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及其意义谭喻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及其意义谭喻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及其意义V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谭喻馨目录摘要1关键字1引言11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建立的背景21.1 我国大众普遍使用的灾害分类的方法不能满足研究需要1.2 我国目前对于灾害事件的分类方法多样但不统一1.3 国家需要统一严谨的分类方法来帮助解决灾害事件2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的构建32.1 灾害事件内涵的界定2.2 灾害事件三层分类体系的具体内容2.3 三层分类体系的结构说明3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的特点63.1 科学严谨,可研究性强3.2 适用范围广,可推广性强3.3 创新性强,发展空间大4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建立的意义74.1 促进灾害分类研究的统一化和合理化4.2 促进灾害
2、事件研究的科学化和有序化4.3 有利于灾害分类知识的推广4.4 有利于加强大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4.5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及其意义5 .结论86 .参考文献9摘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被破坏程度的加深,灾害的发生愈加频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各类灾害事件都会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还会对人民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灾害事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先将灾害按灾型分类,之后按灾类分类,最后按灾种分类,形成三层分类体系。同时研究灾害分类体系的特点及其意义,促进人类对灾害的研究,为研究提供更加
3、清晰的方向,进一步减少灾害的发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并为人类敲响科学防灾减灾的警钟,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词:灾害事件;三层分类体系;背景;特点;意义引言伴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由环境破坏导致的灾害逐渐频繁,近年来更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2006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155人死亡,主要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25人死亡,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被洪水冲走、雷击、山体坍塌、泥石流掩埋、建筑物倒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5080人遇难。自2010年的一月起至二月,中国共发生地震灾害多达10起以上;智利也饱受地震的侵害
4、达3次以上;美国受水圈类灾害的侵袭,损失难以统计。由此我们可想而知,灾害具有的极大的破坏性,是影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因素。同时,由于各种基础的灾害知识的不健全,关于灾害的研究也受到影响。比如灾害分类方面,就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灾害分类做过研究,如学者彭阿珊所作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就详细阐述了我国灾害的类型及其特点,其他的学者也或多或少对我国灾害的类型做了概括。然而,毕竟类型不是分类,如今大多数人了解的灾害分类还是简单的类型而非科学的分类,这影响了灾害分类的发展及其在灾害研究方面的基础作用。后来,学者王立丽和林文发表文章我国灾害时间三层分类体系的研究,
5、终于将科学合理的灾害分类体系传达给更多的人。但是,关于三层分类体系的研究还不够,关于这一体系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特点和意义还有研究的空间和价值。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能够将三层分类体系更加详细地传达,同时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持。1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建立的背景1.1 我国大众普遍使用的灾害分类的方法不能满足研究需要一般来说,灾害按照起因有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两种;根据原因、发生部位和发生机理划分有地质灾害、天气灾害和环境灾害、生化灾害和海洋灾害等。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懂,适用于生活,却不够严谨科学,于灾害学研究存在范围小,适用度低,严谨程度不够的缺点,不能为研究所用。灾害学研究工作需
6、要一种更科学合理而有说服力的分类体系帮助指导灾害研究的工作。1.2 我国目前对于灾害事件的分类方法多样但不统一目前,灾害事件有多种分类方法。据笔者所知,有以马宗晋先生为组长的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提出的自然灾害七大类划分法,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生物灾害和森林灾害;宋乃平先生的灾害分类体系;赵理真先生的人为灾害划分方法;还有人提出自然灾害的六类划分法,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灾害、火灾、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灾害的分类方法。1这些分类方法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分类不够清晰明确,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不易于实际
7、操作。1.3 国家需要统一严谨的分类方法来帮助解决灾害事件国家非常重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在对各类突发事件明确分类的基础上,针对灾前的监测预警、灾中的紧急救援和灾后的恢复重建都做了详细的预案准备。但是由于灾害分类方法的多样不一,导致此类工作常遭遇瓶颈,得不到及时的解决。2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的构建2.1 灾害事件内涵的界定灾害事件是对所有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的、导致社会经济出现不稳定或危机的自然和人为现象的总称。没有造成灾情的不能称之为灾害,如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发生了较大强度的地震,未形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只能说是发生了地震,而不能称之为地震灾害。5在充分了解了灾害事件的内
