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隆基.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6324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人李隆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诗人李隆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人李隆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李隆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诗人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是一位英武果决、壮伟有为的君主,也是一位才华横溢、诗书俱佳的文人。他在位四十五年,重用文臣,关心吏治,遵信三教,提倡多元,开创了唐代社会、经济、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文学史上称为盛唐。他在位的开元、天宝期间,群星灿烂,达到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能够臻此,不能说与他的统治全无关系。他书兼众体,诗文也足以名家,当然他的本职工作是皇帝,文艺才华不免因位尊而被忽视。一玄宗即位及面对的施政难题李隆基是睿宗李旦六个儿子中的老三。他出生时,李旦是名义上的皇帝,实权在祖母武氏手上。这位武氏今天一般被叫做武则天,是将姓与尊号连称,不合古人习惯,本文仍称武后。武后雄狠桀强,为高宗

2、生四子,前二子皆死得不明不白,老三李显(中宗)、老四李旦(睿宗)就乖巧得多了。玄宗出生不久就封楚王,武后穗帝则降为临淄郡王,少年时代肯定很不快活。长寿二年(693)他九岁,母亲窦氏因户婢告其巫蛊而被杀。不久,中宗一子一女(后来追封为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是玄宗的从兄妹)也因私下议论而被杀。这些他都曾亲身经历。神龙之初,武后退位,中宗复辟,李旦被尊为安国相王。玄宗这时的职位是潞州别驾,有机缘行走民间,结交豪杰。中宗暴亡,韦后母女即将上演新的女主政治,玄宗与太平公主联手,借助羽林禁军与内苑园丁的力量,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氏集团。睿宗即位,玄宗立为太子,先天元年(712)即位,太平公主仍势力强大。玄宗

3、不得不以皇帝之尊于次年发动第二次政变,诛杀太平及其党羽。这时改元开元,标志玄宗全面掌控皇权。开元之治究竟采取了哪些举措,改变武后秉政以来的乱政?旧传有署名吴兢的开元升平源一书,说玄宗将猎渭滨,同州刺史姚元崇托人进见,面陈十事,玄宗皆予接纳,成为开元盛世的关键所在。司马光谓其前后叙事多有舛误,斥而不取,是有见地,但资治通鉴考异卷一二较详摘录了姚崇所谈十事,仍很珍贵。十事是:一、“自垂拱(武后垂帘时的年号)已来,朝廷以刑法理天下,臣请圣政先仁义。”二、“臣请三数十年,不求边功。”三、“请中官(即宦官)不预公事J四、“请国亲不任台省官,凡有斜封、待阙、员外等官,悉请停罢。“五、近密佞幸冒犯宪网者,皆

4、请行法。六、杜塞贡献求媚。七、止绝建造寺观宫殿。八、对大臣“接之以礼”。九、臣下“皆得触龙鳞,犯忌讳”,即鼓励直言。十、外戚不得干政,请“书之史册,永为殷鉴,作万代法:这里虽是小说家言,但抓住了玄宗亲政前朝廷面临的危机,以及在正人直臣看来应该采取的措施。从玄宗存诗中,可以读出许多端倪,也能理解他一改前朝恶政,开创全新时代的作为。二追思王业艰难,不负前圣托付玄宗有过晋阳宫,到太原参访高祖父子举义兴唐之旧地,前半写即目所见,后半感慨自己的责任:“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长怀经纶日

5、,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蹦三o本朝国祚命运,责任现在到了自己身上,他用怵惕、忧虞来表述心情,既怕威望不足胜任,又怕教化未能广备,因此奔走勤劳,训戎强军,关心民生,传达皇恩于里闾、康衢。最后说:“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蹦蹦。”他想到先圣创业之艰难,蜘朋徘徊是在思考自己的责任。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怀功业感而赋诗:“有隋政昏虐,群雄已交争。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饮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克敌睿图就,擒俘帝道亨。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幸过剪勃地,感慕神且英J成皋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以西,是唐太宗战胜并擒获窦建德,奠定唐王朝基石的关键一役所在地。玄宗想象当年太宗拔剑而起、叱咤风云的雄姿,感慨自

