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85951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7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坪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某某集团某某DK304+460-DK319+342.4段某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复核: 审批: 某某集团有限公司某某项目经理部二分部某某年10月5日目 录1 编制依据11.1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11.2 隧道基础资料12 隧道概况22.1.地形地貌及气候22.2.地层岩性22.3.地质构造及地震参数42.4.水文地质64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85 风险评估流程与方法85.1更古石隧道风险评估85.1.1风险评估原则85.1.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85.1.3风险评估的方法95.1.4更古石隧道风险评估基本流程95.2更古石隧道风险评价标准115.2.1风险概率分级标

2、准115.2.2风险后果分级标准115.2.3风险等级分级标准135.3更古石隧道风险评估的意义和目的135.4更古石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内容145.5更古石隧道风险评估人员组成146 更古石隧道施工风险分段评估146.1 风险总体说明14表6.1.1隧道正洞分段落风险分析汇总表146.2 初始风险核查176.3 初始风险等级评估267 初始风险对策措施297.1 加强监控量测工作297.2 落实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297.3 更古石隧道过程风险控制措施307.3.1 更古石隧道对瓦斯、放射性危害安全管理307.3.2 通风管理307.3.3 断层破碎带富水区超前探水措施327.3.4 突水、

3、突泥风险减缓措施327.3.5 软岩大变形段风险减缓措施337.3.6 隧道洞身塌方风险减缓措施337.3.7 爆炸物品使用管理措施347.3.8 其他风险控制措施357.4 更古石隧道工期风险控制措施357.4.1 本隧道地质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对工期影响大357.4.2 主要工期保证措施367.5 更古石隧道环境风险控制措施387.5.1 主要环境影响因素387.5.2 应对措施387.6 更古石隧道成本风险控制措施387.6.1 本隧道特点387.6.2 应对措施387.7 更古石隧道主要应急预案397.7.1适用范围397.7.2组织机构397.7.3应急救援组织管理职责397.7.4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407.7.5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407.7.6 隧道施工围岩坍塌突发事故抢险预案417.7.7岩爆突发事故抢险预案措施427.7.8瓦斯突发事故抢险预案措施447.7.9岩溶突发事故抢险预案措施457.7.10 突水、突泥突发事故抢险预案措施467.7.11 应急救援物资、设备468 残余风险等级评定479 安全风险评估结论5110 结论511 编制依据1.1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2.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4.铁

5、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1995)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8.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9.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TB10504-2007)10.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11.铁路建设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200348号)12.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06)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6、TB10304-2009)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3-2005)15. 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16.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17.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10)18.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及2009年局部修订(铁建设【2009】62号)19.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20.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技【2010】352号)1.2 隧

7、道基础资料(1)某某隧道设计图纸(2)昌赣客专隧参图纸(3)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 隧道概况某某隧道全长257.48m,进口里程DK315+890.02,出口里程DK316+147.5。隧道总体沿北西南东走向,隧址区起于江西省兴国县。测区内有水泥路可通往隧道进出口附近,交通尚可,其余地段交通较为不便。某某隧道为低中山地貌,山峦叠嶂,地形险峻,沟谷狭长,山坡植被较发育。本隧道设置单向坡,纵坡设置为:隧道进口至出口为8.596的下坡。隧道全部位于直线上。2.1.地形地貌及气候某某隧道为低中山地貌,山峦叠嶂,地形险峻,沟谷狭长,多呈“V”字型。山坡自然坡度一般3070。深切沟谷内多发育溪流,沟底出露

8、基岩,植被较发育,农田及村舍一般沿沟谷分布。测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8.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59.8mm,年最大降水量为2183.1mm,多年平均无霜期256天,多年平均日照为1813.6小时,隧址区内地表水系较为发育,测区属赣江水系,主要为沟谷及溪流水,一般季节性有水。2.2.地层岩性2、岩土试验参数的统计分析时代成因岩石名称状态统计个数范围值XminXmax(MPa)平均值Xn(MPa)1n变余砂岩干燥2250.5157.296.561n变余砂岩饱和2234.6122.672.492g变余砂岩干燥284.990.987

