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探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探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语文学习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统编语文教材将八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由原来的傅雷家书调整为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经典常谈是一部国学启蒙读物,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经典,是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阅读经典常谈能让学生感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增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八年级学生阅读经典常谈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首先,经典常谈以介绍经典形成的来龙去脉、内容要义、思想理念与写作特
2、色等为主,内容丰富繁杂,信息量大。其次,书中所讲经典与学生相隔年代久远,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主张,都与学生有很深的代沟。最后,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书中的语言运用与现在有一定差异,学生初读时难免不甚通畅。为此,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读策略,引导学生静心深入其中,领略中华经典之美。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由此,教师可以采用串读激趣比读引思和精读探究三种策略,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逐层深入,高效进行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一、兴趣引领,串读经典所谓串
3、读经典,就是泛读经典常谈各篇,把各篇中与经典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摘选出来进行串联,了解经典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大概内容和主要特点等。这是走近传统经典的第一步。语文与历史紧密相关,语文学习中的任意一个作家、作品,甚至是具体的语言文字,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经典常谈中的每一部经典都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引人入胜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比如仓颉造字、伏羲画卦、周公制礼、孔子作春秋、太史公著史记、屈原创楚辞、诗歌的发展、文字的演变等等。引导学生将这些事件和故事读懂并串联起来,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这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源、文化探源、民族探源。在这样的串读过程中,学生的
4、思维、人格、精神都会获得极大的滋养。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阅读任务群:任务1:泛读经典常谈,概括各篇中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完成经典故事登记表。任务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完成包括经典形成过程、诸子简介、诗文发展的经典形成记。任务3:举办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讲述经典故事和经典形成记。任务1学生在泛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串联与经典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了解相关历史。比如,读说文解字第一可知道汉字的形成与发展;读战国策第八可知合纵与连横。同时,任务1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史记汉书第九会被司马迁写史记的执着与班固创汉书的波折深深吸引和打动为接下来的进一步阅读做好准备。任务2学生带
5、着兴趣仔细梳理各经典的形成过程以及诸子思想和诗文的发展,会对相关经典的来龙去脉、诸子的不同观点主张以及诗文的发展脉络有大概了解,进而在兴趣的推动下关注到各经典琐碎而繁杂的知识。除此之外,引导学生选择性阅读自己喜欢的篇章,完全符合经典常谈作为选择性阅读文本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通过选择更好地阅读,并通过组内交流巩固深化阅读所得,补充未选择篇目的知识。任务3是前两个任务的升级,学生通过之前的个人阅读理解与小组交流提升,并对所得收获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能够更好地将阅读收获内化进自己的知识宝库。与此同时,这种活动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组阅读任务的完成,能够为学生带着兴趣
6、有选择性地深入阅读经典常谈打好基础。二.前后勾连,比读经典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所谓比读,就是根据某个主题,将经典常谈中有相关内容的篇章组织起来进行比较阅读,在比照中对相关经典的体例、内容、思想、风格和价值等作重点阅读理解,从而增进对经典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比如,四书第七涉及论语和孟子,诸子第十涉及孔子和孟子,这两篇都讲了孔子、孟子二人的主张、思想等内容;语文教材中则有论语十二章和孟子三章。教师就可以将经典常谈中的这两篇整合在一起,联系教材相关课文,设计一组阅读任务群,引导学生借助以往学习经验,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进行比较阅读,深入了解经典常谈中所讲论语与孟子的不同特
7、点,以及孔子、孟子两位大师的不同思想主张等,并由此拓展到对其他经典与大师的相关内容的阅读。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阅读任务群:任务1:阅读经典常谈中的四书第七和诸子第十,重读论语十二章和孟子三章,从中摘录体现两部经典不同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的语句,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任务2:再读四书第七和诸子第十,选择四书中任意一部经典写一段推荐阅读导语。任务3:小组合作制作一张诸子风采小报。任务1是利用学生熟悉课文论语十二章和孟子三章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阅读四书第七与诸子第十两篇,聚焦经典常谈对论语孟子及孔子、孟子二人具体内容的介绍,重点关注两部经典的不同特点,通过摘录相关课文内容呈现和评价阅读所得。任务2是在
8、任务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从深入比较论语和孟子以及孔子和孟子的不同点出发,展开对四书第七和诸子第十的全面阅读(相对侧重对四书第七的阅读),在任务驱动下筛选提炼信息,并将所获内化为自己的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任务的要求高于前一个任务,需要学生更认真仔细地进行阅读。任务3偏重于引导学生阅读诸子第十,是在学生对孔子和孟子已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将阅读范围扩展到对其他诸子经典内容的阅读。这是因为,诸子第十所涉人物较多,内容较为繁杂,信息量也相对较大,学生读起来较为吃力,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制作小报为任务共读此篇,能够比较好地完成对诸子相关内容的整理。除此之外,阅读春秋三传第
9、六战国策第八和史记汉书第九这三篇介绍史书的文章时,也可以采用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些史书的体例与记人叙事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借助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课文辅助阅读。=.聚焦单篇,精读经典经典常谈由13篇相对独立的文章构成,所涉经典与当下学生各有远近,对待不同的篇章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经典常谈的各篇,或内容繁多,信息量大;或所涉内容与教材关联度高,是学习与考试的重点或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这使其有利于采用单篇精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比如,诗第十二主要介绍的是诗的发展,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略涉诗人诗作的风格特色,再加上诗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重点,教材中的诗歌篇目
10、比较多,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与诗歌的接触也比较多,所以可以带着学生结合原著文本,以教材中的具体诗篇作为辅助性材料,从不同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阶梯式学习活动,进行单篇精读。比如,以诗第十二为例开展单篇精读教学,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阅读任务群:任务1:阅读诗第十二,小组合作绘制中国诗歌发展脉络图。任务2:小组合作搜集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作品和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结合诗第十二的内容,制作古典诗歌名句汇集册并阐述理由。任务3:在中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选择一个自己最为喜爱的,以我心中的偶像诗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诗第十二上承诗经楚辞,从乐府诗说起,囊括汉代诗、三国两晋诗、唐宋诗,三曹、陶渊明、大小李杜、苏
11、轼、陆游等众多学生熟知的诗人在文中都有涉及。任务1引导学生按历史的进程厘清本篇所讲古典诗歌发展的脉络,采用绘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生动的实践,是任务群中的基础任务,学生须仔细阅读文本进行标记、摘选、整理才可绘制出中国诗歌发展脉络图,在阅读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濡染文化。任务2是在厘清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结合所读所学的具体诗歌作品,把具体的学习经验融入到当下阅读的抽象理解中,并将阅读收获反馈到具体的诗歌作品中,通过从众多诗歌中摘选名句的实践,表达自己对阅读学习诗第十二的认识。这个过程既是学生用心阅读、反复思考的过程,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阐述理由评价学生阅读的质量
12、。任务3是一个更为高阶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站在诗歌发展历史长河的高度进行整体观照,充分比对自己熟知的诗人作品,将理性和感性充分融合,才能写成文章。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反复仔细阅读诗第十二,用任务驱动自己对文本进行精读,仔细标记、批注、摘录,并带着具体的目的进行思考、交流,甚至还需翻阅语文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如此,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经过这组任务群的学习,便不仅能够学到经典常谈所蕴含的知识,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够通过阅读,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进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同时掌握多种阅读名著的方式,提升阅读能力。总而言之,经典常谈是一本国学启蒙读物,所涉内容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站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在导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原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