6、己在一个升平的年代,承担领导皇朝的责任。这里的“顾惭”“感慕”,表达他向太宗致敬,有志追随,不负先圣创业之艰难。爰因巡省途次旧居一首,全唐诗题作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有序,说“朕昔在初九,佐贰此州,未遇扶摇之力,空俟海沂之咏:这里初九指艰困时期,他当时确实到潞州任佐贰之责。诗中说:“存身期历试,佐贰伫昭融J即当时能够在州郡历试,在卑位等待机会。他没有说明的是,这一期间,他结交民间豪杰,积蓄了一些力量。他发动唐隆政变的主要支持者,从近百年陆续发现的功臣墓志分析,大多为下层军将,街市英杰,失意士子,宫苑匠人。政变成功后,这些人多得到功臣名号,授以军政职位,部分如刘幽求、钟绍京、王毛仲等得以在朝为相或

7、担任要职。不过玄宗深明夺天下者未必适合治理天下,秉政后重用姚崇、宋璟等前朝名臣,疏远功臣。刘幽求是典型的例子。他在得罪后有书怀一首:“心为明时尽,君门尚不容。田园迷径路,归去欲何从?”看来他对玄宗的志向还是缺乏理解。此外,玄宗在自己成功的感悟中,也认识到诸王与军将勾结,将对皇权构成巨大的威胁,他要防患于未然,后来的举措,颇为极端,得失很难断言。三热衷写诗,宫廷唱和的主导者玄宗今存诗,大约为八十三首,其中三十九首是依靠张说之文集附录而得到保存。最早是先天间应令而作,玄宗时为太子。开元元年(713)至九年,张说都在守外,玄宗所存原唱及张说应制奉和,大多是在张说最后八九年立朝期间所作。张说之文集的体

8、例,卷一至三仅收玄宗原唱与张说应制诗,惟卷四收了五次群臣唱和诗。第一次是在开元十三年玄宗封禅泰山后,归途经汾州雀鼠谷,张说先作扈从南出雀鼠谷,玄宗应和,作答张说南出雀鼠谷,群臣随和。第二次是张说以宰臣赴朔方军巡边,玄宗作诗宠行,张说奉答,群臣属和,贾曾撰序。第三次为开元十三年,诏改丽正殿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让张说以宰相克学士,知院事,玄宗亲赋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张说及群臣奉和,张九龄作序。第四次为开元十七年,张说为左丞相,宋璟为右丞相,源乾曜为太子少傅,同日上官,玄宗亲撰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一首以贺,三人及群臣应和,由苏晋作序。第五次在前诗后不久,玄宗率二相及

9、群臣同游乐游园,玄宗首作同二相已下群官宴乐游园,二相及群臣皆和。从此五次唱和看,分别参与者多达三四十人,多数皆有专人作序,即每次唱和皆曾结集,编次以传。在此五次以前的各次唱和,应该也都有一定规模,只是张说之文集没有备收而已。张说之文集所存,是张说立朝不足九年间的宫廷唱和,而从苏题、张九龄、孙逖、王维、崔国辅、王昌龄等人所存诗题分析,诸人曾参与玄宗主导的宫廷唱和四十多次,玄宗所作虽不存,据各家诗题可以找到痕迹。如此频繁而参与者众多的宫廷诗歌唱和活动,既能看到玄宗主导此类活动的巨大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盛唐从朝堂到民间的空前热烈的诗歌氛围。皇帝喜好写诗,朝中所有的显官都被要求参与,到了不会写诗

10、就无颜立朝,诗写不好也无以见人的程度,带动了全社会的热潮。更显著的例子是天宝二年(743),太子宾客贺知章以年老重病初愈,自请退官归道,玄宗不仅允准,亲自作诗序赠行,次年初贺出京,玄宗更要求“诸王以下拜辞”,“令所司供帐,百寮饯送”,特别强调“凡预关宴,宜皆属和”,每人皆要写,一下子就是几百首,今存三十多首。上举玄宗历次唱和,都有人撰序编集,也曾有多次的序文是他自撰。如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序云:“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凡百在会,咸可赋诗,五言纪其日端,七韵成其火数。岂独汉武之殿,盛朝士之连章;魏文之台,壮辞人之并作云尔。”夏首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序云:“朕登览上

11、宫,俯临长陌,畅众心之怡虞,欢归骑之逶迤。鼓之以瑟琴,宥之以筐箧,衢尊意洽,场善思苗,赋我有嘉宾之诗,奏君臣相悦之乐。胸踞西日,吟玩南风,不知衷情发于翰墨也。”在这些诗文中,中心是君臣同欢,诗文相悦,包含玄宗治世有成的欢喜,也包括对参与朝会的百官之礼敬。玄宗在经历了两次夺权的杀戮后,礼敬士大夫,很少诛杀大臣,努力营造宽松的政治气氛,当然也带动全社会文化氛围的变化。四亲选守令,重视地方治理玄宗深知国家治理的根本,不在朝廷而在地方,特别重视地方官的选任,且几乎每年都将朝集京城的地方长吏召集训诫。开元十六年,亲选朝中最得力有廉誉的高官十一人,到地方上担任刺史,诏宰相、诸王以上到洛滨赠行,亲自作赐诸州

