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3284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详案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设计依据整体设计思路:本课围绕致口何走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开展议题式教学。以一例到底的思路,采用云南大理剑川县沙溪镇近年发展和变化的素材,设计总议题为:解读大理沙溪镇的共富密码,设计共话共富之困在何处?共思,共富之困如何解?共商共富之梦如何圆?三个子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破解困境?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指导依据说明:1,新课程标准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围

2、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本课以走向共同富裕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富强的中国,追求的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有机统一,构筑的是和平发展与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本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帮助学生认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奋斗目标发展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以此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能够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此

3、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2 .时政理论依据:本课所依据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其二、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3 .教学活动设计依据: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郭华著)指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沈雪春顾爱勤编著)指出:议题式教学是指围绕议

4、题,借助情境开展有逻辑的认知思辨和可选择的活动探究的教学过程,是以议,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意义建构过程。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I)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走向共同富裕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出发,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过程。本课时教学既是对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阐释了走上共同富裕的方式和目标。再次呼应了单元主题富强与创新。(2)本课时内容逻辑分析:走向共同富裕由改革进行时共享发展成果两目的内容组成。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出发,

5、按照全面深化改革一一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逻辑,阐释当前中国在取得改革开放成就的基础上,主要矛盾的变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要求。基于国家发展的变化和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阐释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和具体措施,体现和揭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2 .教学内容结构图:3 .学生情况分析:根据九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九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从学生个人成长上看,九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和社会,提高建设祖国和家乡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6、感。从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九年级学生对国家发展情况有一定的认知,能够理解改革开放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九年级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思维特点、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对于理解什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如何走向共同富裕还不够全面,对于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逻辑关系。三、教学目标分析“走向共同富裕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国家的价值追求一一富强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当前面临的时代挑战及作出的积极应对,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全面深化改革是走向共同富裕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有之义等核心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帮助学生认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奋斗目标发展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怎样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确立依据: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

8、,探究“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怎样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怎样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与表现。为什么要继续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确立依据: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学生在认知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同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和社会面临的挑战。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上看,社会的矛盾(挑战)、社会变革、社会发展三者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性。因此,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与表现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本课难点。五、教学流程设计1 .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不同的子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议学任务、议学情境、议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通过提

9、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情境教学法。通过选取云南大理沙溪镇一一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示范相关材料,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让探究任务既来源于生活又能运用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3 .合作探究法。通过设计如探究沙溪曾经的发展之困总结沙溪镇致富的经验等探究型活动,促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延伸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六、教学流程设计七、教学过程八、评价量表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评价本课采用一例到底的方式,开展了议题式主题探究式学习,使得知识学习和活动探究融为一体,凸显了如下教学设计特色:(I)教学内容结构化。整合教材教学内容和拓

10、展内容,围绕核心问题,建构知识体系,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逻辑十分清晰。(2)教学情境生活化。选取云南剑川沙溪镇发展的素材,以一例到底的方式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任务体验化。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让全班同学分别扮演村民代表、村干部、会议记录员。带领学生逐步融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4)教学活动开放化。设计观点辩论,即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成长,又能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迁移运用等高阶思维能力;我的责任卡等开放性活动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实践,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1、提高学生关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十一、教学反思本课以议题式教学展开,重点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展开,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活动丰富。本课围绕主议题,创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认识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新挑战,认同走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观点。通过总结云南沙溪镇的致富经验,探究和深入理解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和措施。进而引导学生认同共同富裕,需要人民群众共建和共享的观点。由此帮助学生树立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本课存在两个不足:其一、本课在教学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思维不足,教师没有完全落实素养导向,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部分议学活动难度和深度较大,反而打压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仔细研究活动的设计和问题的设问,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议学活动中。其二、由于时间仓促,教学评价在本课的课堂实践中没有得以充分的落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尝试将活动与评价联系起来,或者将同学们之间的互评也设计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活动之一。让教、学、评真正成为助力学习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