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1941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了解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认识村落的产生,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2 .通过了解集镇的多种成因,认识集镇的作用,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3 .通过了解城市的多种功能和西方古代城市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素养。4 .通过了解民居特点的成因、各地不同的民居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素养。【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难点:中西方古代城市的特点及原因。【预习新知】村落的产生1、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2、出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3、特点:村落建有住宅、仓廉、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4、影响: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知识提升1:全面理解村落产生的影响?(1)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2)提高了生活质量(3)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4)促进文明的发展;(5)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集镇的出现1、产生原因: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根本原因)2、过程:生产力发展T农业手工业分离一集聚交换生活所需一商人出现一迅速繁荣、经济中心一保护财富筑垒设防需要T集镇产生知识提升2:中国古代集镇的特点?(1)经济:商业手工

3、业繁荣;(2)政治:政府设置机构管理(3)军事:保护财产,防范外敌(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中国古代的集镇:(1)职能:为了军事目的而设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2)发展演变两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工商业市镇),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元朝时期: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知识提升3: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趋势?(1)性质变化:经济功能日益增强,由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化。(2)规模扩大:人口显著增长,规模日益扩大(3)出现专业分工:明清时期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的工商业集镇。知识提升4:中国

4、古代集镇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1)原因: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因素(2)影响:促进商业繁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沟通城乡,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的产生【概念】古代的“城”专指用城墙围起来的防御性设施,一般都有驻军,而且是正规军。“市”,指的是市集,是人们进行物物交换或者商品贸易的地方。1、形成:(1)条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2)地区: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3)功能: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

5、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2、中国古代城市:(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以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布局特点一一中正有序)知识提升5: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布局有何异同?(1)同:都依水而建,满足生活需要;布局体现了皇权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2)异:长安城市布局恢宏大气,整齐划一,严格坊市制,是强大的人力规划而成。北宋东京城市也有规划,但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区不规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

6、自然结果。知识提升6:以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为例探索城市繁荣原因有哪些?(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南北大运河的开通;(3)国内国际贸易扩大,商业繁荣;(4)农业、手工业的发展;(5)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6)海外贸易发达3、西方古代城市:(1)古典城市: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2)新型城市: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知识提升7:比较古代中西城市的异同?古代中OD城市济、箜活、乐功更交由政治功能更安出.BAMft9)K布JB咬为整齐对除.体现王收.礼.带事小.

7、人口少市大.Ar不同点以Fr力主以Fr方主立套济上立&小&Ii济上装4盾枚父子中耍AMR之aFK行守主义中央4UQ总爻化相同点VM.有昼事防功;MftO;济功知识提升8:古代城市的出现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I)积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对封建经济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推动文明的进步;(2)消极:易导致“城市病”的产生一一人口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知识提升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1)经济功能逐渐增强(2)政府限制逐渐放松(3)政治和经济格局变更影响城市商业活动(4)规模逐渐扩大,数量增多世界各地的民居1 .世界各地民居特点不同的原因(1)居住地自然环境的影响。(2)当

8、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3)与当地文化习俗相关。2 .早期文明地区的居民两河流域的居民古代埃及的居民地理环境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建筑材料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木材等泥,木材和椰子叶等基本结构前庭、前室与主室庭院、柱廊等3.中国古代的民居(1)远古时期的民居两大类型:巢居和穴居。人们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发展: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2)先秦以来的民居特点: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结构:最普遍

9、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3)明清的民居结构:明朝,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4 .古希腊罗马的民居(1)结构:中庭、凹室、正屋等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人口相对的是正屋。罗马后期的建筑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更多的房间和列柱庭院。(2)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材料和主要特征主要材料: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主要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古罗马建筑的发展集体住宅: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

10、的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复合式公寓:4世纪时,罗马城中有许多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影响深远。5 .美洲的民居(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2)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在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他们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巩固训练】1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A.秦咸阳城B.汉长安城C.唐洛阳城D.北宋汴梁城2 .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

11、,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受伤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A.保护了私有财产B.加强了罗马城市管理C.混淆了法律责任D.完善了罗马法的内容3 .“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中国古代“镇的职能演变主要反映了()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B.重农抑商政策放松C.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强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4 .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

12、协作的精神。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5 .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6 .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为交换的中心城

13、市。这反映了()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D.建筑技术的进步7.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5252749637山东42704641126741580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69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C.清代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D.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8 .福建土楼(见

14、下图)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下列关于福建土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士楼的文化内涵源于古代的宗法制B.土楼的文化内涵源于古代的分封制C.福建土楼揉入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D.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9 .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10 .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呈规整式。在建筑方位上,雅典卫城呈东西向,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多呈南北向。这主要由于()A.政治文化的差异B.经济水平的高低C.民众数量的多寡D.地理位置的不同参考答案1.答窠:D解析:通过材料“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信息体现出商品交易场所打破了空间限制,这一现象出现在宋朝,故D正确;ABC三个朝代时期商品交易有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