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水蒸气的凝结》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水蒸气的凝结》教学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教授水蒸气凝结这一课程时,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但他们对于水蒸气凝结这一现象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猜测小水珠形成的条件,并进行探究、观察、讨论,以帮助他们理解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小水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手掌心和镜面的不同,以及利用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实验器材进行对比实验。这些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水蒸气凝结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严谨地进行对比实验,确保实验变量的控制。在
2、学生做完实验后,我们可以让他们汇报实验结果,深化他们对凝结现象的理解。最后,我们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凝结现象图片,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总之,在教授水蒸气凝结这一课程时,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严谨的对比实验,引导他们理解水蒸气凝结的过程。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1.如果学生的实验素养不高的话(自己动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多),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方案的时候,最好将实验器材进行介绍,同时顺势将实验如何操作模拟一下,否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显得手足无措,因为实验器材的特殊性,让学生不敢进行尝试和
3、发现操作。2 .实验操作时,哪怕老师讲解的再细致,进度再慢,很多学生仍属于“打酱油”类型,不知其所以然,课后利用午休时间,我对四名程度偏好的同学进行了当堂达标,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对于这个实验仍然是特别感兴趣,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实验完成后学生汇报完实验结论,老师一定要再次明确实验结论,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背一背实验结论和现象,用来增强记忆,常态课和赛课在上课形式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老师们不要拘泥于上课的形式,忽略了我们平时课堂的优秀做法。3 .课后老师对于实验操作又进行了改进,我们在用蒸发皿的时候,为了包装实验效果,是让蒸发皿扣在烧杯上的,此方法实验现象明显,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特别
4、是加热的那个蒸发皿。因此他们做出的改进就是,让蒸发皿坐在烧杯上面,这样操作起来简单,但是我们需要用粗糙一面进行观察,为了保证实验现象,我们就需要延长实验时间、提高水的温度、让蒸发皿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让凝结充分进行。4 .实验时老生常谈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本次使用了酒精灯,课前一定强调好酒精灯的使用规范,与酒精灯搭配使用的是一块湿毛巾,一旦酒精洒出并在桌面引燃,迅速用湿毛巾盖上,将火熄灭。教材中实验器材使用的是玻璃片,玻璃片的实验效果明显的高于蒸发皿,主要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才换成了现象要稍差一点的蒸发皿。如果老师们使用的是玻璃片,那么一定要告诉学生玻璃片容易划伤手,加热玻璃片前一
5、定要让玻璃片均匀受热后在局部加热,否则容易出现炸裂,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5 .当堂达标一定要有,学生对于实验存在天然的兴趣,但是实验后高度概括的结论,以及生活中的运用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层面的欠缺,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只是就实验而实验,甚至在做实验时会忘记了为什么要实验,所以教师的当堂达标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唤醒学生对于实验的运用,进而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达成。6 .建议科学教师。本次来巡课的专家都是任科学学科10年以上的老教师且均讲过市课和省课,所以她们对于课的包容性比较大,能懂你科学课上的任何设计,也允许你对教材进行修改使用,所以执教老师不要太担心。两位专家上课的共同理念是:上真课,要真实的课堂,要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最真实的反应,所以严禁老师们上熟课,课堂上将知识点给学生讲明白就可以,常态课要求没有赛课那么花哨,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得出教材中的那一句话就可以了。所以要求科学教师利用不足一周的时间:“上一节真课,真上一节课”就可以了,上一节真课指的是巡课的领导来了后,我们不要上熟课,不给学生过多的关于教学内容的渗透;真上一节课既指的是自己就本节课在其他平行班级上一下试一试,将教学设计改成自己风格的,又指的是带着打算执教的班级真正的到实验室感受一下,上一节其他实验课,让学生适应实验室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