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9787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季牧笛与千载牧歌摘要:“牧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型意象,从先秦而来,于唐诗中得以表露,又在宋诗中获得传承与衍生。本文以唐宋诗人叙写“牧童”的审美指涉为切入点,探讨全唐诗与全宋诗中与“牧童”相关的表述,解除关于“牧童”主题单一象征的成见,呈现其富于张力的意蕴结构,阐发灌注其中纯真、自在的共时人生理想,及其与世俗对立的历时文化精神,期与唐宋文土思想之脉动进行某一种程度的对话。关键词:牧童牧歌唐宋诗人审美(一)牧童与笛:羌笛与牧笛的交响自古羌人以牧羊为生,汉许慎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1汉应邵风俗通义:“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以为号。”2牧羊与羌笛成为羌人生活的

2、两项指标。自古以来关于“笛”之发源,就有羌与汉二种,南朝梁沈约宋书有:“笛,案马融长笛赋,此器起近世,出于羌中,京房备其五音。又称丘仲工其事,不言仲所造。风俗通则日:丘仲造笛,武帝时人。其后更有羌笛尔。m3可见难以判断“笛”是出于羌人之手还是由汉人所造。“牧笛”,作为时常与牧童双双出现的高频意象之一,既与牧童的视觉造型特征相呼应,又兼备听觉感知的审美特性。研究牧童诗的学者对“牧笛”多避而不谈或一笔带过,是因为“牧笛”在诗文中出现频率过低而存在感单薄的原因吗?带着疑问,笔者利用数据库进行了一番资料爬梳,将约莫五万七千首唐全唐诗及二十五万四千首全宋诗中的“牧童”、“笛”、“牧笛”、“羌笛”等相关意

3、象作了简单的频率统计:由上表可知,唐代牧童诗在全唐诗总数中占比约千分之一,全宋诗中大约每一千首诗中也有一首带牧童意象的诗,牧童诗在唐宋诗占比可谓是平分秋色。然引“牧笛”入诗的比重却明显失衡,“牧笛”一词于宋诗中出现频率远高于唐诗,唐诗中高频出现的“笛”并非“牧笛”而是“羌笛”。实际上,唐诗中“牧童”所吹之“笛”也有“羌笛”,如“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便收入了“羌笛含流咽”8、“白雁兼羌笛,几年垂泪听”9等诗作,骚人迁客多借“羌笛”演绎著怀乡之愁、羁旅之疲和别离之伤。10唐诗中仅有两首引“牧笛”入诗之作也承袭了“羌笛”的调值审美趋向:唐韩保有汉江行次),借“牧笛

4、”来痛忆家乡旧钓矶”,11唐张乔的题河中鹳雀楼亦以夜风中的“牧笛”声勾起“天涯归计欲如何”的感叹。12而宋代诗人对“牧笛”的调性记忆多置于四季流转的物候中加以感知,其中“牧笛”与春相联的诗歌数量有6首,与夏相连4首,与秋相联13首,与冬相联8首。笔者尝试寻找“牧笛”与“牧童”的内在联系,形构出具有“牧笛”调性特色的审美范畴,试图从“四季牧笛”的视域对这些含“牧笛”的牧童诗加以分析(以下按春、夏、秋、冬季节分别对应引诗):政坐清幽闻牧笛,一声吹断碧云寒。(宋.邵棠闲居)13篇声院来谈旧,牛背安闲胜策肥。时听樵歌时牧笛,间披道嬖间农衣。(宋.高铭春日田园杂兴)14响级车于林野,度牧笛于阡陌。嘉宾可

5、以娱,尘襟可以释。俯槛草芋羊,怀人情脉脉。(宋.唐仲友续八咏薰风夏更宜)15大峰舒肆小峰峨,帘幕中间坐五侯。立断斜阳吟不透,一声牧笛满林秋。(宋.徐鹿卿爱山堂七绝句其二)16牧人乐下牧,背骑吹短笛。愿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宋.梅尧臣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牧笛)17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宋.陆游看梅绝句五首其二)18荒草冈头牧笛,急舂屋角吹烟。短景做催冬日,微暖号小春天。(宋.邓深冬郊)19春之“牧笛”吹断阴寒,吹出农家安闲之歌,归隐田园,充实和乐;夏之“牧笛”吹散永昼躁动,吹开宾客“尘襟”,推心置腹,“人情脉脉”;秋之“牧笛”吹满山中舒景,吹颂丰年之歌,与民同乐,百姓安居;冬之“牧笛

