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957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1: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 .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二、能力要求L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 .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教学重点】1 .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

2、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 .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 .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1 .“地幔”的有关知识。2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设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讲授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

3、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大家平时怎么挑西瓜?煮熟的鸡蛋分为几层?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学生回答略。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学生回答地震波。讨论你知道其机理吗?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

4、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板书一、划分依据一一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L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1 .YJ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2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过渡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

5、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投影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速度(千米漕)深度03691215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IT1),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地壳通过分析图表

6、总结(利用表解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备注:此部分可以用投影或电脑投到黑板上)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1000290050006370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难点讲析(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

7、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2)内核为何是固体?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解析:纵波在地下5OOO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5OOO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壳结构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呢?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地球的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解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如图所示),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板书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 .大气圈2 .水圈3 .生物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