8、涵之后,多种多样的灾害类型需要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进行概括归类,以帮助防灾减灾工作的进行。2.2 灾害事件三层分类体系的具体内容在分析各灾种的成因、发生环境和特征的基础上,将主要灾种归类为2种灾型和4种灾类,如表1所示:表1灾害分类体系灾型灾类灾种自然灾害型气候类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干热风、热带气旋、霜冻、冻雨寒潮、雹灾、雪害、尘暴、雷电等水圈类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洪水等地质类灾害地震、火山、泥滑流、滑坡、地裂缝、冻融等生物类灾害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非人为因素引起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及其意义的森林草原火灾等人为灾害型气候类灾害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9、、西分雨、皇笳f三砒林等水圈类灾害水体污染、赤潮等地质类灾害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盐碱化、沙漠化、地面沉降等生物类灾害森林破坏、人为引起的森林草原火灾等2.3 三层分类体系的结构说明(1)灾型根据各种灾害原因在地球系统中所分担角色的不同、起作用的重要程度不同及其表现形式不同,将灾因归结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大类,因此,可以把灾害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型、人为灾害型两大类型。3所谓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以自然变异为主因,对人类生存发展及其所依存的条件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非常事件和现象。所谓人为灾害是人类作用和影响自然界而产生的,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对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
10、灾害事件。(2)灾类根据各种灾害的发生环境来进行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都可依次分为气候类灾害、水圈类灾害、地质类灾害和生物类灾害四大类气候类灾害是指发生于大气圈的各种灾害;水圈类灾害是指发生于水圈的各种灾害;地质类灾害指发生于岩石圈的各种灾害;生物类灾害是指发生于生物圈的各种灾害。(3)灾种灾害发生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为害后果,根据各自的后果特征便可确定灾种。自然灾害的种类繁多,如雷暴大风、暴风雪、海冰、旱灾、地震、风暴潮、台风等。平时人们较多关注的也都是此类的灾害。人为灾害的种类虽不如自然灾害的种类那么复杂,但也是值得重视的,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和交通振动引起的地面沉
11、降、任意排放污水和废物对水源和土壤造成的破坏等。3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的特点3.1 科学严谨,可研究性强三层灾害分类体系采用递进的分类方式,专业性地将灾型、灾类、灾种作为分类的基础,体现了这一分类方式的科学专业性和严谨的特点。另外,有别于大众普遍接受的简单的灾害分类,界定不明显,易被混淆;三层分类体系清晰明了,且满足灾害事件研究的需要,具有可推敲性的同时具备研究价值。3.2 适用范围广,可推广性强虽然看起来三层分类体系有一定的复杂性,然而仔细推敲会发现该分类体系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也能为普通大众使用,大部分灾害事件都能在三层分类体系中找到位置,易被接受,值得在大众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推广。3.3
12、创新性强,发展空间大三层分类体系创新分类方法,不再只用一个标准分类,而是层层递进,每一层有独特的分类标准,使整个分类体系显得创新新颖。融合多方优点,结合多种分类方法,将变通性不强的分类体系转变为灵活有效的新体系。同时,该体系具有较大补充空间,能够将新灾种源源不断补充进去,有效扩大空间,使该体系充满活力。4 .我国灾害分类体系建立的意义4.1 促进灾害分类研究的统一化和合理化在三层灾害分类系统建立之前,我国灾害分类的标准多且不一致,灾害分类没有统一的方法,导致灾害分类工作的拖延滞后。三层灾害分类体系建立之后,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大众之间,都对灾害分类有了一个合理的标准,有了判断对错的标杆,形成统一的
13、合理的灾害分类观。4.2 促进灾害事件研究的科学化和有序化对灾害事件进行分类是灾害研究工作的基础。没有一个标准的灾害分类体系会导致灾害研究在一开始就缺乏理论支持。建立三层灾害分类体系之后,灾害事件的研究工作得以有序地从基础开始进行;由于该体系的科学性得到验证,灾害事件的研究也得到更多的科学性保证。4.3 有利于灾害分类知识的推广杂乱的灾害分类容易在灾害知识推广中造成大众的误解和排斥,然而,一个科学而严谨的三层灾害分类体系却可以在大众心中为灾害知识宣传加分。大众能通过这个清晰的分类体系了解并掌握灾害知识,从而进一步实现灾害分类知识的推广。4.4 有利于加强大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科学易懂的灾害分类体
14、系的推广不仅可以促进灾害分类知识的推广,更能够进一步促进防灾减灾知识在大众范围内的推广宣传。大众在心里接受了三层分类体系,接着会进一步关注灾害信息,从而得到更多关于防灾减灾的知识,加强自身素质,提升防灾减灾意识。4.5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三层灾害分类体系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部分,可以为该工作提供基础的灾害知识,为防灾减灾提供方向和方法。如果不了解灾害的分类,或者没有对灾害事件进行科学分类,会影响工作中的交流,很可能会把防灾减灾工作引入错误的方向,找不到正确有效的方法。相反,三层灾害分类体系的建立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简易的灾害分类方法,帮助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5 .结论我国的灾
15、害事件具有成因复杂,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且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一个科学严谨又具包容性的灾害分类体系三层灾害分类体系是如今灾害研究工作所必需的,也是迫切需要的使用三层灾害分类体系将灾害分类之后,可以分类制定灾害的防范措施。对人为灾害应该综合防治,规范人类行为,坚决杜绝该种灾害的发生;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就要积极防御,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努力将灾害的损失减至最低。合理有效利用这一灾害分类体系不仅能够促进灾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的进行,也能够有效推动大众关注越来越严峻的灾害形势,提高防范意识。6 .参考文献1王立丽,林文,我国灾害事件三层分类体系的研究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11.122高庆华,马宗晋,张业成,等.自然灾害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宋乃平.灾害和灾害学体系及其研究方法J.自然杂志,1992,15(2):118120.4杜一.灾害与灾害经济M,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8:83.5石辉,彭珂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4):561567.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