6、”吹淡生死之忧,吹紧风霜袭腊梅,催促短景,向春而生。宋代“牧笛”融合了“牧童”自由自在的意蕴,扬弃了“羌笛”哀怨悲怆的力道,跳脱诗歌伤春悲秋”的抒情传统。在此基调上,多处于江南视域中的宋诗把“牧笛”的“自由性”与“愉悦感”放置于四季循环的时序中咀嚼,将其妆扮成流转于四时光景的自由精灵,情、景、音三位一体呈现,也形构出更加开阔的心境及更宽广的审美视域。(二)牧歌:回归东方之音有关“牧歌”的研究,学界多集中于西方文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探讨。在西方,“牧歌”最初是一种文学题材,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托斯(公元前310公元前250)所创作的大量描述牧人爱情与田园生活的诗歌,20后古罗马诗人维

7、吉尔(公元前70公元前19)的十首组诗牧歌问也被称为是“牧歌与“田园诗”的典范,22“牧歌”也由此生发出更加丰富的内涵,从文学品类引申到文学批评理论。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多用它来描述乡土题材作品中的抒情风格和创作基调,刘洪涛曾定义:“牧歌本是一个取自西方的文学术语。”21相较之下,中国古典文学中“牧歌”的出现并非是进行专题诗歌创作,而是源于牧人真实的生活经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收录蜀诸葛亮的梁甫吟,题序引陈武别传云:武常骑驴牧羊,诸家牧竖十数人,或有知歌谣者,武遂学泰山梁甫吟幽州马客吟)及行路难)之属。23牧竖成群结伴传诵歌谣,“牧歌”即为牧人吟咏传唱之歌,歌的内容多为当时口耳相

8、传之古曲。西晋潘岳籍田赋亦云:“游童牧竖,咏德讴吟。”可见“牧歌”于当时还存有歌功咏德、净化社会风气之效用。其后唐、宋诗人将“牧歌”意象引入诗篇,化成了思归、怀古、田园及修行之歌等多种抒情符码:儿童栗熟迷归路,归得仍随牧竖歌。(唐.司空图淅上)月下春塘水,风中牧竖歌。今夜孤亭梦,悠扬奈尔何。(宋.徐铉寒食宿陈公塘上)26放荡不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催。(宋.释子淳颂古一。一首其八)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宋.徐侨晚望)27牧归之歌帮助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而吟讴于夜幕降临时分的“牧歌”更似催促万物回家的呼唤,白描、写实的笔触却在阐发“何所归”、“归何处”的深意,这无疑触发了迁客骚人

9、的“牧归情结”:望而不见、思归未归的乡愁与“牧歌”缠绕绵延,在“空劫地”、“无人语”、“孤亭梦”的诗境中化成阵阵忧思与声声喟叹,对诗人心境而言是一种折磨。黍离离兮城坡坨,牛羊践兮牧竖歌。(唐.刘长卿登吴古城歌)28昔时兴圣帝,遗庙在敦煌。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傍。(唐.李庙咏敦煌廿咏之十)29一川樵牧歌太平,万古关河感亡国。(宋.李吕登赋堂)30“牧歌”传唱千载之音,历代王朝兴亡更迭,英雄圣贤出而复殁,“牧童”作为无名之辈的歌者,于极盛一时的古城遗址任意踩踏,或是放任牛羊对记诵君王政绩的文物“敲火、“砺角”,表面的玩世,背后却是悠悠“牧歌对亘古时间与沧桑世道的无情见证,诗人借此抒发物逝人非的怀古