12、刺史以题座右诗以赠:“眷言思共理,鉴寝想惟良。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求名迹易见,安真德自彰。狱讼必以情,教民贵有常。恤茕且存老,抚弱复绥强。勖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他告诉天下刺史,国家之大,皇帝不能独理,必须依赖贤士大夫共同治理。自己为此日思夜想,照镜归寝,都在想如何得到良臣。他特别讲到此次推择刺史,是因为各位有良好声誉,希望不要辜负自己的期待。刺史选择贤能之人担任,天下黎民百姓方得有安定康宁的生活。他告诫各位,你们要视民如子,关心他们的伤痛,要经常讲说为人的道理,鼓励耕织,发展生产。不要在乎虚

13、名,要真心敷扬教化。遇到狱讼,宜平心以常理判断,教导民众起居生活应有规律。要关心孤寡茕独之人,要关心弱势群体,打击地方豪横之人。大家各自努力,传达我对天下所有人的关心。可以说,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地方治理的诗歌。在为一些地方官送行诗中,他皆有特别的交代。送李邕之任滑台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黎庶既蕃殖,临之劳近臣。远别初首路,今行方及春。课成应第一,良牧尔当仁。”滑台即滑州,是唐都畿重镇,在今河南安阳附近。李邕去任刺史,玄宗的送行诗像老朋友一样地关照,那边很重要,那边很繁荣,麻烦你辛苦一趟,正是春耕播种的时节,你就快去吧!你一直有良牧的美名,这次当然出色当行,相信可以考课第一。还有一首送南宾

14、太守康昭远等:“端拱临中枢,缅怀共予理。不惟台阁英,孰振循良美。分符侯甸内,拜首明庭里。誓节期饮冰,调人方导水。嘉声驰九牧,惠化光千祀。时雨侔昔贤,芳猷贯前史。伫尔颂中和,吾将令卿士J南宾郡即忠州,今属重庆,唐是远方小郡,估计是送许多人,以康为首,诗也因康刻石而传。诗说你们是台阁之精英,素有循良的名声,现在告别朝廷,各赴远州,希望你们保持清廉,如治水般管好地方。你们做得好,不仅声传全国,而且名存千年。前代有很多榜样,我更愿意听到民众对你们的赞颂,我也乐于传达给朝中官员。州郡刺史的下一层级为县令,玄宗也特别重视。他在开元二十四年自择县令一百六十三人,作令长新戒赐之,要求各县皆刻于县署。金石续编卷

15、七录陕西大荔石刻(据玉海卷三一所引酌补):“我求令长,保乂下人。人之所为,必有所因。侵渔浸广,赋役不均。使夫离散,莫保其身。征诸善理,寄尔良臣。与之革故,政在惟新。调风变俗,背伪归真。教先为富,惠恤于贫。无大无小,以躬以亲。青旌劝农,其惟在勤。墨绶行令,孰不攸遵。曷云被之,我泽如春。”他说令长的责任是保护下层人民的利益。人的行为都有原因,利益争夺,赋役不均,是常见行为,弄不好就会导致民众离土逃亡。他关照地方临民之官,要善于治理,革故惟新,移风易俗,鼓励致富,也要体恤贫苦,凡事要躬行,重点是劝农劝耕。最后说朝廷有教化,有王法,天下遵行,惠泽如春。五三教并兴,多元时代的异彩纷呈唐初以来,儒学是治国

16、根本,道教因始祖老子姓李,或遵为国姓,而对佛教之重视,在太宗后期,高宗至武后时期都比较突出。玄宗承其历代祖训,重视教化,其要旨可说是三教并重,尤喜道教。先说儒家。玄宗于开元十年亲为孝经作注,“颁于天下及国子学”(唐会要卷三六)。在往泰山封禅时,专去曲阜孔宅亲设祭奠,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舞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这是唐诗三百首中所收唯一一首皇帝诗歌,写他对儒家创建者孔丘的庄严祭祀与尊崇,虽隔一千多年,孔子求道不息、以身殉道的精神,仍让他深受感动。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曲阜存修孔子庙碑,西安碑林存石台孝经,皆是玄宗尊儒行动的遗存。玄宗存诗中与佛教相关内容不多。敦煌遗书P.3986有署玄宗题梵书的一首诗:“毫(当作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