录达到巩固知识、重复记忆、引领思路等目的
2、。三、本节课我(学生)背诵记忆了什么内容教师层面,每节课都应该有让学生当堂记忆的内容。对于一些琐碎但重要的知识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在不断重复中当堂理解并记忆。这里的记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先理解后记忆,记忆的目的是运用。四、本节课我(学生)运用当堂知识练习情况怎么样教师层面,原则上课堂要有练习环节,当让可以以多节课作为一个大单位进行练习设计。这里的“练习”,就是听完理论之后的实践,就是运用之前学到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通过练习,做对做好题目,才是我们讲课的目的所在。缺少练习的课堂都是伪课堂。五、本节课我(学生)是否有机会回答问题,回答得怎么样教师层面,要高质量科学设计推动课堂的任务
3、、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要有思维深度,要提升学生能力。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回答,尽力培养学生规范回答、系统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的语言,与书面回答题目的语言接近甚至一致。六、本节课我(学生)的能力、思维方面是否得到了训练和提升教师层面,每节课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科思维。当然,每节课培养的能力和思维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比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整合能力、内化能力、迁移能力等;比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七、本节课我(学生)接收到的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否清晰明白教师层面,给学生传达设计的问题和任务时,要清晰完整,要简介明了,要指
4、向明确,要具体可操作。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思考有难度无法达到老师要求,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梯子”和“台阶”,让学生沿着老师给的“梯子”攀爬。但一定要注意,是老师给学生“梯子”让学生去爬,而不是老师亲自爬“梯子”让学生看。另外,任务的布置和传达要一次性完成,不可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一再啰嗦重复,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八、本节课我(学生)是否得到了老师针对我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教师层面,在学生阅读、练习、思考、讨论过程中,一方面要宏观上整体上巡视全班,了解学生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要聚焦某个小组、某个学生,询问学生当前思考的状态,判断学生练习的对错,指导学生讨论的思路。九、本节课我(学生)纠正完善了哪些之前存在的
5、问题教师层面,针对学生作业、回答、练习、讨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指导纠正意见。这种指导意见,一方面可以是指导全班所有学生的;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一对一纠正指导。十、本节课我(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了什么有价值的收获教师层面,要培养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声、清晰、规范表达。因为,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是推动课堂进程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完善,实现思考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让其他同学在倾听、纠正中,实现自己的能力提升。十一、本节课我(学生)是否把知识进行了整理并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教师层面,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或近几节课的章节内容进行自我梳理整合归纳。或者是标注重点,或者是通过图表,或者是通过思维导图,对有关内容进行系统架构;同时,还要判断、理解该章节知识在整个高中学科体系里面的地位、价值,并主动纳入更大的知识体系中。十二、本节课我(学生)遇到了哪些困难,还有哪些困惑没有解决教师层面,要随时了解学生课堂上听讲、练习等方面遇到的障碍,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对于整体上的困难和困惑,要整体引领学生思考、突破。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的困难障碍,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具体针对该群体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课后无困惑、无问题,人人清楚,人人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