10、兴衰与惆怅惋惜。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唐.常建空灵山应田叟)31黄粱饭饱葵根滑,山北山南听牧歌。(宋.何梦桂安乐窝吟其一)32谿桥树映行人渡,村径风飘牧竖歌。孤榷乱流偏有兴,满川晴日弄微波。(宋.徐铉和铺大监汉舟同游见示)33啼鸟声交呼,牧竖歌相对。文酒欢宾朋,乐哉时褫带。(宋.于房题左溪齐云阁)弗莱文学的原型中将田园诗与牧歌原型对应夏与胜利之局面,34其中的“田园牧歌”调性昂扬,感情炙热,多以描述牧人的爱情经历。而唐宋诗歌中的“田园牧歌”与野老、田叟、山谷、村落、小桥、树林、清风、溪流、啼鸟等交织成章,调性闲适且明悦,寄托著对复归纯朴人性的歌赞,对追寻心灵自由的向

11、往以及对皈依自然生命境界的召唤: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宋.黄庶次韵和真长四季牧童其一)35水牯老行步稳,蓑郎痴歌笑繁。物外初无尘滓,胸中别有丘园。(宋.释正觉牧童)36当“牧歌”与“牧童”形象同时出现在诗中,“不识愁”的“牧童”成为诗人心中的期羡对象,“牧歌”亦化作修行之歌,伴随诗人踽踽独行于凡世间而不至失其本真。修行“牧歌”多以“牧童”自由无累之形象反衬其道,而宋人王柏(1197-1274)则直接以创作“牧歌”来彰显修行之理:直言“牧翁”放牧便是在践行修炼之术,“渴饮菩提泉,饥来噫刍芯”,不管修行方式如何,同样是“妙处各自得”,最后“人牛两无迹”,

12、遂悟得禅思妙理。37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与文学创作中,尤其是生活疆域跨入东方土壤时,西方“牧歌”原型内涵与理论难免显得单薄和理想化。而唐宋诗学领域中的“牧歌”被置于自然万物与历史视野的观照中,浸润了更加丰满的人物情思,加持着更为宽广的格局视域,从而领略对生命最真实的体察与思考,形构出具有特殊美学价值的东方之音。笔者以为东方“牧歌”可回归到生命、生活及人性的本真,从而跨越文体的限制,更适合作为文学评价与指导的理论原型。参考文献:1汉.许慎著,班吉庆等点校,说文解字校订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页103o2汉.应邵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台北:明文书局印行,1988),页304o3南朝梁

13、,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19,页558。4其中含9首专以“牧童.”、“牧竖”或“牧儿”意象入诗题。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唐诗分析系统:http:/202.106.125.44:8082tang,检索时间:2019/12/22。5其中含31首专以“牧童”、“牧竖”或,牧儿”意象入诗题。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宋诗分析系统:http:/202.106.125.44:8082song,检索时间:2019/12/22o6其中含3首专以“牧笛”意象入诗题。检索网址同上注,检索时间:2019/12/22.7清彭定求编,全唐诗,卷699,页8042。8宋郭茂倩,槃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卷

14、21,页264。9同上注,卷92,页975。10由于“羌笛”不在本文着重探讨范围,因为不多做分析,关于“羌笛”的调性特征与传承发展,可参考此二篇著述:王彦玉,诗中“羌笛”,文史知识(2018.9):40-46q徐希平,唐诗中的羌笛及其所蕴含和平交融文化内涵,杜甫研究学刊127.1(2016.3):100-Io9。11详见唐韩俯,(汉江行次),清,彭定求编,全唐诗,卷681,页7813。12详见唐张乔,(题河中鹳雀楼,同上注,卷639,页7327。1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宋诗分析系统电子数据库)。14同上注。15同上注。16同上注。17同上注。18同上注。19同上注。

15、20美.梅西著,孙青珥等译,文学史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页45O21古罗马.维吉尔著,党晟译,牧歌(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导言。22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文学评论(2002.1):70-77o2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卷41,页473。24西晋.潘岳,籍田赋),引自维基文库:https:/zh.wikisource.org,转引时间:20191228o(有关纸本的卷页码,待复查纸本原书后标出。)25清.彭定求编,全唐诗,卷632,页7248。26同上注。2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宋诗分析系统电子数据库)。28同上注。29清.彭定求编,全唐诗,卷151,页1576。30详见全唐诗补编卷三敦煌人作品,引自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美容塑身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