9、.92g变余砂岩饱和163.163.1因板岩段钻孔所采岩芯多较为破碎,故未取得较完整岩样进行力学试验。以上各岩层在隧址区的分布规律及厚度变化情况分别见附图 “更古石隧道工程地质图”。2.3.地质构造及地震参数(1)区域地质背景测区位处赣中南褶隆,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中部。根据沉积建造,变形特征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加里东褶皱基底、晚古生代印支褶皱盖层、燕山喜马拉雅大陆边缘拉分盆地沉积(大陆活化型)。(2)断裂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沿线实际调查,结合物探、遥感资料等综合分析,更古石隧道洞身穿越6条断层,多为近南北走向,性质既有脆性挤压特征,又有拉张断裂特征。通过野外调绘和室

10、内综合分析其主要断层构造特征如下:1)F1断层为茶芜天寺潭弧线区域断裂,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西北,产状28885,平面上与隧道相交于DK311+050附近,与线路夹角约为85。为逆断层,切割1n2和D3z1岩组,断面呈舒缓波状,镜面、阶布、擦痕明显,带内由棱角状和透镜状角砾岩组成,裂隙较为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地下水为构造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较好。2)F2断层为F1区域断层的平行弧形断层,断层总体走向与F1断层一致,走向北北东,倾向东南,产状10980,平面上与隧道相交于DK311+60附近,与线路夹角82。该断层为正断层,切割D3z1和1n2岩组,带内由棱角状和透镜状角砾岩填充,宽度约30m

11、。3)F3断层为测区物探揭示断层,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产状15386,平面上与隧道相交于DK311+650附近,与线路夹角51。该断层为逆断层,发育于1n岩组之中,带内由棱角状和透镜状角砾岩填充,宽度约15m。4)F4断层位测区北部弧形断裂的次生断层,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产状约31748,平面上与隧道相交于DK311+950附近,与线路夹角67。该断层为正断层,发育于1n2岩组之中,带内由棱角状和透镜状角砾岩填充,宽度约25m。5)F5断层为测区物探揭示断层,断层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倾向东北,产状约9976,平面上与隧道相交于DK312+170附近,与线路夹角约为79。该

12、断层为逆断层,该断层发育于发育于1n岩组之中,带内由棱角状和透镜状角砾岩填充,宽度约13m。6)F6断层为F1区域断层的平行弧形断层,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西西北,产状28580,平面上与隧道相交于DK312+850附近,与线路夹角82。该断层为逆断层,发育于1n岩组之中,带内由棱角状和透镜状角砾岩填充,宽度约25m。7)F7断层断层总体走向朝北,产状8266,与F6断层平行,平面上与隧道相交于DK314+100附近,与线路夹角70。该断层为正断层,发育于1n3岩组之中,带内由棱角状和透镜状角砾岩填充,宽度约20m。(3)褶皱区内褶皱发育,主要有高龙坑白石坑复式背斜和燕子窝大门前倒转复式背

13、斜。其中高龙坑白石坑复式背斜,发育于隧道DK311+460DK312+810段,核部地层和两翼地层以牛角河组地层为主,地层包络面产状东翼倾向东,倾角4560,西翼倾向西,倾角4565。轴面倾向东,倾角7080。呈“S”型展布,总体走向约18,枢纽波状起伏,总体向南西倾伏,倾伏角1015,褶皱两翼发育一系列次级背向斜,其轴面于大褶皱一致。同时形成轴面劈理,在转折端与层理近于直交,两翼近于平行或小角度相交。燕子窝大门前倒转复式背斜,发育于隧道DK312+810隧道出口段,核部地层为牛角河组,两翼依次为牛角河组、高滩组,褶皱轴面呈“S”形扭动,走向北,倾向105120,倾角6070,局部直立,枢纽上

14、下起伏,近于水平。(4)节理裂隙隧址区变质岩时代古老,变形强烈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各种性质的节理、裂隙。根据隧址区地表测绘统计,节理裂隙多陡倾,裂面平直光滑,多微张节理,部分为张开节理。根据地质测绘与物探解释,隧址区共有6处节理密集带发育,为DK311+085+095、DK311+435+445、DK312+555+565、DK313+225+235、DK313+830+840和 DK314+645+655。2.4.水文地质1.地表水隧道区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为坪原河、龙潭河等,沟谷中多有小溪流发育,一般呈V型冲沟,属山区型羽状沟网汇集而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具有山区季节性河流特征。由于沿线地形坡度较大,降水顺地表快速汇入河沟,河水暴涨暴落,水位、水量动态变化较大。2.地下水调查区根据含水层岩土类别、岩石组合关系、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可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层岩土体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三大类型。现分述如下:(1)松散层岩土体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体顶部至半坡的残积层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