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2024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石油大学2024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32-倒1(1)运动是标记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更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2)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更和开展过程的实在根底和承当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确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短暂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3-2(2)物质的运动是无
2、条件的,确定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将来运动的起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依次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33-3(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33-3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33-34(1)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33(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3(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集
3、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3-342 .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动身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根底。37-3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底,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终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开学说明。38-4(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1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事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开展的动力3 .第一章第一节三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1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的辩证关系是:首先,遵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敬重客观
4、规律的根底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22依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留意以下几点:42-4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开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4 .第一章其次节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开展的根本规律4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开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供应了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冲突分析法。47-3(一)冲突及其根本属性47对立统一规律又叫冲突规律,是指任
5、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冲突构成的统一体,而冲突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开展,这种冲突双方又对立又统一的普遍性联系冲突的根本属性47-4对立和统一是冲突的两个根本属性。冲突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冲突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1 .冲突的同一性:是指冲突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层含义48-2冲突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冲突着的对立面相互贯穿,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8-2冲突的同一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在:48-5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前提,冲突双方中一方的开展以另一方的开展为条件。同一性使冲突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作用中各
6、自得到开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开展的根本趋势。2 .冲突斗争性的含义:是指冲突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别离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的多种形式:一切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认、排斥、差异、限制、别离等。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根本形式冲突的斗争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在:48-6冲突双方的斗争促使冲突双方力气的变更,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气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建条件。冲突双方的斗争,是一种冲突统一体向另一种冲突统一体过渡的确定力气。3.关系: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根底,没有斗争性就没
7、有同一性(不是冤家不聚头);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48-348-4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前提,冲突双方中一方的开展以另一方的开展为条件。同一性使冲突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作用中各自得到开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开展的根本趋势。(二)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491 .冲突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50-2(1)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分的,共性只包括特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特性总有很多自己独有的特
8、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特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相互代替,尤其不(3)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 .冲突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50-3冲突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详细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根底,也是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三)事物开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5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二者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打算;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量互变规律表达了事物开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四)事物开展过程中的确定和否认511、确定因素和否认因素。事物内部都存在确定
9、因素和否认因素。确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认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51-52、辩证的否认观。根本内容是: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否认是事物开展的环节;否认是新旧事物的联系的环节;辩证否认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或既克制又保存。51-523、否认之否认规律。事物的开展要经过两次否认、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认之否认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动身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由此使事物的开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方法论意义:否认之否认规律提示了事物开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意义在于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事物开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要求我们对待一切
10、事物都要实行科学分析看法,反对确定一切和否认一切的形而上学否认观。5.其次章其次节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P80:(一)价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二)价值评价(评价性的相识)的特点:82-83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相识对象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对人或事进展评价,说明这个人或事对于社会、对于人有什么主动或消极意义,以确定对这个人或事应持何种看法。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干脆关系。与学问性相识(即认知)不同,评价性的相识是对客体与主体间的价值的相识,因而主体的状况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干脆的影响,使评价结果依主体的详细特点而转移。同样是半杯水,者作出的是确
11、定评价,悲观主义者作出的是否认评价。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靠于相关的学问性相识。价值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相识,是对客体对于主体须要的意义的推断。人们能否正确地作出这种推断,取决于人们所具有的客体以及主体的相关性的学问性相识。(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作用。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气。制约作用。是实践活动开展的标准因素,制约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导向作用。是实践活动开展的导向因素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相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那么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也称为价值观念。84-3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12、,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标准和导向作用。(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影响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成功的实践必定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活动,既要遵循真理尺度,即“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遵循价值尺度,即“满意人的须要。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定是有价值的(只要是真理,或迟或早显示出自身的价值)。3、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86-2方法论: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1即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文精神(即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
13、开展看做是一切相识和实践活动的动身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那么)。6.其次章第三节三相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90:1阐述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并以此说明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相识依靠于实践,是在实践的根底上产生的;而相识特殊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相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那么起着误导作用。相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说明,我们既要勇于实践,以增长学问和才能;又要重视理论学问对实践活动的巨大影响作用,从而重视从书本上、媒体上获得有益的学问,剔除不良信息,促进自己安康开展。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
14、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确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开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因此,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把主观相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拟、比照,看其是否相符合,及其符合程度。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干脆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它具有把主观相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进展比拟比照的特性。一般来说,当主观相识用于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就是真理性相识;否那么,就是错误的。3、如何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标准这一命题?一方面,实践检验相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只有实践能够
15、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另一方面,实践检验相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是历史的、详细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明或驳倒当时的一切相识。而且,在确定历史开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近似的正确性,还须要接着承受新的实践的检验。7 .第三章第一节一之(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96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开展起主动的推动作用,反之,那么起阻碍、延缓作用。981 .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显明的阶级性。98-4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须要而产生的。98-5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开展而开展。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内容和特点。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99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开展的不平衡性(或不完全同步);99-3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