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59113 上传时间:2024-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中学2024-2025学年课程设置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和XX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X教基(20XX)10号的精神和要求,根据我校实际,通过教育创新,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学校高中新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不断彰显学校育人特色,为培养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培养目标(一)学生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

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2 .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3 .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二)教师成长目标努力造就一支观念前瞻、师德优良、信息技术应用娴熟、教学富有特色,结构更趋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1 .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模式会提炼。2 .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3 .拥有较强的专业精神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4 .具有较强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三、课程设置(一)教育部关于课程设置的调整及安排1 .学制和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

3、中教学实践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学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2 .课程类别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

4、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其中,一部分是国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及整合性课程;一部分是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设计的校本课程。3 .开设科目与学分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科目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选修学分语文8O-60一6数学80606英语6080-6思政60一604历史40604地理40604物理60一604化学4060

5、1生物学40604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6(3+3)01804艺术(或音乐、美术)601804体育与健康1201804综合实践活动14校本课程28合计8824211四、课程实施基于高中教育定位以及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要求,2018级学生的课程教学需进行三年一贯整体设计,既关注共同基础课程的学习,也关注选择性课程的学习,确保学校课程安排、学生选课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新高考的内在一致性。1 .根据国家教育部课程设置,必修模块在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学习顺序,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实际进行安排,既要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

6、,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既要与新高考有机衔接,又要有利于平稳过渡。2 .学校全科开设国家规定课程,以及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音乐、美术三个学年都必须开设;体育与健康三个学年每周必须开设,应提供模块供学生选择;为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发展指导等地方课程。3 .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学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修I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课程(含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选修模块、专题教育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参加高考的学生应修满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必修和选择

7、性必修课程学分,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修满必修和选修I课程学分,还可选择其他学科感兴趣的模块进行修习。4 .选修课程可以在各学期适当分散安排,学校有条件可在高一年级开始安排。要确保高二全学年和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每个学生每周至少有2个学时的选修课程学习时间。要积极开设好校本课程且每周安排不少于1学时。选修课程(含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考核,由学校自主实施,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纳入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5 .按照科学安排各学科教学和学完即考的原则,学校要合理、均衡安排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创造条件赋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

8、择权,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开齐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学习需求。学校和老师要积极整合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加大学校课程资源的统筹和共建共享力度,满足学生选考及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要做好普通高中教学进度安排,周教学时间总量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安排,不随意增减学时总量,尤其要开好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规定的专题教育

9、课程。不随意压缩授课时间,延长考试复习时间。五、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制度1 .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选择权,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选课走班。根据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要求,保障学生的选课需求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 .学校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选课走班教学制度,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教师资源配置、教学设施设备优化利用等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动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3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学校可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学校可通过导师制、学长制、开设学生发展

10、指导课程等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并指导学生选课选考,跟踪指导学习过程,使学生完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4 .增强课程建设能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必修模块分层走班、学科课程模块整合、选修课程分层分类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学校优势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逐步总结经验,形成特色。(二)组织机构1 .校课程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负责学校

1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创造性地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做出科学的指导、监控、检测与评价,并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2 .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3 .选课指导小组选课指导小组要负责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政策,向学生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与课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并向学生提供选课建议与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选课做好

12、参谋。4 .教师及课程评价委员会建立新的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对教师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选课指导、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选修教材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水平、职业道德、社会、家长、学生的反映等。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负责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创造性地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做出科学的指导、监控、检测与评价,并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三)学分管理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目前无正式文件)关于学分认定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学分认定方案。1 .校内

13、课程任课教师(校外选修课程由该课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负责,学业情况由任课教师负责,出勤等由班主任负责)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学生出勤情况、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在模块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上述要点提出学分认定意见,提交学科备课组审核,经校学分委员会认定,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档。2 .学分认定的条件学生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不予认定”两种。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是:(1)达到一定的课程修习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的2/3);(2)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表现(依据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果、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

14、3)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或考查)并成绩合格。(四)选修课开设1 .课程申报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申报开设的课程,按要求填写安工大附中选修课课程申报表。2 .课程审核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根据学校课程的宏观设置思路及教学设施、条件对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核,确定备选课程。3 .学生选课教导处对通过审核的课程进行汇总,选课指导领导小组编写宁波市第三中学学生选课手册,组织学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第一轮选课。在此基础上,确定最后开设的选修课程,并对没有成功选课的学生进行第二轮选课。4 .课程开设教导处统一将学生选课情况汇总,形成各课程学生名单,并安排上课地点及协调走班教学中出现的情况。5 .

15、课程评价教导处统筹对课程开设教师的工作态度、常规工作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调查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五)选课指导流程1 .学习培训。组织学生研读选课指导手册,掌握网上选课的操作方法。2 .初选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综合家长及指导教师的意见,并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初步选择课程。3 .调整确认。学校对学生初选课程情况进行汇总后,根据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对学生的课程修习计划予以确认。如因不能满足开课条件需要调整的,由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修改修习计划后,学校再予以确认。4 .编排课表。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编排学校课程总表、行政班和教学班课表、教师课表,并及时指导学生编制学生个人课表。5 .调整或变更修习计划。在新学年开学前,因学生本人要求调整或变更修习计划的,经学生本人申请和家长(或监护人)确认后,学校可按照选课指导制度要求给予学生指导,按照选课流程完成调整或变更,实施新的修习计划。六、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为使新课程的推进能得到有效管理,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校课程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选课指导小组、教师及课程评价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