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展开系数计算标准与钣金展开计算原理及工艺处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钣金展开系数计算标准与钣金展开计算原理及工艺处理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饭金展开系数计算标准与镀金展开计算原理及工艺处理方法对几何体、相贯体的放样展开,是镀金工艺的第一道工序。放样展开正确与否、精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制件质量的好坏。过去由于计算工具落后,人们习惯用投影的方法,以1:1比例在平面上放大样,量取所需要的素线实长。这种方法操作既究杂,效率又低下,己不能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电子计算器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应用,饭金展开可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实现。为了规范技术人员的镀金展开系数计算方法,尽量降低折弯后产品的尺寸偏差,同时方便车间人员自检,质检人员复检,对展开系数有统一的标准与依据,镀金展开系数计算标准己经趋于标准化。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
2、层受到压应力,在拉应力和压应力之间有一部分材料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一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R)变小,折弯角度(O)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人表示,材料厚度用T表示。展开长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尺寸+料内尺寸+补偿量下面逐一介绍各种折弯特征的展开算法。一般折弯IR=Omm,0=90(注:R1.0mm时,按R=Omm处理)。1.=A
3、B+K当OVT0.3mm时,K=O当0.3mmVT5T时,K=0.4T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折弯上模磨损后刀口带R角,或本来就有小于Imm的R角,或选用下模V槽偏大等原因,造成折弯系数偏小。因此,根据实际经验值,各材质板厚折弯系数如表1所示。图1一般折弯I折弯示意图一般折弯IIR0mm,0=90。当OVTW1.6mm时,=0.5T当OVTWl.6mm时,=0.5T当T1.6mm时,=0.4T图2一般折弯H折弯示意图一般折弯InR=Omm,090o。l=a+b+k,当T0.3mm时,K,=O当T0.3mm时,K,=(。杓0)K注:K为90时的补偿量。图3一般折弯HI折弯示意图一般折弯IVR0mm,O
4、90o。1.=A+B+K(K取中性层弧长)图4一般折弯IV折弯示意图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高度取值如图6所示。角度O可视为90展开。当T1.6mm时,入=0.4TZ折Z折又称为段差,根据成形角度分为直边段差和斜边段差,加工方式则依照段差高度而定,直边段差当段差高度h小于3.5倍料厚时,采用段差模或易模成形。段差高度大于3.5倍料厚时,采用正常一正一反两折成形。斜边段差当斜边长度小于3.5倍料厚时,采用段差模或易模成形。斜边长度大于3.5倍料厚时,采用正常一正一反两折成形。Z折1(直边段差)当HV3.5T时,才可以按段差加工。1.=A+B+H(若HT,再补偿0.2mm)图5直边段差示意
5、图非平行直边段差。1.=A+B+K(K取中性层圆弧长)图6非平行直边段差示意图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的直边段差。段差过渡处为两圆弧相切的直边段差展开时,在基体外侧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然后向内侧偏移一个料厚,如图7所示,进行处理,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展开。图7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的直边段差示意图Z折2(斜边段差)当HV2T时,按照段差加工,展开算法如下。当。W70。时,1.=A+BC+0.2当070时,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展开图8斜边段差示意图反折压平l=a+b-k压平的时候,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图9反折压平示意图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先用插深
6、模折弯到30,再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需按150折弯划折弯线,如图9所示。表1不同厚度板材在不同折弯角度下的折弯系数板厚mmIi1.21.511.82.545。5.37.89.51350。4.56.88.1Il25S54477.059.75603.445.16.158.5We33.6435.47J70。16S3244.756.67502A52.8354.255.9W2.1-3.13.755JS85i.92.2523.354.65901.722334.159S1.51.8222.-3”1001.351.622.43351051.2,41.752.1S3IIOe1.1131.6216SIIS
