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时评001——建好青年人才培养“软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周时评001——建好青年人才培养“软环境”.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建好青年人才培养“软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和培养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举措。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科研环境的坚实支撑,更需要“软环境”的支持。背景:国家出台政策,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提供软环境支持。当前,我国科研机构的科研设施与设备、科研经费等“硬环境”普遍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而科技政策、科研管理与保障机制、科研文化氛围等“软环境”也格外受关注。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土壤,在青年科技人
2、才培养中,要重视发挥“软环境”的“硬效能”。提出观点:重视发挥软环境作用一些地方和科研机构在软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软环境”存在的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科研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影响科研产出成效。更重要的是,“软环境”不好,会使科研人才产生“生活焦虑”和“职业倦怠”的心理状态,削弱科研积极性。大家喜欢用“筑巢引凤”来形容环境与人才引进的关系。如果说“筑巢”是青年人才成长的现实条件,那么,建好“软环境”就是要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建设青年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生态好了,才更有利于青年人才安心科研,刻苦攻关。措施1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植树造林,建设城市生态景观,逐
3、步改善优化城市环境,为青年人才提供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让他们能够亲近自然,缓解焦虑压力,让青年人能够安心科研、刻苦攻关。“软环境”要有柔性培养机制。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才能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才能涌现出更多堪当大任的青年科技人才。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科研软环境。青年人才的成长不能按图索骥,甚至难以准确地画出“路线图”,更不可能一帆风顺。要让培养机制多一些“柔性”,允许青年人才在创新中失误,在攻关中失败。措施2注重柔性培养。打破机制体制束缚,坚持唯才是举,破除论资排辈
4、的观念,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担任负责人,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机遇、搭建平台。给与青年人更多包容,允许青年人才在创新攻关中失败。切合实际的人才选拔机制是“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选拔制度本身成为“伯乐”,才能源源不断选拔出“千里马”。一个好的选拔机制,既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根据各个专业实际情况体现其特殊性。公平公正体现不是简单化地搞制度一刀切,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性来实事求是制定人才评价标准。若干措施要求,要提升科研单位人才自主评价能力。合理设置机构评价标准,不把论文数量和人才称号作为机构评价指标,避免层层分解为青年科技人才的考核评价指标。这都是对选拔评价机制的具体要求。
5、营造出唯才是用、求贤若渴的“软环境”,就不愁吸引不来青年人才,也就一定能激励青年人才不断创造新业绩。措施3科学评价人才。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性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提升科研单位人才自主评价能力,合理设置机构评价标准,不把论文数量和人才称号作为机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青年人才考核指标,激励青年人才不断创造新业绩。“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是让青年人才“安心”。安心才能“安身”。这些年来,国家在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都是为了让青年人才“安心”。许多地方和科研机构在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费尽心思,推出多项举措。各地要重视并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6、住房等方面的困难。这从另一个角度强调,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不仅要关注科研工作本身,还得关注人才成长需要的社会条件。“软环境”建设要统筹推动和落实各项政策,让政策更有弹性,使青年科技人才都能安心工作,快乐生活。措施4完善保障服务。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为青年人才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青年科技人才安心工作,快乐生活。建设人才培养软环境的措施:1、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植树造林,建设城市生态景观,逐步改善优化城市环境,为青年人才提供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让他们能够亲近自然,缓解焦虑压力,让青年人能够安心科研、刻苦攻关。2、注重柔性培养。打破机制体制束缚,坚持唯才是举,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担任负责人,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机遇、搭建平台。给与青年人更多包容,允许青年人才在创新攻关中失败。3、科学评价人才。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性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提升科研单位人才自主评价能力,合理设置机构评价标准,不把论文数量和人才称号作为机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青年人才考核指标,激励青年人才不断创造新业绩。4、完善保障服务。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为青年人才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青年科技人才安心工作,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