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唐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2021年7月,唐山市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为巩固提升示范区创建成果,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唐山模式”,持续发挥“全省领先,中部示范,全国一流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办法的通知(文旅公共发(2020)32号)以及“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精神,特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形势(一)发展现状1 .城乡设施全面提质。“十三五”时期,我市实施了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市
2、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大剧院、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规模品质领跑全省,示范作用日益凸显。破解路北区、路南区多年无图书馆难题,实现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覆盖,10个图书馆和8个文化馆实施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独立设置;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其中92%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建成城市书房13座,农村文化礼堂357个。2 .改革任务率先落地。市级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定期召开理事会议,群策群力,增强了机构发展活力。1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总分馆制,乡镇(街道)分馆覆盖率100%。迁安市基层公共
3、文化服务中心资源共建共享项目以“良好”等级通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迁安市文化馆老年大学作为第二批国家试点,将老年大学建设与总分馆制建设有机结合,“1+X”总分校模式成为“文化养老”新范例。3 .文化供给赋能增效。举办评剧艺术节等大型品牌活动;建立政府购买机制,以3P模式将市大剧院、科技馆和青少年宫委托知名专业公司运营,提供国内一流服务;每年采购演出和电影放映2000场以上;扶植繁荣文艺创作,培育了乐亭县令相期吾少年圆梦等一批文艺精品活跃惠民舞台;建立文创孵化基地,举办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发行了“唐山市文化旅游惠民卡:公共文化场馆深入实施免费开放,定
4、期公布文化菜单,广泛开展群众预约、选单、荐书以及评价活动,“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七进”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常年开展。面向新市民及其子女、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开展的精准服务深入人心一县一品”各具特色,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4 .数字服务实现突破。整合资源、统筹打造唐山公共文化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群众量身定制、区域共建共享。以唐山文物、唐山非遗、唐山旅游等8大主题为核心,构建了唐山特色数字资源库。实现了四级文化设施WiFl全覆盖,市县图书馆、文化馆网站健全,微信公众号矩阵汇聚,与唐山公共文化旅游平台互通互联,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5、依托各级数字化平台广泛开展“云讲座”“云展览”“云演出”等活动,实现了“服务不打洋”。5 .文旅融合日益深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打造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遵化山里各庄等5个乡村文旅服务中心示范成型。积极培育“唐山周末”文旅新IP,推出了观览皇陵长城胜迹、体验工业文化文明、品鉴地方戏曲美食等15条精品线路;皮影主题乐园、足球城市广场、唐山饮食博物馆等一批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中国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演艺那年芳华华丽亮相。立法唐山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推动“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城市生活”高度融合,开滦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展示了唐山记忆,擦亮了城市名片。发展研学基地和主题线路,将文化体验、
6、宣传教育、科学普及融入其中,李大钊纪念馆(故居)等29家单位被评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更广空间和更深层次发展的任务更加明确;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对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现代科技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7、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的动能更加强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大众旅游的深入推进,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新形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和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人才队伍体系还不完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仍显滞后。“十四五”时期,我市必须立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定位,结合唐山实际,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特征、新要求、新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主动服务市委“33458”工作思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唐山建设文化强市,奋力开创“三个努力建成”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1 .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9、,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更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提高文化参与度和创造力。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文化民生,促进社会公平。3,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向改革要效益,进一步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路径,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创新谋发展,打破体制界限
10、,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配置效率,形成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4 .坚持系统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要坚持保障基本,普惠均等,稳固发展根基,又要尊重差异,鼓励地方善用优势,率先拓展提升,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布局科学均衡,质量梯次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格局。(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末,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城乡公
11、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一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更加充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明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更加多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更加完善,来自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更加活跃,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成效更加凸显。“唐山公共文化旅游”等平台互联互通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更为丰富、产品更
12、加优化、服务更加便捷、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三、主要任务(一)创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1.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全面落实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进一步明确现阶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和标准,强化保障能力。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及时调整市、县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服务目录),确保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结合实际创新特色文化惠民项目,推出特色文化服务标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强化标准实施和动态调整,根据标准实施效果、经济社会发展
13、状况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因素,适时调整相关标准。到2025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配套、科学适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2 .提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质量。依法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适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优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环境和功能布局,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加快建成美观舒适、配套齐全、运营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推动丰润区、路北区、滦州市、滦南县、玉田县、迁西县等县(市、区)在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设施开放投用;指导遵化市、曹妃甸区规划新建或改扩建图书馆;按照服务人口全面落实乡镇(街道
14、)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创建活动。到2025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100%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水平,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达到“五个一”标准,打造一批文化地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3 .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服务援助能力,依托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社会性文化设施等,设立分馆或基层服务点。打通市、县公共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图书馆藏书通借通还。
15、鼓励增加社保卡文化功能,推动图书馆实现免注册借阅,面向全民开展服务。实施“城乡结对、文化走亲”计划,在全市范围内,以各种主题和形式开展城市和农村、农村之间、城市社区之间的共建共享和文化走亲活动,促进城乡文化繁荣发展。鼓励与京津冀地区农村社区加强文化交流,以民相亲促进心相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戏曲(演出)进乡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引导各级各类优质资源和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通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文艺小分队等形式,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送到百姓身边。4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
16、,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强化文明实践功能,推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完善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书吧、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挖掘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管理,培育一批“艺术乡村引导支持乡村自办文化,广泛开展乡村“村晚”等富有特色的农村节庆活动,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名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采用微综艺新媒体节目形式,发掘培育一批“乡村网红、推介乡村文旅资源,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规划打造一批兼具教育性、艺术性、体验性的乡村旅游线路,拓展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5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