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冀人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三.四季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归纳出四季的成因。2,能说出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有规律的变化。科学探究1 .能从四季的事物变化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能对四季的成因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3 .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获取有关四季形成的信息。4,能用科学的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实验现象。5 .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6 ,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四季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四季的成因难点:影子变化的规律三.教学设计导入:教师:同学们,现
2、在是什么季节呢?(学生反馈)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季节呢?(学生反馈)新授:教师:那么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反馈)教师:不同季节事物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说明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反馈)归纳: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教师: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也是一年,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反馈)归纳:这说明四季变化很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教师: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吧!实验:假设: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1 .照下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2 .在地球仪上选择一
3、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3 .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教师:同学们随着“地球”公转,影子长短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反馈)归纳:夏至影子最长,冬至影子最短,春分和秋分影长适中。教师:你知道这四个节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吗?(学生反馈)归纳: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是9月23日前后,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教师:同学们这四个节气除了影长不一样外,还有什么也是不一样的呢?(学生反馈)归纳:夏至热,冬至冷,春分秋分温度适中。教师:一天当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呢?(学生反馈)归纳:早晨冷,中去热,傍晚冷。教师:那一当中影长是如何变化的呢?(学生反馈)归纳:早晨
4、长,中午短,傍晚长。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反馈)归纳:影长的变化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不同节气温度的变化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反馈)归纳:与地球公转有关!教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反馈)归纳: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播放相关视频)(出示圭表图片)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反馈)讲解:很早以前人们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就发明了圭表。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长度值。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了解到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表影则最长;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影长则是逐渐变化的。教师:关于圭表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反馈)讲解:1965年,在江苏仪征的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袖珍铜圭表,它由19.2cm长的表和34.5cm长的圭构成。圭表之间有枢纽连接,可将表平放于匣内,圭表盒装一体,起合自如,携带方便,是设计者和铸造师密切配合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