7、eI1.4IJ23S12000.85IIlS1.5Xl1250.750.91.11.35M1300.65OXI1.18I.6S1350.S50.70.8S1.0$I.4S140OS0.60.7S0.9I25MSo0.43OJ0.650.771.0515000.350.430.5S0.6$0.9I550.30350.450330.75160。0.230270.350.40.61650.17OJ0.250.30.45N折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展开算法为:1.=A+B+K(K取中性层圆弧长)。=0.5T图IoN折示意图圆弧(含其中一侧有直边)圆弧展开直接为K,取中性层圆弧长。=0.5T一侧带直
8、边的展开。1.=A+K(K取中性层圆弧长)图11圆弧折弯示意图结束语镀金零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机电、轻工、汽车等行业的零件。锁金零件展开的形状是下料尺寸的主要依据,它决定了下料的尺寸和形状,过去传统的镀金零件展开方法由于周期长、效率低、质量差等缺点己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的设计要求,为了克服这些弊端,近些年一些先进的CAD系统逐渐增多,这些专门的镀金零件设计系统,功能强大,为饭金的前期设计、零件展开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镀金展开计算原理及工艺处理方法1、展开的计算原理: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客观存在到拉应力,内层受以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一中性层,中性层的长度在弯曲
9、后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折弯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下图所示的R角)较大,折弯角度(下图所示角)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层的距离用2=90)1.=a+b+KK=(R+人)*2注:当R5T时,=0.5T.当R90):1.=A+B+(90)*k(k值见附表一)2(R290)=A+B+KK=(R+)*n180注:当R5T时,=0.5T.当R5T时,=0.4T.A.B是与R切点的宜边值.锐角折弯:2(R090):1.=A+B+KK=(R+入)*180注:当RN5T时,=O.5T.当R5T时,=0.4T
10、.A.B是与R切点的直边值Z折(直边段差)1 .当H4T时,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2 .当H4T时,一次成型。1.=A+B+K(K值见附表三所示)Z折(斜边段差)1 .当H2T时,按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即:1.=D+K(K值见附表三所示)当H2T时,按两段折弯展开(90)反折压平l.1.=A+B-0.4T1.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则按1.=A+B+K计算。(K值见附表四所示)。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按一般折弯计算(RWow90)”kt阳表一T0.81.01.21.5K0.350.40.50.6T2.02.53.04.5K0.80.91.01.3时未二一般折穹(R-0-90)
11、1.-ABK不情网铁板铜板0.81.41.31.31.01.71.61.61.22.22.02.01.52.62.52.52.03.53.33.22.54.24.03.83.05.25.04.84.06.46.66.54.57.67.47.25.08.587.86.0109.69.4mux1.2. 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设计标准值3、预开底孔展开过程中,除了对外形展开以外,对一些比如抽牙(翻边)攻丝,攻牙(挤牙.切削)翻边胀枷螺母(Z类产品).花齿压钾螺母(S类产品).压钾螺钉(FH类产品).压枷螺钉(NY类产品).压钾螺母柱(SO、BSO.SOO、SOPC类产品)(注
12、意3.5M3与M3底孔的差异).展开过程中,要先进行预开底孔(详细见附表五)4.开工艺孔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需焊接打磨的产品,折弯转角处我们可以开一个折弯工艺孔,大小由板厚来决定,要比板厚大一些,也不宜过大,编程过程中尽量选用已使用过的合适的模具。(便于减少模具及加工时间)。1图有三种情况:全包、半包、搭边。所有搭边关系的,无需开工艺孔;对于有包边板厚T1.5mm,无需开工艺孔;对于有包边且板厚T1.5mm,需在转角处加开工艺孔。工艺孔有两种方式:圆和U形;长圆孔的圆心在折弯线上。如图a.b所示1 .展开后为线段的部分,将其处理成下图所示工艺孔形式:如图C所示工艺孔宽度取0.5(1.ASER
13、)或2.0(NCT)2当抽形边缘与折弯边(内尺寸)距离小于2.0mm,则会影响折弯加工,此时,相应折弯变形区作割孔处理或更改抽形尺寸,如附图e所示:1)在下列情况下,一律不允许开工艺孔:有外观面或装配关系要求,未经客户允许的工件;单独出货,未经客户允许的散件。日本客户没要求开工艺孔:2)在下列情况下,编程员可自行决定开工艺孔:开工艺孔角位后道工序需焊接填满的工件;非外观面且不影响装配与功能,装配于整机内部出货的工件。3)在下列情况下,工程师需与客户协商开工艺孔影响折弯或模具成型,但图纸上无工艺孔的工件。产品展开后未倒圆角部分(1.ASER),一律按R0.5作圆角处理。4.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展开过程中,发现有孔与折弯边较近,折弯后孔会弯形,我们就需要知会工程师是否先开底孔折弯后扩孔。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二个计算公式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