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预习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 预习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春一、走近作家,了解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7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郁达夫曾评价:“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二、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给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并做好批注。注意: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和停练,请在文中做恰当的朗读标记。例如:一切都像/即单强的样子,终华/张开了眼。三、读读写写想想。(一)抄写词语并注音。嗡()酝酿()喉咙()喷亮()烘托()静默()抖
2、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二)解释词语。朗润:宛转:(三)理清写作思路.上描绘了春天的特点.总括轮廓第()段:一春=第()段:绘春J第()段:_春春雨图2济南的冬天一、走近作家,了解写作背景。老舍(1899年2月3日一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北京为背景,善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映时代和生活,富有浓郁的北儿。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年之久,
3、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二、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给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并做好批注。注意: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和停连,请在文中做恰当的朗读标记。三、读读写写。(一)抄写词语并注音。镶()响晴()着落()慈善()肌肤()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二)解释词语髻:响晴:四、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文章第段写了济南冬天的,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地区)的对比,写济南的冬
4、天没有_、没有、没有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特点,赞誉它是个(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主要景物具体景物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山阳光普照下的山温暖()的山()的山水绿河水(四)文章第段是按照山、山、山、山的顺序描写景物的。五、质疑提问。4古代诗歌四首一、走近作家,了解写作背景。(一)根据书上注释完成填空:观沧海曹操,字,(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著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号,(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傲视
5、权贵和敢于反抗的性格深受历代读者喜爱,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王昌龄被贬为龙彪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下此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朝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次北固山下是最为著名的一篇。这首诗是诗人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号,(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天净沙秋思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被王国维赞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马致远一生未能得志,几乎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也因此郁郁不得志。这首天净沙秋思正是他在羁旅途中写下的。二、大声朗读每首诗
6、歌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抄写诗歌,每首一遍。四、朗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一)请将本课涉及的古代诗歌体裁用横线连起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四言诗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二)解释下面的词语。1.临:2.澹澹:3.竦峙:4.星汉:5.幸甚至哉:6.幸:7.至:8.杨花:9.子规:10.客路:11.残夜:12.昏鸦:14.断肠:15.天涯:(四)阅读本课四首古诗,回答问题。1 .观沧海中字统领全篇。2 .用划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标题的停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用自己的话说说次北固山下一诗所写的内容。4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该
7、曲的,题目“秋思”的意思是五、质疑提问。5秋天的怀念一、走近作家,了解写作背景。史铁生(1951年1月4日一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二十多岁,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和母亲业余在59岁。我们曾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经学过他所写的文章。.二、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给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并做好批注。注意: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节奏,并且可以尝试分角色朗读“我”的对话。三、读读写写。()抄写
8、词语并注音。瘫痪()_暴怒()_沉寂()侍弄()捶打()憔悴()絮叨()诀别()喜出望外()翻来覆去()(二)解释词语。憔悴: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母亲()过来()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2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地睡不了觉。3 .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4 .她高兴得():“那就赶紧准备准备J5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6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地吐着鲜血。(二)文中提到三次看花,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看花“我”的态度
9、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第二次“我”答应去看花,却有点不耐烦。第三次五、质疑提问。6散步一、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给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并做好批注。二、读读写写。(一)抄写词语并注音。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三、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概括文中事件(依据记叙文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两两对称的句子在本文中有很多,如:“有的浓,有的谈。”请从文中再找两例抄写下来。(三)初步理解内容。1 .母亲不愿出来散步的原因是,“我”一定要母亲出来散步的原因是。2 .我之所以选择走大路是因为,母亲选择走小路是
10、因为,四、质疑提问。8世说新语二则一、走近作家,了解写作背景。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怜之子,出继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著有世说新语幽明录。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其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普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土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二、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一遍。三、抄写注释。咏雪1.内集:2.儿女:一3.文义:4,俄而:_5.骤
11、:6.何所似:_7.差可拟:8.差:_9.拟:10.未若:11.因风:12.因:陈太丘与友期行1.期行:2.期:3.日中:4.舍去:5.舍:6.去:7.乃:8.尊君在不:_9尊君:10.不:11.相委而去:12.相:13.委:14.家君:15.弓|:16.顾:四、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一)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出自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二)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一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简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三)阅读“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相关内容(语文书P32),下列各项中的词语都属于谦辞的一
12、项是()A.令爱小女见教B.家父鄙人寒舍C.舍弟垂问赐复D.愚兄贤弟劳驾五、质疑提问。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走近作家,了解写作背景。的人。他的代表作有:,我们还曾学过他的文章鲁迅(1881年9月25日7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时所用的笃名。六年级时我们曾经读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一个、:。二、默读课文三遍,给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并做好批注。注意:默读时要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遇到生字词,可以猜读或跳读,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三、读读写写。
13、(一)抄写词语并注音。窜()觅()拗()确凿()轻捷()云霄()鉴赏()啄食()倜傥()淋漓()盔甲()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二)根据课下注释解释词语。确凿:长吟: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拗: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四、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2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一些枇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二)梳理课文内容。1 .课文选自,这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在和的童年生活。2 .作者的童年都有哪些趣事呢?请你依次概括。五、质疑提问。11论语十二章一、走近孔子及论语。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际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