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 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 第1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听课记录第一部分:课堂实录环节一:熟读课文请同学们给文中句子标上序号,然后大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PPT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加点字的字音你读准了吗?请跟着老师读一遍加点字。PPT德学(xln)鸿停Cr口).Ctido)素挈秦晔Cclii)读准字音之后还要读出节奏,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注意停顿。PPT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这篇古文读起来朗朗上
2、口,关注本文的语言形式,我们发现本文句子大多很工整,有些句子用了对偶,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同学们还可以圈出文中以下加点字,大家会发现这些字的韵母相近,因此全文读起来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请大家再读一遍,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PPT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斯是陋室,惟吾德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冬,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空。孔子云:何陋之有?环节二:积累文学常识熟读课文之后,请大家圈画注释一,来了解与本文学习相关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陋室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
3、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了一种文体,这里的铭指的是一种文体。PPT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指:一篇写陋室的文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浪淘沙其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古文,要思考的是作者写陋室铭要表达什么呢?环节三:分析课文(一)内容理解既然是写陋室,那么我们首先到文中找一找文章具体写了陋室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同学们应该很快圈画出文中直接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PPT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为。斯是陋室,惟吾德学。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空。(三)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四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结合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变绿,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这句话写的是陋室的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推测陋室少有人来,是个冷清之所。除了陋室的环境,作者还写了在陋室中的日常生活。我们接着来读五到七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先结合注释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儒”是指博学的人。“白丁”是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和我谈笑来往的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可
5、以调素琴,阅金经。调是“调弄”的意思,“素琴”是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的是佛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是指弦乐器,竹是指管乐器。“案牍”指的是官府文书。“形”的意思是形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世俗的乐器扰乱心境,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这几句话写了陋室主人与朋友的往来,写了陋室的主人在陋室里弹琴读书等日常生活情景。(一)情感态度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作者如何看待陋室及在陋室里的生活呢?我们再来品读四到七句,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态度。PPT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阅金经。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6、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中有一个“绿”字和一个“青”字。一绿一青,色彩鲜明,突出了颜色之青翠。一上一入化静为动,突出了苔痕上阶、草色入帘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在旁人眼中此处的环境是冷清简陋的,在作者眼里,此处的环境显得绿意盎然,清幽宁静。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一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对陋室环境的喜爱赞赏之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和无的对举,突出了作者交往的都是博学之士,彰显了作者“非贤友则无取之”的交友之道。虽然此处环境简陋,但往来谈笑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有这样志趣相投的贤友相伴,不亦乐乎。日常生活中作者除了与鸿儒来往还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样的生活是有情趣的、是高雅脱俗。作者弹古
7、琴,读佛经,修身养性怡然自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第七句,连用两个无,没有世俗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这句话彰显了陋室生活之安适,表现出陋室主人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状态,展现了陋室主人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特点,这正是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种表现,这样生活作者觉得恬然自适。联系四到七句的内容,我们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着刘禹锡居于陋室的生活态度。只要自己泰然处之,志存高远,安贫乐道,那么即便住的是简陋的屋子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这样的态度上文中有一句话作了明确的表达,同学们能否把它圈画出来?就是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这的意思,“馨”是能散布很远
8、的香气,这里指的是德行美好。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也就是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刘禹锡与志同道合的博学之士来往,追求一种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正是德馨的体现,正是因为自己的德馨,陋室也就不陋了。由此可见,第三句总领下文,四到七句是第三句的具体表现。PPT斯是隋堂,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察族之劳形。我们接着来品读八九两句,思考:既然写陋室,为什么还要写诸葛庐、子云亭和孔子的话呢?PPT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先来看第八句。“南阳诸葛庐”指的是诸葛亮隐居南阳府的草庐
9、,“西蜀子云亭”指的是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诸葛亮是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当年隐居南阳的时候,虽身居茅庐仍胸怀大志、关心天下大事。扬子云指的是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汉书中记载他是一个一心向学,安贫乐道之人。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提并论,首先说明这三者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简陋的,当然这是浅层的意思。从深层次看作者还有引两位古贤为同道之意,表明自己以这二人为楷模。因此,作者写诸葛庐和子云亭是用来彰显自己做人的准则,表明自己的心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守初心,做到清净守正、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再来看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的“之”用于表明前置宾语,正常语序是有何陋,意思是
10、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句话语出论语子罕,我们来结合原文内容加以深入理解。PPT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引用孔子这句话表明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有君子居住,巧妙地回应了前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而作者在引用时却隐去了前半句“君子居之”,只说后半句“何陋之有”,强调陋室不陋的同时含蓄而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君子之道,向古代圣贤看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作者写陋室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做人准则和人生志趣。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
11、朗读三到九句,体会作者高远的志趣及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分析结构朗读之后同学们是不是会产生疑惑?如果直接以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为开头写起,整篇文章也是完整的。为什么要写第一二句呢?我们将一二两句和第三句连起来读一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结合注释前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文章从山、水写起,既然山之有名,不在于高,而在于有仙人居住。水之神异不在于深,而在于有龙居住。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视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在以山中之仙、水中之龙引出德
12、馨,就十分自然地引出本文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彰显了“德”的重要性。相较于直接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开头,既避免了突兀之感,又让本文主题更易于让人接受,构思可谓巧妙。清代的李扶九曾在古文笔法百篇中浅析过这篇文章,这里摘引几句供同学们参考。PPT小小短章,无法不备。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古文笔法百篇环节四:回顾学习路径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课的学习路径。在熟读课文之后,我们首先围绕标题“陋室”梳理了陋室环境和陋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这两方面的内容。然后揣摩作者对陋室环境和室中生活的态度,分析了第三句与四到七句的关系。随后我们联系结尾分析八九两句与三到七句之间的关系,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和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最后我们分析了开头两句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了文章构思之巧妙。环节五:布置作业今天的作业是:背诵陋室铭,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6课第4、5、6题。PPT1 .背诵陋室铭O2 .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6课第4、5、6题。第二部分:课后作业1 .背诵陋室铭。2 .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6课第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